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湖镇高元村的幸福生活
江门市文明局领导在高元村指导工作
高元村60岁老人与祖国同庆生日
国庆寿宴
点燃生日蜡烛
功名旗杆夹
灯光球场
村场整洁
侨乡恩平因海外乡亲与市内常住人口相当,素有海内一个恩平,海外一个恩平之称。恩平市沙湖镇高元村,海外乡亲更多,外出乡亲差不多是村常住人口的3倍,家家户户都有人在外,是一个典型的侨村。多年来,这里通过文明村创建,地绿、天蓝、村美、人和、乡情浓。
高元·乡情浓
浓浓的年节味儿,是高元的一大亮色。只有500多人常住人口的高元村,外出乡亲却有1500多人。其中,旅居各地的海外侨胞、港澳同胞700多人。每年春节、清明和国庆,这些外出乡亲就象候鸟一样,从世界各地飞回故乡,省亲祭祖,共叙乡情。
一年一度的国庆寿宴,是高元村最热闹的节日之一。这天,市曲艺团、村醒狮队纷纷前来现场助兴。全村的出嫁女,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和外出工作的乡亲,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同村中60岁老人一起,度过一个欢乐的集体寿宴。国庆寿宴不是因为某个人的生日,而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是由海外乡贤吴林超等人2003年倡议举办的,至今已延续了12年,寄托着高元村外出乡亲的爱国之心,体现了血浓于水的桑梓情怀,营造出尊老爱老的文明新风。
高元·乡贤多
走进高元村,一排高高耸立的进士旗杆夹格外引人注目。高元村自立村以来,翰墨飘香600年,素以耕读传家,注重有文化人,底蕴深厚,人才辈出。历史上曾走出过功名人士63人,其中武状元3人、进士9人、解元2人、贡生20人……,出任侍郎、国公、封疆大吏者代有人出。实现新式教育的民国时期,培养出大学生10名。
新中国成立以后,高元村继续秉承崇文尚德、尊师重教的传统,注重对未成年人的培养和教育,时时以老一辈乡贤为榜样,鞭策和激励后人,并对考取重点中学和大学的学子实施奖励,各家各户无不以孩子品学兼优为荣。至今,高元籍大学生人数多达115人、硕士3人、博士4人,教师67人,在军政商学界精英辈出。乡贤多,是高元人的骄傲,也是高元村独特的文化标记。
时任两广盐运使的乡亲吴朝祯为官清廉、嫉恶如仇、力行善事,曾多次为受欺压的乡邻出头。相传在清末年间,匪盗横行,派兵回乡剿匪,使高元村免遭匪祸。吴朝祯晚年主动辞去官职,告老还乡,受到乡亲的敬重,并用他的嘉言善行,化育良好乡风。
改革开放以后,海内外乡贤致富不忘乡里,开始陆续捐资,反哺桑梓,支持家乡建设。先后捐助140万元,投入学校、文化楼、牌楼、村道巷道、球场、自来水厂及公共卫生设施,改善了村内外环境。
高元·乡村美
乡村美,是高元人的自豪。
高元美,美在环境。走进高元,高大气派的牌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村道、村场、巷道干净整洁、绿树掩映,公园、球场、文化楼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有序、配套齐全……呈现出宜居、宜业、宜人的乡村环境之美。
高元村是江门实行农村卫生整治的试点村,该村实行垃圾集中收集、定时消毒、集中清运,改变了过去垃圾乱丢乱倒的状况。村民自觉做好房前屋后清洁,生活垃圾统一到垃圾屋倾倒。村干部轮流值班,义务对垃圾屋垃圾进行定期杀虫灭菌,杜绝蚊蝇滋生。垃圾屋垃圾承包给专业公司定期转运到镇垃圾填埋场,集中统一处理。垃圾不见了,人们的心情舒畅了,村里的公园、村场,也成了老人和孩子们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高元美,美在秩序。过去的高元村,人心散,村中的公益事业无人抓,小偷频频光顾,村民敢怒不敢言。开展文明村创建后,村里组建了巡逻队,村干部带领青壮年村民不定时巡逻。对坏人坏事,有人抓,有人管。村里还印制了电话本,将村干部和全村人的电话印制成小册子,方便村民互相联系。遇到陌生人到村里,或遇可疑情况,群发一条短信,相互提个醒,对治安隐患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
高元美,更美在心灵。在高元村,不但有热心家乡公益的好乡贤,常年义务为村民管事的好干部,还有孝敬老人的好媳妇、好儿女。村民吴量开今年70多了,患风湿病多年,儿子常年在外打工。一直以来,媳妇吴彩球不离左右,贴身伺候。有时半夜突然病发,疼痛难忍,都是媳妇四处张罗,找人帮忙送到镇医院治疗。
出嫁女吴月球,20多年来坚持照顾母亲,丈夫十分支持,并经常开车帮忙送老人去医院检查身体,在女儿女婿的精心照料下,老人虽然已经80多岁高龄,依然身板硬朗,精神矍铄。
心好,一切皆好。高元村人心向善,家庭和睦,邻里守望,浸润在如此淳朴的乡风中,文明有礼的新风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据村中一位长者说,近10多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一件刑事案件,就连邻里争吵,也是好多年未见一桩。
高元·留守乐
高元村的文明建设,改善了环境、改良了人心,也改变了留守人群的生活。
过去,留守老人们没有活动场地,多数窝在家里,窝坏了身体,也窝出了心病。现在,老人们吃了饭,就爱往外跑,村口的榕树下,是老人们的最爱。这里的石桌、石凳,从来都是热的。老乡亲们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这里,谈谈天,说说地,心情舒坦了,过去高血压、心脏病缠身的老人,病痛仿佛不见了踪影。
最令人惊奇的是,村文化楼里竟然还安装了几部立式空调。酷暑时节,老人们尽可以在这里悠闲地读书、打牌,享受天伦之乐。人生七十古来稀。高元村里的老人平均年龄都在70岁以上,八九十岁的也大有人在,而且身板硬朗,生活尚能自理。
孩子们则喜欢在打打球,松松筋骨。球场上,不但有灯光篮球场、乒乓球台,还有全套的组合运动器械,就是城里人,也不免生出几分羡慕。
……
在高元村美丽乡村建设中,留守人群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文明创建中,真正得到了美的享受,过上了美的生活,冲淡了留守的“乡愁”。而留守乡亲的安乐,也换来了外出游子们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