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复议是法治政府建设的“晴雨表”,也是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近年来,恩平市司法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案结事了、政通人和”为目标,聚焦“破难点”“疏堵点”“强支点”,推动行政复议工作从“以裁为主”向“裁调并重”转变,从“个案纠错”向“源头治理”延伸,有效发挥行政复议监督依法行政、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一、深化调查听证模式,破除案件事实查明难点
新行政复议法明确赋予了行政机关调查取证权,《行政复议普通程序听取意见办法》《行政复议普通程序听证办法》等规范性文件的陆续出台也进一步细化了听取意见和听证程序,恩平市司法局坚持“脚下沾泥、心中有底”的办案理念,持续深化“现场调查+多方听证”的办案模式,对涉及民生、案情复杂的案件组织当事人双方进行现场调查并听取意见,在“各执一词”的僵局中通过“眼见为实、兼听则明”的方式透析案件事实,厘清行政争议产生脉络,打破书面审理的局限性。2024年,恩平市行政复议中心共组织听证6次,听取意见18次,行政复议调查5次,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听证或行政复议调查6次,为后续开展调解工作和开具行政争议化解“处方”夯实基础。
二、优化全流程调解机制,疏通行政争议化解堵点
恩平市司法局坚持“调解优先、应调尽调”的原则,以“立案前调解引导、审理中调解介入、决定前调解攻坚”的工作方法,将调解贯穿案件办理始终。一是加强机关协作联动,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如针对公安交通执法类案件适宜调解的特点,恩平市司法局与恩平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形成合力,加大释法说理调解力度,最大限度地从源头化解公安交通执法类的行政争议。2024年恩平市公安交通执法类案件调解和解率达到100%,其中在受理前即调解结案的5宗,受理后调解结案的1宗。二是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实现案结事了。充分运用听取意见和听证程序听取申请人的意见,理解分析其诉求,针对申请人的真实诉求“对症下药”,在合法自愿的前提下释法明理,灵活化解矛盾纠纷。如某个体工商户不服恩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一案,经听取意见,行政复议中心发现申请人主要是因文书公示带来的舆论影响而提起复议,经释法明理和风险提示,申请人最终权衡选择撤回申请。三是敦促行政机关主动纠错,从源头上化解行政纠纷。指导行政机关在复议答复阶段即开启先行化解、释法说理以及自我纠错工作。如梁某不服恩平市民政局行政复议案,复议人员通过查阅案卷材料发现行政行为明显错误,在复议答复阶段即指引被申请人主动进行自我纠错,并对申请人进行释法说理,案件以被申请人主动纠错、申请人撤回申请结案。2024年以来,恩平市以调解或和解结案的行政复议案件13宗,调解成功率达20.97%。
三、溯源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强固法治政府建设支点
2024年恩平市行政复议直接纠错案件10宗,行政复议纠错率为11.9%。针对行政复议案件办理中发现的执法程序不规范、证据意识不强等突出或共性问题,行政复议机关聚焦“抓前端、治未病”,加强经验输出反馈,通过“个案纠错”做好“类案规范”,以“复执联动”深化“复议为民”。一是以视频或现场授课等形式组织行政机关执法人员参加各级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主题培训4次,对纠错率较高的政府信息板块进行解读培训,对执法人员的不规范执法问题进行提醒释明。二是落实复议决定履行报告和行政复议文书抄告制度,压实复议决定履行报告责任,将纠错类的案件及时以抄告书的形式向其上级部门抄告。2024年,共专函抄告行政复议决定4份,与行政执法部门上级机关形成行政复议监督合力,做好督促履行和责任追究,促进依法行政落地见效。三是通过积极参加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行政执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活动以学促用,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从源头上减少行政争议的产生。
站在新时代行政复议改革潮头,恩平市司法局将继续秉持“复议为民”的理念,让每一起案件办理都成为法治政府建设的生动实践,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复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