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全面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
成为江门地区率先完成整转工程建设的县级市
“我家看到高清电视啦!”近来,许多市民赞叹:数字电视不仅画面清晰度高,而且节目更丰富,共有60套标清节目、8套高清节目、10套音频广播节目,还有电视网站信息,以及视频点播、电子节目指南等服务内容。
历时一年半,我市终于全面完成城乡数字电视整转工程建设,成为江门地区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的县级市。全市整转及新装数字电视总户数达84724户,安装机顶盒共108811台(其中高清56266台、标清52545台)。整转率高达98%。这意味着,我市已有近11万台数字电视为数十万市民带来了新的生活!为我市实施“文化兴市”战略添上了光彩的一笔。
这场电视的革命,折射出一种奋发有为与创新的精神。
创新思路“找米成炊”
有线电视数字化,是国务院要求推进建设的民心工程、文化工程,国务院办公厅要求加快有线电视网络由模拟向数字化整体转换。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到2015年全国关闭模拟电视信号。市委书记李灼冰、市长薛卫东分别在恩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五届人代会明确提出实施“文化兴市”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有线数字电视转换工程,为“创文”创造有利的硬件条件,市政府明确由恩平广播电视台承担数字电视整转工程建设。
重任在肩,责无旁贷。恩平广播电视台迅速成立了以台长苏锦凡为组长的数字电视整转工作领导小组。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前些年,恩平广播电视台投入4800多万元资金完成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至2012年仍有近半债务有待偿还。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程总投资达4500多万元,而恩平市的公共财政并不宽裕,恩平广播电视台的财力也很有限,依靠两者都不现实。在难题面前,台长苏锦凡曾夜不能眠。苦思冥苦想后,他提出以“多方筹措、借船出海、边转边筹、逐年偿还”的办法破解资金难题。台除了自筹和向银行贷款筹措部分资金外,还把“分期付款”作为选择数字电视平台和机顶盒供应商的前提条件,以通过缓付货款、先建设数字电视平台和供应机顶盒的办法,来解决工程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就这样,恩平广播电视台仅以1600万元起步资金拉动了总投资4500万元的数字电视整转工程建设,并于2013年初正式动工。
多管齐下 有力推进
恩平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分管广电工作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润娇十分重视,经常过问或亲临恩平广播电视台了解有关建设情况;台长苏锦凡及分管副台长梁瑞明更是把主要精力放在整转工作上,每天都对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督办、督导,及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对绝大多数恩平人来说,数字电视还是新生事物,并非一下子就能接受它。为此,在工程建设之初,恩平广播电视台有的放矢地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宣传发动上,制作数字电视宣传短片不间断地在广播、电视里播出;编印宣传小册子寄发到各家各户;利用数字电视工程车深入各乡村流动播放整转的有关政策和优惠措施;营业大厅里设立数字电视展示厅,现场播放高清电视、标清电视和模拟信号电视的对比画面;业务窗口张贴数字电视整转宣传资料;市区、圩镇悬挂横额标语和在电视电台LED显示屏滚动播放标语广告。通过立体式、全覆盖式的宣传,使数字电视的概念、整转办法、收费标准和优惠政策家喻户晓。为广大电视用户参与整转工作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为加快整转进度,为整转用户提供到位的服务,恩平广播电视台成立了多个工作小组,倾全台之力投入到整转工作中去,台技术服务小组加强技术研究和攻关,发现问题及时跟进解决;加强安装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使之掌握操作要领,提高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加强信息档案管理,建立服务质量跟踪管理档案,实行“谁安装,谁跟进,谁排障”,确保工程质量。同时,科学安排整转区域,实行“分区分片、分期分批、先城(区)后村(镇)、逐步推进”,确保整转有序、高效进行。此外,大力实施便民措施,通过内部调整,抽调了30多人的精干工作队伍,在西门开设数字电视便民服务点,方便这些区域的市民就近办理,节省了客户的时间。而对那些年老、体弱有病、残疾和从海外或外地回乡办理整转手续的用户,则实施特事特办措施,用最短的时间为其安装好机顶盒。在广州工作的吴先生请了一天假回来恩城办理数字电视整转手续,工作人员急其所急,特事特办,让他当天就安心地赶回广州。为了方便市民办理整转手续和报障,该台的营业大厅从今年初起取消了中午休息,正常办公;台呼叫中心把值班时间从原来的下午5时半延长至晚上10时。
弘扬精神 喷发力量
全方位的数字电视整转宣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每天到恩平广播电视台营业大厅里办理数字电视整转业务的群众排起了长龙。在整转高峰期,恩平广播电视台平均每天发出的机顶盒六、七百台,这意味着参与整转工作的四、五十名工作人员即使不吃不睡也难以跟上客户需求的节奏。在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前,该台党委开展了“团结、敬业、创新、奋进”的“恩平广电人精神”学习实践活动,让广大员工进行一次思想的洗礼,把精神化作艰苦奋斗、推进工作的强大力量,工程技术人员每天顶着烈日或冒着风雨出发,日均上门安装数字电视机顶盒300多户、维护排除信号故障约50户,经常顾不上家庭亲人,工作到深夜,却毫无怨言。曾多少次,已是市民下班在家吃着饭的时间了,但呼叫室的工作人员依然坚守岗位,加班接听电话为市民解答问题,为数字电视用户记录和排除故障。营业大厅里,10多名广电工作人员不停地为市民办理整转手续,经常忙得顾不上喝上一口水,有时甚至憋着尿直到下班。
横陂镇广播电视站的工作人员,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休息时间,每天起早摸黑,进村入户,为村民办理整转手续、现场安装,仅用了一年时间便率先完成了本辖区的整转工程。大槐镇广播电视站站长是一名女同志,她舍小家顾大家,每天都穿街入户,大槐圩几乎每个用户的情况都准确地记录在她脑海里。牛江镇广播电视站为了让用户用上信号优质稳定的数字电视,只要是晚上十时前的报障都披星戴月前往排除故障。各镇广播电视站都克服工作人员不足、工作生活环境比较艰苦的困难和问题,经常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每天进村入户,深入到群众中宣传数字电视整转的政策、办理办法等,想方设法用最短的时间为客户安装好数字电视机顶盒,不厌其烦地传教数字电视操作方法,为给个别客户解决问题,工作人员甚至五进其家,深受群众称赞。
扶助弱势 彰显和谐
恩平广播电视台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了减轻群众负担,经物价部门批复同意,该台对按时前来办理整转手续的用户均免收1台385元的标清机顶盒费用,仅此一项就为群众减负3273万元。其减负力度之大为江门五邑地区县级广播电视台之最。同时,切实落实对困难用户的优惠政策,对领取国家定期抚恤补助金的优抚对象、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国家确定的绝对贫困线以下的贫困户、领取政府定期救济补助的特困户、城市中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居民、革命伤残军人、因公致残的人民警察、五保户等,都给予减免收费的优待,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带给这些弱势群体。该台解决困难家庭电视用户享受减半收取基本收视维护费的共有7000多户,享受全免基本收视维护费的有1573户。实行对以上人群的优惠,该台每年补贴资金达137万元。
我市卓有成效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建设引起了全国同行的关注,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城市广播电视台县级工作委员会曾组织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0多家广播电视台的负责人到恩平广播电视台专题参观学习我市有线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