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堂镇:以党建引领侨建 以侨务夯实党务
构建侨胞和谐龙塘
圣堂镇龙塘村是著名的华侨村,全村3900多常住人口,近一半人移居海外,可以说家家户户有侨胞,几乎人人是侨眷。龙塘人的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南非、委内瑞拉等国,华侨数量众多,约有1500多人,村中共有归侨侨眷3000多人,其中重点联系的海外侨胞十余人,是侨务资源较为集中的重点村。村党支部按照“以党建引领侨建,以侨务夯实党务”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党建带动作用,集聚侨民侨智,借助侨力,将龙塘村打造成归侨侨眷的温馨家园、海外侨胞的幸福家乡,有效推动“和谐龙塘”的建设与发展。
海外乡亲积极参与“情系家乡,建设美丽乡村”主题活动
抓班子带队伍,激发党建新活力
龙塘村把“上联党务、下联村务”作为侨务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探索实行“红色网格”服务管理机制,村党支书记总负责、亲自抓,将全村除老弱病残及流动党员外的30名党员以及村民小组长、村“两委”干部全部划分到“网格化”管理中,直接服务“网格”内的侨眷侨胞,织起一张村有机构、村小组有人员、自然村有落实的“连心网”,为龙塘村党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热心倾注家乡建设的侨胞(中间:梁子稂(敏彪)先生、右一:梁均明先生)
重管理强服务,提升党建引领力
龙塘村党支部发挥党员干部和侨领的作用,增加侨眷侨胞间的交流沟通,团结侨心和民心,全力营造“党带侨、侨惠民”的融合发展好氛围,共建和谐龙塘。
一是利用阵地增强侨联活力。村党支部利用好村党群活动室、文化楼等场所,建立“侨胞之家”等活动阵地,实现了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最大限度地把侨眷侨胞团结起来。村党支部结合党群联席会议,每季度组织党员代表、村民小组长、归侨代表召开侨务工作专题会,将侨务工作融入到党务、村务工作当中,实现了三者同调度、同部署、同落实。
二是构建侨胞互动平台打造活动品牌。醒狮活动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成为海外同胞认祖归宗的文化桥梁,龙塘村党支部以醒狮为媒,聚四海侨胞,梁氏海外华侨和本土龙塘村人通过重组龙塘醒狮队这座连心桥,举办各类的交流活动,以狮会友,以武相识,让两地人的心紧密结合在一起。另外,通过开展座谈会、村俗活动、探访慰问等行动,为侨胞构建载体及互动平台,开拓属于侨胞的专属品牌活动,如组织海内外乡亲参加“情系家乡,建设美丽乡村”的主题活动,以此增强侨胞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和谐龙塘”和微信群等平台开展党建、侨务宣传工作,把村的党建工作重点、近期工作动态等通过平台进行宣传、报道,打好主动仗,让广大侨眷侨胞通过多渠道来了解村党支部的日常工作,打造侨胞的专属互动、交流圈。
龙塘村党支部以醒狮为媒,聚四海侨胞
谋发展结硕果,增强党建凝聚力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体现。龙塘村党支部密切联系海外侨胞和新生代侨界知名人士,倾力引资引智,实现党建工作与侨务工作双赢。
龙塘村党支部对闲置的龙塘小学进行活化,引进银丰驾驶学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龙塘小学一直得到海内外乡亲的捐助和支持, 2010年,由于生源不足及教育创强的需要,龙塘小学被撤并,校舍被闲置。华侨捐建的学校,是侨乡独特的文化印记,也倾注了捐资者大量的心血,为了让这些校舍物尽其用、扬长避短,村党支部广纳良言,决定把闲置的空地进行活化,引进银丰驾驶学校,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该项目每年为村集体增加5万多元的收入,用于村中各种农业建设、公益服务。
海内外侨胞慷慨解囊重建集成梁公祠
在龙塘村党支部的带动下,该村的党员干部广泛发动海内外侨胞参与乡村振兴事业,充分发挥海内外侨胞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积极作用。过去由于排水不好,一下大雨,千亩农作物基本上被淹死一半,对村民的增收造成了严重影响,龙塘村党支部主动作为,借助侨力、打好侨牌,成功筹集资金60多万元,对镇安灌溉排泄渠实现三面不见土工程,使千亩耕地告别了逢雨必浸的日子,成功打造圣堂特色农产品——富硒大米。灌溉渠的建成,为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创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村党支部以此为契机,积极引进江腾马铃薯经济合作社,引领村民冬种马铃薯,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
侨胞捐资为龙塘村建塘基、铺塘坦
近年来,1000多万元侨资被投入到市、镇、村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领域,相继为恩平一中、恩平市人民医院、圣堂中学、圣堂中心卫生院、圣堂大桥的建设慷慨解囊,助力家乡建设,此外还在村中建了牌坊、重建集成梁公祠、建成龙塘塘坦塘基等工程,逐步完善村文化楼和休闲文化广场等,并推进村道硬底化、自来水安装和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不断提升宜居环境。经过多年的努力,龙塘村荣获“恩平市十大美丽村庄”的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