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红色旅游明显升温,恩平多个红色旅游景点已成为人们重温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的教育基地和红色课堂。今天,不妨就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到大田镇朗底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文化知识,感受红色文化氛围。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原是励英学校,由朗底瓦厂村梁宏宽、教子山村梁殿森、长岭村吴沃南(清代秀才)等知名人士牵头,建成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水泥砖瓦木结构,建筑占地面积249.73平方米,高5.4米。整座建筑物分前后部分,左右原为课室。1984年恩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定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据了解,2017年大田镇投入了120多万元修缮司令部旧址,供广大党员参观学习。司令部旧址红色氛围浓厚,学习展区布设有三大专题展览:三场战斗展览、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史展览、恩平革命斗争史展览。还有工作人员专门进行日常接待、讲解等工作。
走进司令部驻地旧址,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绽放着光芒的壁画,
浴血战斗的战士,炮火连天的战场,
仿佛将人们带进那烽烟岁月。

简陋的桌椅、古老的汽灯、古朴的八角碗,
这些就是当年司令部的摆设。
在以前这么艰苦的条件下,
我们的指战员就在这里研究敌情、制定作战计划,
击退了敌人的无数次进攻。
在堂屋边的这个展览区,
陈列着当年战斗的武器及一些相关的物品。
专题介绍大槐顶伏击战、朗底战斗、
镬盖山战斗等著名战斗,
崭新的展板设计新颖、
图文并茂。
大槐顶伏击战是指抗日战争后期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成功伏击日军的一场战斗。1945年7月14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获悉从雷州半岛撤往广州集结的日军一个师团约3000人,正沿广湛公路向粤中区方向开进,司令部随即部署,伺机截击日军。1945年7月16日,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代司令员谢立全率领所属队伍在恩平大槐顶设下埋伏。7月17日下午,待日军殿后部队约300人进入伏击圈后,抗日解放军突然发起猛烈的攻击,当场击毙败日军30多人,缴获枪械弹药一批。
朗底战斗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广东当局在中区挑起的一场内战,国民党反动军队共3400余人向驻在朗底的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实施包围,战斗于1945年10月22日上午8时打响,抗日解放军司令部一边组织部队撤退到教子山村,登上观音尖,一边组织部队奋勇反击。战斗中,毙伤敌排长以下数十人。我军牺牲37人、失踪及被捕30多人,朗底河木里、塘背村有9名村民被敌四六八团团长潘立强部所杀害。
镬盖山战役发生在1949年7月8日,国民党反动军队共600余人扫荡朗底,企图围歼在此活动的粤中纵队第二支队五团和独一团一部。粤中纵队副司令员欧初、独一团团长黄东明、五团团长马平等组成指挥部,率部队与敌军展开激烈战斗。鉴于敌众我寡,我军指挥部命五团红星连一排坚守镬盖山,掩护大部队撤退。一排从上午9时一直激战至下午3时,毙敌军官4人、士兵20余人。当一排完成阻击任务准备撤退时,敌人已从西侧包抄攻上山来,致撤退受阻。一排排长吴宽带领政治服务员关森、战士谭植、吴浓、关华、苏宙留下继续抗击敌人,掩护全排撤退。面对数百敌人轮番进攻,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他们砸烂枪械,紧紧拥抱在一起,由吴宽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除关华身负重伤获救外,其余5人壮烈牺牲。此6人被誉为“镬盖山六壮士”。
使每一个参观者能详细了解
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艰苦的斗争历程,
同时也进行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后座这里布展的是两个专题展览,
一个是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的基本情况介绍,
另一个是恩平革命斗争史。
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回味这些历史。

通过阅览其内容,
可以切身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
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
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英勇不屈、
舍生取义的伟大爱国情怀、
坚定的革命信念和无畏的革命精神。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临之际,
不妨到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司令部驻地旧址
来一趟红色之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