2016年恩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7年7月1日
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第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主动把握和积极适应
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不移落实“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工作措施,切实贯彻省
地市各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精神,狠抓指标落实、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加快落实以“六新六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要
素保障和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逐步优
化、质量稳步提升”的态势,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有序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2016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1651775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9658万元,增长
3.1%,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8%;第二产业增加值534754万元,增长4.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1.5%;第三产业增加值
897363万元,增长9.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72.7%。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48198万元,增长5.4%,
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2933万元,增长5.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0708万元,增长3.9%;金融业增加值39534万元,上升2.2%;
房地产业增加值96082万元,增长12.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425023万元,增长14.5%。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3.30︰32.37︰54.33。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32937元。
在现代产业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77102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2.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30309万元,占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7%。
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截至2016年底止,全市共有私营企业2714户,注册资金466198.99万元;个体工商户17757户,注册资
金39356.33万元;当年新登记私营企业566户,新增私营企业注册资金90321.1万元;当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3230户,新增个体工商
户注册资金11491.7万元;全年有105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民间投资量升额增,2016年民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立项266个,
项目总投资112.55亿元,同比分别上升104.0%和28.4%。
年末全市社会从业人数213220人,比上年减少3743人,下降1.7%。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257人,增长0.9%,城镇登记失业
率为2.39%。其中,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40287人,在岗职工37547人。城镇非私营单位(不包括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和个体工
商户)从业人员工资总额为17.35亿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6.51亿元。城镇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49562元,在岗
职工(含在岗劳务派遣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0486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6.9%和7.8%。
201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21.93亿元,比年初增长5.03%,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167.53亿元,比年初增长
7.17%,非金融企业存款18.81亿元,比年初增长20.42%;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73.42亿元,比年初增长18.22%,其中住户
贷款46.49亿元,比年初增长20.2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6.09亿元,比年初下降2.81%。
全市证券金融机构交易额143.49亿元,比上年下降59.32%;证券交易印花税0.071亿元,比上年下降57.50%;新增投资A股开
户数1193户,比上年下降51.33%。
全市保险机构各类保险保费收入2.82亿元,比上年下降5.6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0.65亿元,增长14.73%;人寿保险保
费收入2.17亿元,下降10.46%。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03亿元,增长6.10%[4]。从收入结构看,完成税收收入6.58亿元,下降6.71%;非税收入
3.45亿元,增长43.69%,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非税收入与同期实现的税收收入之比达1︰1.91,占同期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
34.40%。全年全市国税地税总收入15.28亿元,下降0.67%,其中国税收入完成7.29亿元,增长27.05%,地税收入完成7.99亿元,
下降17.18%。镇级财政收入5.72亿元,下降10.43%,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近五成七。
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24.39亿元,比上年下降1.6%。市本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
就业、保障性住房、文化体育传媒、农业水利、交通运输、节能环保、城乡社区事务等民生支出预算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总额的
比重达到78.1%,其中,教育方面安排支出5.89亿元,占24.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面临着“经济堆头不大、产业层次不高、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发展缺乏持续动力”等困难。在经
济质量及效益方面,存在一些不协调的突出问题,表现为财政收支压力凸显、工业产销衔接仍欠理想,基于去产能基础上的效益提
升并不牢固等;在经济增长潜力方面,存在园区项目投产达产不够理想,缺乏大项目拉动,市政与民生基建历史欠账较多;自主创
新能力不强,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成为制约实体经济持续发展的短板因素。加快传统特色产业优化升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
生任务依然任重道远。
二、农 业
坚定不移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做大做强品牌农业建设。全市拥有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省级3家,江门市级5家,恩平市级7家),其中1家为江门市十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江门市级示范性家庭
农场8家,其中4家为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3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6家,江门市级示范社
5家。共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1个,省菜篮子基地3个,省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江门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无公害农
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7个。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8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5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分别增长2.1%和3.1%。其中:农林牧渔
及服务业各类产值所占比重依次为53.7%、3.3%、23.8%、16.0%、3.2%;种植业、畜牧业对全市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增长的贡
献率位列前两位,而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对农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相对较低。
表一: 主要农产品产量
产品名称 |
计算单位 |
2016年 |
2015年 |
比上年(±%) |
粮食 |
吨 |
132690 |
133595 |
-0.68 |
其中:稻谷 |
吨 |
121151 |
121597 |
-0.37 |
花生 |
吨 |
5872 |
5800 |
1.24 |
木薯 |
吨 |
29895 |
28332 |
5.52 |
蔬菜 |
吨 |
165352 |
145839 |
13.38 |
糖蔗 |
吨 |
105661 |
105608 |
0.05 |
水果 |
吨 |
78838 |
73837 |
6.77 |
水产品 |
吨 |
47991 |
45861 |
4.64 |
生猪存栏量 |
头 |
174862 |
172278 |
1.50 |
猪肉 |
吨 |
21635 |
20774 |
4.14 |
耕牛存栏量 |
头 |
10112 |
11103 |
-8.93 |
三、工 业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9.79亿元,比上年增长3.1%。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和主要载
体。其中,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达8.22亿元,同比增长3.5%,占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的23.26%。全市106
家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9.47亿元,增长4.0%,其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9.20亿元,
增长4.1%;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114.07元,比上年增长26.4%;利润总额1.49亿元,增长30.7%,其中,主营活动利润[5]
1.22亿元,增长9.9%,以利润总额计算的利润率为1.27%,以主营活动利润计算的利润率为1.25%。
表二: 主要 工 业 产 品 产 量
产品名称 |
计量单位 |
2016年 |
2015年 |
比上年(±%) |
水泥 |
万吨 |
154.02 |
107.63 |
43.10 |
陶瓷 |
万平方米 |
24001 |
23953 |
0.20 |
发电量 |
万千瓦时 |
19762 |
13484 |
46.56 |
服装 |
万件 |
604.2 |
653.3 |
-7.52 |
纱 |
吨 |
6598.6 |
9468.9 |
-30.31 |
布 |
万米 |
612.1 |
754.8 |
-18.91 |


四、固定资产投资与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6]保持合理增长。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3189万元,比上年增长17.7%。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1691
万元,下降57.3%;第二产业投资862512万元,增长34.2%;第三产业投资378986万元,下降0.3%。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187441万元,同比下降11.4%。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由上年的19.7%下降到14.8%。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541269
平方米,同比增长40.6%,实现商品房销售额268374万元,增长53.1%。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339405平方米,下降25.3%。商品房
施工面积2093260平方米,下降7.1%,商品房竣工面积96947平方米,下降52.6%。
建筑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势头。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11家。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产值82859万元,比上年下降3.8%。
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00.9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8.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2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5%,其中住宅类房屋建
筑竣工面积11.14万平方米,上升78.8%。
五、交通运输、邮政电信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48198万元,比上年增长5.4%。全市共有公共汽车38辆,
出租汽车80辆,运营里程1087万公里;营运客货车2030辆,全年完成客运量40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38879万人公里;货运量
1879万吨,货运周转量51278万吨公里。
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46310辆,比上年增长20.55%,年末摩托车保有量196637辆,增长6.56%。年末机动车驾驶员数量为
213214人,增长0.94%。其中,汽车驾驶员数量为75158人,增长0.13%。
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12.255万吨,其中进港货物11.335万吨,出港货物0.92万吨。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605公里,其中国省
干线公路总里程170.28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网密度为10.05公里∕百平方公里。
邮电通信业稳步发展。全年全市邮政行业业务收入完成0.062亿元,同比增长3.33%。邮政业务中,邮政函件业务累计完成
112.05万件,同比增长4.5%;包裹业务累计完成0.161万件,同比下降19.3%;快递业务累计完成16.11万件,同比增长83.49%,
报纸业务累计完成569.82万份,同比增长2.16%;杂志业务累计完成18.22万份,同比下降8.02%;汇兑业务累计完成0.46万笔,
同比下降41.0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73万户,减少1.27万户;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0.93万户,新增1.95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51.17万户,减少0.04万户;其中年末4G[7]手机用户24.7万户,年末3G手机用户18.31万户。
六、国内贸易
市场消费平稳发展。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89636万元,增长10.5%。其中批发零售业789371万元,增长10.3%;住宿和
餐饮业100265万元,增长11.2%。批零住餐四大行业实现商品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的构成已由上年同期的1.21∶88.09∶0.50∶10.2,
转变为13.13∶74.76∶1.95∶10.16,整个社消零的行业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市新批外资项目4个,同比下降55.56%;合同利用外资7089万美元,同比下降36.6%;实际利用外资4764万美元,下降20.73%。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25272.71万元人民币[9](约折合4.92亿美元),增长12.94%。其中,进口额49981.21万元人民币(约折
合0.76亿美元),下降19.78%;出口额累计达275291.50万元人民币(约折合4.17亿美元),增长21.96%。从各经济类型企业出口
情况看,国有企业出口0.03亿元,下降8.95%,三资企业出口13.39亿元,下降7.27%,私营企业出口14.1亿元,增长74.29%。
实施全域旅游,充分发挥温泉、生态和人文资源优势,打造区域旅游品牌,以乡村旅游为突破,推进全域旅游,大力发展旅游
经济,全市旅游产业呈现出发展加快、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16年末,有旅行社4家,全年共接待中外游客543.8万人
次,比上年增长13.27%;旅游产业链总收入32.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2%。在第六届广东省县(市)域旅游综合竞争力评价研究
(2015-2016年度)中,恩平市被评为“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以及“广东省最具影响力旅游微信公众号”。
八、资源、环境保护与社会安全
全市全年平均气温22.4℃,比上年降低0.3℃;全年平均降水量2524.6毫米,比上年增长8.48%。全年全市总用水量2848万立方
米,同比增长1.54%,其中生活用水量1577万立方米,非生活用水量1271万立方米,分别增长6.05%、24.24%。
全年全市单位GDP能耗0.6518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7.69%,累计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进度任务的41.33%,其中单位
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率为9.43%。全社会用电量249658.07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97 %。其中,工业用电量196678.0549万千瓦时,
比上年增长6.29%,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8.78%;单位GDP电耗1621.0千瓦时/万元,上升率0.62%。
恩平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水平,市区全年平均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1,空气质量日
报优良率97.8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一氧化碳日平均值和臭氧浓度日最大8小
时平均值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占全年所测天数的98.4%。二氧化硫平均浓度0.017mg/m3,二氧化氮平均浓度0.019mg/m3,可吸入
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0.051mg/m3;全年降雨pH均值为6.11,较上年有所下降,全年酸雨发生率为2.8;市内主要河流——锦
江河水质保持基本稳定,达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锦江水库江南干渠)水质达标率100%,符合国家Ⅱ类标准地表水标准;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57.6分贝,市区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噪声平均等效声级67.1分贝,与2015年基本持平,优于国家城
市环境噪声标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867公顷,有森林面积71747公顷(不含河排西坑林场),森林覆盖率47.05%。有自然保护区3个,面积
15727公顷。
全年全市刑事立案数243宗;民事案件立案数1679宗。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317起,死亡35人,受伤275人,直接经济损失
436.71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死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宗数、受伤人数等四项指标分别同比上升6.06%、
232.86%、4.62%、10.0%。具体而言,工矿商贸领域共发生工矿企业职工伤亡事故3起,死亡3人,受伤2人,经济损失243万元;
消防领域共发生火灾事故87宗,下降11.22%,无人死伤,与上年持平,火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4.73万元,上升381.88%;在三
大领域中,道路交通依然是全市生产安全事故的主要领域,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27起,死亡32人,受伤273人,直接经济损失
18.98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占全市事故总数的71.61%、91.43%、99.27%、4.35%。
全年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2119(人/亿元),同比下降6.20%;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
故死亡率为2.59(人/10万人);特种设备安全形势良好,各行各业在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未发生伤亡事故,每万台特种设备死
亡率为0;10万人口火灾死亡率为0。道路交通事故仍是残害生命的祸首,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1.33(人/万车),同比下降
10.14%;其中发生生产经营性道路交通事故48宗,死亡人数14人。水上交通、渔业船舶等领域实现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
没有出现涉及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事项。
九、科技教育、文体卫生
全市科技事业不断进步,截止2016年底,我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7家,江门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3家,其中省级4家。
现在专业镇4个,其中省级1家,江门级3个,与国内多所科研机构、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
通过开展“小微双创”工作,加大科技服务企业培养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科
技含量和技术水平,道氏公司引进博士后流动工作站;蓝海公司成立航空育种院士工作站。创新能力增强,全市专利申请681件。
广东集雅电器有限公司的“温湿度自动调控低压配电柜”等4家企业的4个高新技术产品,通过了2016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产品认定。
2016年,恩平市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全市现有中小学66所,其中独立普通高中1所,完中5所,职中2所,初中17所,九年
一贯制学校1所,小学39所,小学分教点20个,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54051人,其中小学31957人,初中12911人,高中
7334人,中职1797人;幼儿园38所,在园幼儿13479人;特殊教育学生52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5.38%,特殊教育入学率100%,
小学入学率100%,初中生入学率100%。“普九”各项指标均达到省、江门市要求。
全市现有教职工3922人,小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大专率31.68%,本科率67.58%;初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5.91%,
本科率95.58%;高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95%,职中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98.72%。
2016年,全市拥有公共图书馆1个,镇级文化站11个,广播站10个,影剧院4个,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村(社区)文化室
174个,农家书屋157间;专业艺术表演团体5个,曲艺社15个;组织送图书下乡15150册,文艺下乡活动75场,农村电影放映1812
场,社区放映143场,电影进工厂241场,观众达28万人次。
全市体育场地总面积114.5万平方米,人均场地面积2.29平方米,完善了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
体育设施网络,镇级全民健身广场实现全覆盖;拥有体育机构25家,体育社会组织13个,23个城乡社区体育活动点,普通球场
1188个,体育活动室190个,已注册登记的三级以上体育社会指导员1598人,举办综合运动会及各项赛事21次,参与人数约1.3万
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员24.5万人,体育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的46.9%。
年末医疗卫生机构23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各类医院床位总数1430张。卫
生人员总数1845人,其中:医疗人员1641人,卫生防疫人员33人,妇幼保健人员65人。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501人,包括执业(助
理)医师866人。2016年医疗卫生计生支出总计7.8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5%,其中市本级财政共投入医疗卫生经费合计3.84亿元,
增长2.94%;投入妇幼保健经费2408.10万元,增长32.53%;全市农村卫生计生厕所普及率88.13%,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78%。
顺利通过省和江门市2016年度计生考核,顺利通过省卫生城市复审,同时还获得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第一名;
创建一批省、江门市卫生村;加强手足口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以及人感染H7N9禽流感、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尤其重
点抓好寨卡病毒防控工作。
十、人口与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2016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49.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15万人,乡村人口33.32万人,总户数15.26万户,
户均3.24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25.85万人,女性人口23.62万人。按年龄分,0-17岁人口8.25万人,18-34岁人口14.66万人,
35-59岁人口17.94万人,60岁及以上人口8.61万人。人口变动情况:出生人口入户9944人,死亡注销人口3168人;迁入人口5786
人,迁出人口6773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06.48人。年末常住人口[10]50.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10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51.88%。
表三 2016年末恩平市各镇(街道)户籍人口
镇别 |
人数(人) |
镇别 |
人数(人) |
镇别 |
人数(人) |
恩城 |
177735 |
沙湖 |
60226 |
牛江 |
22841 |
君堂 |
45435 |
圣堂 |
27122 |
良西 |
23733 |
东成 |
25451 |
大田 |
31854 |
横陂 |
39882 |
大槐 |
19731 |
那吉 |
20691 |
全市合计 |
494701 |
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据恩平市城乡一体化住户抽样调查[12]资料显示,2016年全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15816.6元,同比名义增长8.4%。分城乡看,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61.6元,同比名义增长7.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11723.5元,同比名义增长9.4%。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9:1。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强化。各项基金扩面征缴取得积极成效,参保人数不断增加。2016年末,恩平市参加职工养老保险48958人,
比上年增长4.6%;参加失业保险41747人,比上年增长2.3%;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193006人,比上年增长3.3%;参加工伤保
险51085人,比上年增长5.9%;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1581人,比上年增长3.5%;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63428人,比上年减少
2.1%;参加生育保险49115人,比上年增长12.2%。全市现有27362名离退休人员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比上年增长4.7%;全年征收社
会保险基金62455万元,比上年增长13.5%;全年社会保险基金支出105991万元,比上年增长10.27%。
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16年,恩平市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3个,其中社会福利院1个,收养229人,
拥有床位1560张。民办养老机构1个,收养13人;敬老院11个,供养五保老人238人。全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2844.32万元,自然
灾害生活救助支出64.4万元,五保供养经费支出1238.8万元。全市11个镇街全部建立了社会保障网络,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
围的有946户1570人,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有4231户8311人,纳入五保供养对象有1504人。
注释:
[1]本公报中2016年数据为初步统计数,正式年报数据详见《今日恩平(2016年)》。统计图中2010-2015年数据为年报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3]从2015年起,各项存款余额中,“单位存款”更名为“非金融企业存款”、“储蓄存款”更名为“住户存款”。
[4]按照财政部《关于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有关问题的通知》的有关规定,从2015年1月1日起,“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和“地方公
共财政预算支出”分别更名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速度为可比口径,即将地方教育附加
等11项基金收支由政府性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为便于比较,在计算财政收支自然口径增幅的基础上,还计算了剔除部分政府性
基金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影响的同口径增幅。此增速是按“江门市政府考核口径”计算增速,实指“剔除体制调整因素后的同比口径,
即可比口径”。
[5]从2013年5月开始,在利润总额下增加“主营活动利润”指标,主营活动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
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活动利润指标和工业生产的关系更加密切,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进行工业生产活动的经营
成果。
[6]从2011年开始,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起点标准从计划总投资5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因此201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绝对数与
2010年不可比,但比上年增速是按可比口径计算的。与此同时,月度投资统计制度将统计范围从城镇扩大到城镇和农村企事业组织,
并定义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
[7]2015年2月底,工信部正式向联通电信发放了FDD-LTE的牌照,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了4G时代。4G,第四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
准,指的是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4th-generation,外语缩写:4G),该技术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TDD-LTE是移动4G,
FDD-LTE是另外一种世界通行的4G,是联通和中国电信会使用的4G网络。
3G是指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3rd-generation,简称3G),3G移动电话用户是指报告期末在计费系统拥有使用信息、占用3G网
络资源的在网用户。
[8]从2010年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采用新的分组,即将经营单位所在地分组由“市”、“县”、“县以下”改为“城镇”、
“乡村”;取消按行业分组,新设按“商品零售额”和“餐饮收入额”两种消费形态的分组。
[9]自2015年1月起,进出口数据改用人民币计价。
[10]常住人口是指实际经常居住在某地区一定时间的人口。按人口普查和抽样调查规定,主要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
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
外工作学习的人。
[11]2015年10月至2016年9月为2016年计生考核年度。
[12]根据《中共江门市委江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意见》(江发〔2008〕14号)和《关于做好农村统计抽样调
查工作的通知》(江府办函〔2009〕239号)等有关文件要求,我市城镇住户调查始于2009年6月份,由50个城镇样本户组成,经
过半年时间的试记账阶段,于2010年正式铺开;2011年初经过样本扩户,城镇住户调查样本单位(记账户)增至100户,分布在恩
城属下的新塘、西门、河南、东门、凤山等5个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居委会;全市农村住户调查始于2009年,涉及农村住户调查样本单
位(记账户)100户,分布在沙湖、横陂、良西、恩城等4镇(街道)10个村。根据国家统计局改革方案要求,从2013年第四季度起,
广东省启动分市县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工作。2014年,我市原有分别开展的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实现“并轨”,合并为城
乡一体化住户调查,由抽选中的12个样本点的120户住户进行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调查。2014年起按照新的调查口径对外发布城乡一体
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分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由于新老调查方案在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城乡划分标准、样
本抽选、计算和汇总方式、指标口径等方面变化较大,改革后新口径数据和旧口径数据存在不可比的差异。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项目立项数据来自恩平市发展和改革局;财政收支数据来自恩平市财政局;个体私营经济数据来自恩平市市场监
管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恩平支行;证券数据来自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江门恩平营业部;保险数据来自中国人民财产保险
股份有限公司恩平支公司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恩平支公司;公路里程、客货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
量数据来自恩平市交通运输局;邮政业务收入来自恩平市邮政管理局;电话用户、手机用户、上网用户等通信数据来自中国电信、中
国移动、中国联通和广东铁通等四大运营商驻恩各分支机构;户籍人口、民用汽车、社会治安等数据来自恩平市公安局;民事案件立
案数据来自恩平市人民法院;外商直接投资、科学技术等数据来自恩平市科工商务局;进出口数据来自江门海关;旅游数据来自恩平
市旅游局;教育数据来自恩平市教育局;文化数据来自恩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医疗卫生、人口计生数据来自恩平市卫生和计划
生育局;体育数据来自恩平市体育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恩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城乡低保、社会福利数据来自恩平市民政局;
就业与失业人员、社会保障数据来自恩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造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数据来自恩平市林业局;环境监测数据来
自恩平市环保局;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来自恩平市气象局;供用电数据来自广东电网公司江门恩平供电局;供用水数据来自恩平
市供水有限公司;其他数据均来自恩平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