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785007078310W/2023-00110
江门恩平市农业农村局
2023-06-20
文本解读:《恩平市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不编号
2023-06-20

文本解读:《恩平市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23-06-20  浏览次数:-

方案原文:恩平市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详细见附件。

(联系人:恩平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股黄金定,联系电话:0750-7176917)


一、背景依据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共江门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江门市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扎实深入推进我市和美乡村建设行动,进一步提升乡村宜居宜业水平,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恩平市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顺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围绕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以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集中资源要素,动员各方力量,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求好不求快,干一件成一件,努力让农村具备更好生产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

三、主要目标

到2023年,全市乡村建设主要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建立健全,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农村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逐步提升。

到2025年,全市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显著加强,着力建设中国气派、岭南风格、侨乡特色的宜居宜业现代化和美乡村,全部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标准。

四、重点行动任务

《恩平市和美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共列出15项重点行动任务,一是实施乡村规划优化提升行动,二是实施乡村振兴“一馆、一书、一符号”项目建设,三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四是实施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五是实施农村道路提档升级工程,六是实施农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工程,七是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八是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九是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十是实施农房管控与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十一是实施县域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十二是实施乡村建设示范创建行动,十三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十四是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五是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在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框架下,按照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牵头单位协调推进重点任务,及时解决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镇(街)党委和政府要把和美乡村建设行动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切实担负责任,细化具体措施,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责任落实。按近细远粗、分步建设的原则,根据省和江门市确定的年度建设任务,逐级细化到镇(街)、各村委会,强化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和镇委书记“一线施工队长”职责,将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镇(街)党(工)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评考核重要内容。

(三)强化规划引导。按部署推进乡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村庄规划优化工作,优先提升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集聚提升类村庄规划,搬迁撤并类村庄侧重保持干净整洁,为留守人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在县、镇级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推进底线管控与村庄布局优化,合理优化乡村用地布局,统筹安排村民住宅、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用地。

(四)强化清单管理。按照省和江门市乡村建设项目库和任务清单实施细化程序要求,按照村申报、镇审核、县审定原则和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要求,完成乡村建设项目库和任务清单相关工作。

(五)强化政策支持。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并统筹中央级、省级、江门级和本级现有渠道资金积极支持乡村建设。落实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各在土地出让总收入中5%-10%用于乡村振兴,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优先支持乡村建设。统筹用好地方政府新增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乡村建设项目。

(六)强化社会参与。对农民投资投劳项目,采取直接补助、以奖代补等方式推进建设。对重大乡村建设项目,严格依法依规规范招投标项目范围和实施程序。深入开展“6·30 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和“千企帮千镇 万企兴万村”行动,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投资收益较好、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乡村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