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国组织人事报》刊发文章《田野“薯”光》,报道了恩平市良西镇龙安塘村依托“四薯之乡”优势,创建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基地,探索“订单农业”模式,打通销售全流程,全链条发展马铃薯产业,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中国组织人事报》报道截图
报道原文
春回大地,阳光洒满广东省恩平市良西镇龙安塘村的田野,一派生机勃勃。农业技术服务先锋队正带领村民抢抓农时,忙着收获马铃薯,按照“稻—稻—薯”的轮作模式,开始新一轮的犁田抛秧准备工作。 良西镇素有“四薯之乡”美誉,马铃薯、木薯、沙葛、粉葛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然而,农业技术的短板曾是制约村民增收的一大难题。2023年7月,恩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官利兰来到村里担任第一书记,这一问题终于迎来了转机。 2024年元旦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冬雨让龙安塘村的马铃薯田遭遇了晚疫病的侵袭。眼看着即将收获的马铃薯面临绝收的危险,村民心急如焚。 “别慌,这是晚疫病,只要及时喷洒防治药剂,还有救!”官利兰仔细观察后,迅速给村民作示范,手把手教如何调配药剂、如何均匀喷洒,最终有效控制了马铃薯晚疫病。 这场危机让村民们深刻认识到科学种植的重要性,党支部决定以这次危机为契机,聘请恩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专家和种植大户,组建农业技术服务先锋队,为村民传授马铃薯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 党支部以擦亮“四薯之乡”美誉为抓手,去年创办了占地120亩的“四薯”种植示范基地,探索“订单农业”模式,由农业农村、供销部门提供技术指导,镇、村统一规划开发,村民提供田地并种植,专业合作社协助购销,将松散的农户拧成一股绳,打通销售全流程,全链条发展马铃薯产业。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公布,从生产、消费、贸易等方面,打出一套政策组合拳,促进粮食等农产品价格企稳回升,保护大家务农种粮积极性。”村党支部还利用村民休息时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展小型“三农”政策宣讲,激发村民对农村未来发展的信心。 此时,田野里刚刚收获的马铃薯已堆成小山,在阳光下泛着泥土的芬芳。这是龙安塘村的“薯”光,也是技术与智慧点亮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