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者助手 我的收藏   收藏
政府信息公开 规章库

江门恩平市牛江镇人民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07062431/2010-05785 分类:
发布机构: 恩平市牛江镇 成文日期: 2010-01-20
名称: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发布日期: 2010-01-20
主题词:
【打印】 【字体: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日期:2010-01-20  浏览次数:-

  牛江镇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材料之五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1月20日

  吴彩堂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受牛江镇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并请各位列席的同志提出宝贵意见。

 

  二○○九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镇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和各种不利因素影响,在市委、市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大力支持下,镇政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和各项中心工作任务,积极谋划,全力应对,全镇经济社会在严峻形势下有效提升发展,在突破困境中实现和谐稳定。

  一、危中寻机,难中求进

  尽管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但通过采取果断措施,务实拼搏求发展,积极应对解难题,最终实现转危为机。

  (一)各项指标逐步攀升,经济总量提高。2009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 78328万元,比2008年(下同)增长18%,工业总产值36700万元,增长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36万元,增长16%,完成市府考核任务的102%;农业总产值12896万元,增长4 %;第三产业总产值4778万元,增长10%;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824万元,增长27.2%,完成市府考核任务的106%。实际利用外资438万美元,增长7%,完成市府考核任务的146%;实际利用民资8186万元,增长16%,完成市府考核任务的174%。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457元,增长8%,超额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规模工业不断壮大。围绕做大做强纺织、矿产建材、制革制鞋三大产业,实现总量做大、质量提升、产业发展、财政增收的多赢目标,我镇按照市委提出的打造“纺织漂染制衣重点镇” 的定位,加强招商载体建设,引入“汇益纺织染整有限公司”和“溢盛染整有限公司”2个上规模的纺织漂染项目,促其顺利投产,而且在纺织漂染行业整体吃紧的形势下,成功调整发展策略,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稳健发展。同时,又成功签约,新上“五昌染整有限公司”项目,计划投资人民币4000万元。还有橡胶厂项目,现已开始试产,制衣厂项目已完成了打桩工程,目前这些企业的投资已超过1.5亿元。

  此外,瑞昌制革有限公司增资120万美元扩大生产,全镇规模企业不断壮大。

  (三)危化专区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市政府十四届1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规划在牛江与沙湖两镇设立恩平市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专区。通过两个月来密锣紧鼓的努力筹建,危化专区开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危化专区的主区设在牛江镇,目前已成立了专区管委会,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报告和立项,摸清专区的土地状况与分类,初步完成了专区的红线规划与土地修编工作,完成专区路网、排污、道路及各功能区企业类别的规划,完成了园区的总体规划。同时,与中山投资商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书,并在恩平市工商局注册登记成立了“恩平市锦源危化品工业园有限公司”,现已注资500万元。最近,我们又与顺德市5家涂料企业达成进入专区的意向,项目基础设施的土建工程可望春节前后进场施工。

  (四)突出特色,农业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一年来,我镇围绕“农业生产先进镇”的定位和目标,创建了省级万亩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并在确保粮食生产发展的同时,切实加快特色优势农业的建设,增强发展势头,全镇形成了以优质水稻、龙眼、香蕉、罗非鱼、鳗鱼、马铃薯等特色农业龙头产品,农业经济的效益也逐步显现。

  1、马铃薯种植成为江门地区新兴的马铃薯生产基地。全镇大力创建省级马铃薯产业镇,引进新的马铃薯品种,推广规范种植技术,镇、村干部带头,利用冬闲田发展冬种马铃薯,成为农民收入最佳的一造之一。由于收效快、效益高,不少种植户尝到甜头,积极性空前高涨,是多年来政府推广最受农民欢迎的种植项目,种植面积逐年递增。2009年,全镇种植马铃薯面积达8000亩,种植农户400户,总产量16800吨,总产值2880万元,纯收入达1200万元,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1400多人就业。去冬今春,全镇有430多户农户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近10000亩,农业大镇的地位进一步得到提升。

  2、农产品加工业初具特色。成立了农业产业化服务中心,开辟农副产品的加工场,并对加工的成品进行装璜包装。如岭南霸王花烘干厂的霸王花成品、品香濑粉厂生产的品香牌濑粉、龙湾濑粉厂生产的龙湾濑粉响誉市内外,成为恩平农副产品的一大特色。

  3、农民“合作社”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核心基地。继成立“丰江合作社”之后,全镇又成立了“绿田环保蔬菜合作社”和“恩平市牛江绿香优质大米合作社”,合作社组织不断壮大,发展种植的农副产品的品种与质量不断提高,为全市乃至全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现场。如“绿田环保蔬菜合作社”发展了300的葫芦瓜果菜基地,大量销往中山等地,并规划发展种植1000—2000亩的蔬菜基地,主要供往港、深地区的服务行业,航空公司及大学城。

  同时,我镇借助“千企扶千村”就业工程,配合市落实就业政策,调动村民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直接为我镇农民创收提供条件。2009年全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人数达510人。

  三、致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把改善民生作为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全力抓好社保扩面、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完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镇落实参加社保人数达223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30人,100%完成市下达的任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17200人,覆盖率达100%,全年报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214万元。同时,全镇共有 315户人享受低保,向农村和城镇低保户发放低保金53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坚持以人为本,全镇完成了14户危房改造工程。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全镇受益农户近6000户,资金916万元。特别是完成了岭南村委会农村饮水安全改造工程,该工程概算总造价424万元,其中镇自筹资金100万元,引用牛江西坑水库供水工程进行扩网,设计主管道总长8450m,解决整个岭南村委会11条自然村和岭南圩共5000多人的生活用水。

  同时,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争取上级的支持,投入近100万元建设仕洞飞机洞水利建设工程项目。加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创设宜居生活环境,创建了3条高标准文明村,其中,莲兴村被评为“广东省卫生村”。

  四、统筹兼顾,各项事业和谐并进

  一是坚持不懈保稳定,和谐局面日益巩固。争取上级机关支持帮助,建立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充分发挥指挥协调作用,有效整合综治维稳资源,增强矛盾排查能力。同时,认真开展“人民调解进万家”活动,建立健全处理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信访督查员,基层“五长”联合接访等制度,不断畅通群众反映问题的渠道。一年来全镇共接来信来访12件次,已全部答复落实好;来访9件次,有8件已落实好,1件正在调处中。另外全镇共排查各类疑难矛盾纠纷12宗,主要是涉及耕地承包问题和企业开发与周边村民发生的纠纷。案件均已落实领导包干责任制和工作措施,有效化解了11宗,其余1宗得到有效控制,制止群众性非法上访1件200多人数,有效预防和减少群众性事件的发生,确保了社会大局稳定。

  此外,切实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集中开展“打黑除恶,两抢一盗”等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铲除“黄、赌、毒”,有效预防重特大刑事案件的发生。

  二是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按省一类镇管理的要求,加大争创“两无”镇、村(居)委会工作的力度。全年计划生育率达到93.94%,全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9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4‰,综合节育率为85.26%。共落实“四术”173例,较好地完成市下达的三大指标任务,顺利通过了各级的计生检查验收,并被评为江门市2009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三是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不断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与全镇各行政村、企事业单位签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切实增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扎实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突出抓好重要节日、重要活动、季节性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对重点单位、高危行业开展不定期监督检查,确保企业安全生产。

  四是稳步推进科教文卫事业。加大卫生事业投入,筹资800多万元兴建了牛江新医院,不断改善群众就医条件。重视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并拓展筹资渠道,投入130多万元改善学校办学设施。合理调整学校布局,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育质量得到稳步提升。同时,深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特别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举办了一系列庆祝和纪念冯如一百周年的活动,在学校开展“冯如杯”科技小发明等比赛,增强对新时期恩平人精神内涵和冯如精神的理解。

  一年来,我们做了一定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江门市委副书记谭继祖同志、恩平市书记魏志平同志在我镇调研时,对我镇2009年各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工作每向前推进一步,都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和镇党委的正确领导;我们的事业每取得一项成功,都凝聚着全镇人民的心血和智慧。在此,我谨代表镇政府向全镇人民和干部职工,向给予我们工作大力支持的各位人大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镇各项经济指标增幅较大,但经济总量仍比较小,地方财政实力不强,镇政府干部职工和农村基层干部福利待遇偏低,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压力加大。同时,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社会事业发展还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政府机关干部的服务水平和工作主动性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高度重视,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一○年工作设想

  2010年是我镇决战“十一五”、谋划“十二五”的关键之年,是牛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上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要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在克服困难中拓展空间,在完善自我中谋求发展。

  2010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总量;建设重点园区,打造龙头企业;推进强村富民,促进社会和谐。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今年经济工作主要目标是:全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93993万元,比2009年(下同)增长20%,工业总产值达到43673万元,增长1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190万元,增长16%;农业总产值达到13411万元,增长4 %,第三产业总产值达到5255万元,增长10%,地方一般财政预算收入要突破1000万元,增长22%,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724元,增长6%。

  为了实现上述工作目标,今年着力抓好实施“四个一工程”,即“建设一个重点园区、实现一千万元的财政、抓好一个扶贫工程、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一、建设一个重点园区

  恩平市危化专区是市重点推进的三大工业项目之一,是2010年恩平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因为主区定在牛江镇,这也是我镇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是我镇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促进财政增长千载难逢的发展机会。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向现有的危化品工业生产厂家发出限期搬迁的指令,顺德市涂料协会承诺将部分的涂料企业转移到我们园区,要求我们加快开发进度。番禺、东莞的危化品生产厂家也多次与我们协商入园区的事宜。我们一定要把危化专区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举全镇之力,加快危化专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一要提高群众对危化专区的认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统一思想,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实加快征地工作进程,全面完成征地任务。二要认真抓好专区规划,合理调整土地资源,拓宽专区发展空间。三要合理把握园区的开发建设时序,加快专区的“五通一平”和基础设施建设,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力排众难,确保春节前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场。四要协调市供电局提早介入园区的用电规划工作,列入重点项目争取省的专项资金支持,重新建设一个3-5万千瓦容量的变电站,确保园区的用电需要。五要实行招商引资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加大宣传和招商力度,提高招商实效。六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政策方面,要切实兑现落实已有的优惠政策;要通过与周边地区现行政策对比,凡是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要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们要争取能做到,增强政策吸引力。服务方面,要把园区当作“特区”来看待,借鉴其他园区的成功做法,对园区企业实行“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努力做到园区办事“零障碍”。对于涉及确需园区之外办理的事项,必须满腔热情地搞好服务,真正做到“能办的事情马上办、难办的事情变通办、份外的事情帮助办”。2010年内要完成开发面积2000亩,引入30家涂料及油漆企业,整个园区建成正常投产后年产值将超100亿元,年创税收本级库1000万元。

  同时,进一步理顺东郊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扶持溢盛、汇益等纺织漂染企业增资扩产,促进“五昌染整厂项目”尽快落成投产,并吸引更多层次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进驻,打造完备的纺织漂染制衣产业链,促进东郊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

  二、实现一千万元的财政

  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齐心抓发展,携手促和谐,咬定目标不放松,确保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0万元。一是突出做好工业园区集中规划招商和特色产业招商,大力培植税源,促进工业企业规模和效益的快速提升。二是注重提质增效,培育好现有税源,着力盘强特色和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制革皮具、巩固壮大纺织漂染服装企业,挖掘企业潜能,整合产业优势,拉长增粗产业链接。三是强化收入征管,坚持应收尽收,征足基础税源;强化协税护税,提高一般预算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四是强化服务经济意识,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营造服务企业的好氛围。

  三、抓好一个扶贫工程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召开的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对市核定的、我镇人均年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60个贫困户,通过实施“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挂钩帮扶,采取“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等综合扶贫措施,在2011年底前,提前实现脱贫,被帮扶的贫困户,80%以上达到人均年纯收入2500元以上。

  在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扶贫开发工作中,我镇将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方针,以“强村富民”、增加贫困农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因人而异,采用干部帮扶、产业带动、技术培训的方式,根据每家每户的具体情况尽量提供帮助,他们适合怎么脱贫,我们就怎么帮,实行定点、定单位、定人、定责的全面帮扶。同时,充分利用挂点到我镇的帮扶单位,帮助贫困户定规划、引项目、传信息、学技能、帮解困、促增收。结合我镇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一是对有劳动力和有发展种养业的贫困户给予一定资助,依托农民“合作社”,以入股的形式,采用“合作社+ 公司 + 农户”模式,引导和帮助发展马铃薯种植等特色产业;二是安排贫困户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三是安排有意愿外出的劳动力参加技能培训,转移就业;四是安排在家搞种养的人员参加技术培训,使其掌握多门种养实用技术;五是对泥砖危房户优先列入改造计划,以帮助其达到安居解困目的;六是确保农村贫困户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房屋保险;七是对老、弱、病、残,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对象,对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实行救助原则,保障其基本生活;八是充分发挥贫困村、贫困户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自筹资金,办好自己受益的扶贫项目。

  四、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既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我们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1、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积极申报了8000亩的国家级农业综合整治开发项目,国家总投入约700万元,现已通过了初审,力争2010年年底正式实施。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突出重点、惠及多数的原则,着力民心,着力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条件,全面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全面完成牛江新医院建设,春节前完成搬迁并投入正常使用。健全镇、村两级卫生服务网络,继续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保制度。要全面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坚持统筹发展,切实关注贫困群众和弱势群体。进一步落实计生目标责任制,重点抓好“双查”、节育措施、社会抚养费征收等常规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创建教育强镇,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深化体育、文化一体化发展,充分利用民族传统节日等时机,积极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培育文明道德新风尚,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

  2、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全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一是积极化解各类矛盾。进一步夯实信访工作基层基础,健全信访工作长效机制,做好重大活动期间和重大建设过程中的维稳工作,及时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二是全面强化社会治安。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防范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强化排查调处和打击防范,提升治安防控水平,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促进和谐建设。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大力推进安全监管工作,认真落实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和安全生产责任制,杜绝重大事故,遏制较大事故。

  3、强化绩效,全面提升政府执行力。服务是政府的天职,责任是干部的基本要求,效率是成事的首要因素。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强烈的发展意识、求真务实的精神、攻坚克难的魄力、服务大局的合力、立说立行的效率,建设法治政府、为民政府、效能政府、廉洁政府,培养造就“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为经济和社会平稳快速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将更加艰巨而繁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在镇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下,集民智、汇民心、迎挑战、谋发展,真抓实干,努力建设富裕和谐的新侨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