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11440785007079137G/2024-00074
江门恩平市君堂镇人民政府
2024-10-31
君堂镇:深挖培育本土恩平裹粽“非遗”人才力量,激活乡村文化遗产产业振兴活力动力引擎
2024-11-01

君堂镇:深挖培育本土恩平裹粽“非遗”人才力量,激活乡村文化遗产产业振兴活力动力引擎

发布日期:2024-11-01  浏览次数:-

  自恩平裹粽制作技艺入选江门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以来,君堂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非遗文化传承,聚焦恩平裹粽制作技艺,将其与乡土人才相结合,把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非遗传承工作“引擎源”,念好乡土人才“聚贤才、强技艺、活文化”三字经,不断丰富乡镇融合产业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以人才优势聚起激活产业振兴发展之势动力引擎。

一、全面摸底,汇聚非遗贤才

君堂镇党委依托恩平市粽源食品有限公司平台,按照“党建引领、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思路,深入发动各基层党组织力量,通过实地走访、访谈调查、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围绕恩平裹粽制作技艺全面开展非遗传承人摸底。广泛收集非遗传承人的技艺水平、传承经验、个人经历等方面的信息,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传承意愿及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为后续的支持与帮助提供精准依据。经过君堂镇党委和粽源食品公司的精心组织与筛选,成功汇聚了一支由40余名赋闲工人组成的“非遗传承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年龄跨度在20至50岁之间,既有熟悉传统裹粽制作流程的老一辈匠人,也有充满活力的年轻新秀。恩平裹粽传承人队伍在坚守传统精髓的同时,勇于创新,探索出多样新手法,为恩平裹粽产业注入强劲新动力。

 

“非遗人才队伍”手把手教学

二、名家领航,强化非遗技艺

君堂镇党委在推动非遗人才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秉持着“名家领航+集中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鲜明培育思路,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非遗人才培育体系。一是邀请恩平市粽源食品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岑结柱担任传承恩平裹粽制作技艺的主要传承人和推广者,共同推动恩平裹粽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创新。二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鼓励辖区内党组织依托主题党日等活动载体开展“传承与发展恩平裹粽非遗技艺”活动,与粽源食品公司、教育机构合作,通过集中参观培训、裹粽子技能比赛等活动,激发广大党员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吸引了一批年轻人加入到恩平裹粽非遗传承队伍中来。三是联合粽源食品有限公司开展实践锻炼,通过老带新、手把手教学等方式,老一辈传承人将恩平裹粽制作技艺的精髓传授给了新一代传承者,确保了技艺的延续和发展。同时,与恩平市人社局合作,借助“粤菜师傅”的品牌,围绕企业生产、人才培训、技能比赛和风味创新、产品推广等各方面,举办“恩平市慈善包粽活动”“粽情相约 情满乡园”“粽叶飘香迎端午 传承文明扬家风”等活动,提升恩平裹粽知名度,促进技艺传承与发展。今年以来,已开展各式各样的“非遗”活动共6场次,惠及人数达150人次。

“粽情相约 情满乡园”参观活动

三、拓展市场,激活非遗文化

为了更有效地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升“非遗”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君堂镇党委不断创新,使“老”粽子焕发“新”活力。首先,鼓励君堂镇非遗传承代表人岑结柱在保留传统口味的基础上,将粽子的口味逐渐年轻化,并结合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风俗礼仪等,创造一批特色的“新粽子”:鲍鱼海味粽、陈皮肉粽、簕菜流心枧水粽、咖喱牛肉粽和榴莲冰粽等等,这些新口味粽深受年轻人喜爱,打开了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君堂镇党委还借助“恩平优品”平台,将恩平特色裹粽带去江门、中山等地,向更多的人展示了其独树一帜的制作技艺,极大地提升了恩平裹粽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在拓展市场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君堂镇与粽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农产品保底收购协议,订单式带动辖区内农户种植水稻、番薯、玉米等原材料,帮助农民实现增收。达成合作关系以来,带动130多户农户种植农产品1500多亩,农户户均增收近2万元,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传承双赢。

“恩平优品”消费帮扶馆恩平裹粽展示架

在君堂镇党委的苦心经营和恩平市粽源食品有限公司的积极配合下,恩平裹粽制作技艺从普通传统非遗技艺,成功转变为具有较高的市场价值并能带动当地农户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一代又一代非遗传承人的坚守,让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被时代所看到、所接受、所喜爱、所传播,让非遗从小众化技艺传承走向大众化产业发展,真正让非遗永流传。接下来,君堂镇党委将继续秉持“党建引领非遗传承”的核心理念,不断深化非遗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培训体系传承的文化内涵,鼓励更多年轻力量加入非遗传承的行列,让传统技艺在代际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助力恩平裹粽产业振兴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