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贯彻落实省、江门市关于优化政务营商环境决策部署,深入推进“融湾建设”,实施营商环境提升年行动,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优化办事流程,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服务,实现群众侧政务服务体验全面升级。
贴心高效服务提高工作速度
成立政务窗口功能型党支部,窗口党员转变作风,主动上门,下工地、访企业、进社区,听取问题,协调解决,变“坐等审批”为“主动上门”。如住建窗口开启绿色通道,提速提质办理证件,正海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交资料第二天上午便出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即办即开工。在市镇两级办事大厅推行工作日“中午不打烊”延时服务,中午下班时间段安排人员值班,实现办公时间无缝对接。
推进“一窗式”综合服务改革,设置“综合窗口”,可办理22个部门事项,进驻部门从改革升级前的18个增加至30个,受理事项从1076项增加至1935项。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微信+智能化”审批,实现开办企业“一天办结”“零成本”。深化集成办,18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办理时限总体压缩48%,跑动次数减少82%。
优化工程建设项目综合窗口服务,工程建设项目“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与管理,实现“拿地即开工”“验收即发证”。2024年全市受理工程建设类办件1631宗,并联审批业务共775宗,完成联合验收项目58宗。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变“企业来回跑”为“政府帮代办”,实现企业项目“零距离”办理。
升级“一网办”,推出“政务AI小恩助手”,现场办理人员减少35%,群众办事网办率同比提升近10个百分点,群众办事平均排队时长减少近30%。
基层群众办事不出村打通地域宽度
推动“视频办”向基层延伸,实现市、镇、村(居)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和产业园区全覆盖,将不动产、商事登记、水电气联办、卫生健康、社保医保等业务上线到“视频办”专区,实现市级“视频办”专区可办事项116项,镇级可办事项117项。
推广使用“粤智助”,全市投放170台“粤智助”自助机,推动户政、交管、社保、医保、公积金、就医挂号和适老助残等高频事项263项基层可办,实现群众办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2024年全市“粤智助”办件20.3万件次,累计服务基层群众6万人。
深入推进政务服务“跨域通办”,与新兴县政数局、广州市天河区政数局、湖南省麻阳苗族自治县政务服务中心、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行政审批局等多地建成“跨域通办”合作模式,实现两地通办事项400多项。
民意诉求快速响应提升服务温度
热线紧急事项接诉即办,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实施“未诉先办”,提前预测热点问题,对可能发生的诉求进行提前干预和预案设置,将诉求问题解决于萌芽状态。如,根据往年数据分析,每年6至8月份是学生入学诉求高峰,通过预测热点问题,助推市教育局提前干预,对可能发生的诉求进行预判,谋划应对措施,通过提前处理,同类问题投诉比去年同期下降35%,从源头上减少群众投诉。
主动服务企业,开展“江门易办事·邑企同行”企业服务月专项活动,为企业提供人才招聘、诉求解决、政务服务、政策宣传等服务。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执行中小微企业诉求“1+1+7”响应标准,打造贴心高效的“企业诉求超市”。2024年,受理恩平市中小微企业诉求392宗,事项办理满意率达99.23%,有力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立兜底服务,解决企业、群众遇到的“不给办”“不好办”等问题,让群众办事不白跑、有人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