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港能否重现辉煌?
曾经繁荣的镇海湾航道。 梁健文 摄
当地农民在港口航道附近搭起了蚝排等发展水产养殖,使镇海湾航道逐步淤积,通航条件变得越来越差。 特约摄影师 徐卫良 摄
议事厅
恩平港位于该市横陂镇横板山下,1988年被列为广东省9个“直出”试点港之一,属国家二类口岸,设有海关、边检、检验检疫、海事等查验部门,经联检部门查验后的货物船舶可直航香港、澳门,该港口曾为恩平经济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该港口的吞吐量大幅锐减,发展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随着恩平几大工业园区的快速发展,该市对当地的物流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恩平唯一的水上交通运输枢纽,恩平港将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机遇?要想让港口重塑辉煌,使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当前恩平又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议事背景
港口通航条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恩平的水运交通运输能力差、陆路配套运输滞后,已经成为当地必须化解的一道发展屏障。恩平港及航道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提升港口及航道等级,改善通航条件和提高通过能力,为恩平提供大运量、低成本的水运交通通道。
全国崧是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现任恩平市锦兴纺织印染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1987年,他进入恩平广联泰纺织企业公司(下简称广联泰)工作。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广联泰的生产设备及技术工艺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曾经创造了恩平纺织行业的辉煌,而恩平港也像广联泰一样,拥有过骄人的历史。
“以前,广联泰所有的机械设备都是从恩平港运输回来的,生产用的棉花、发电厂用的重油以及棉纱产品出口,也可通过恩平港运输。在生产高峰年份,单是从恩平港运输回来的棉花一年就有数千吨。当时广联泰还专门在港口附近建造了一个油库,用于储存发电厂用的重油,过去的恩平港是比较繁荣的。”全国崧说。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受金融风波影响,恩平经济出现滑坡,加上沿海水产养殖业的蓬勃兴起,当地农民在港口航道附近塞围,搭起了蚝排、渔排等发展水产养殖。另外,由于对航道的管理及疏浚工作不到位,镇海湾航道逐渐淤积,通航条件变得越来越差。目前,镇海湾航道只能适应1000吨左右的货船通航,2000吨以上较大吨位的货船不能进入,只能在附近的开平、新会等港口卸货,这既增加了货主的运输成本,又造成了恩平港装卸业务的流失,不少货主干脆选择外地港口运输。
近年来,随着广东省政府“双转移”政策的深入实施和恩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加上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于2009年7月竞争成为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定位为先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产业和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基地、横陂临港新型建材产业园吸引了一批陶瓷企业落户,邻近港口、年产200万吨的实德金鹰旋窑水泥项目也即将投产,恩平的物流需求大幅增加。然而,恩平的水运交通运输能力差、陆路配套运输滞后,已经成为当地必须化解的一道发展屏障。恩平港及航道不能适应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提升港口及航道等级,改善通航条件和提高通过能力,为恩平提供大运量、低成本的水运交通通道。
记者观察
多种因素造成恩平港竞争力弱
恩平港目前设施落后,没有自有船舶,也没有与之配套的运输车辆,加上镇海湾航道通航条件差,千吨级船舶在进港前,需要在航道口外等候涨潮再乘潮进港,而且可利用的乘潮时间短,不少船舶还需要减载进港,造成效益低下,水运优势无法发挥。
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基地、横陂临港新型建材产业园“三大经济引擎”正徐徐发力,给恩平的物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低成本的水路交通运输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但为何恩平港的吞吐量近年反而出现了大幅萎缩?全国崧向记者道出了恩平港当前面临的困境与尴尬。
据了解,恩平港目前设施落后,没有自有船舶,也没有与之配套的运输车辆,加上镇海湾航道通航条件差,千吨级船舶在进港前,需要在航道口外等候涨潮再乘潮进港,而且可利用的乘潮时间短,不少船舶还需要减载进港,造成效益低下,水运优势无法发挥。
“我们锦兴公司现在的机械设备也是通过恩平港运输回来的,但由于恩平港没有固定的航班,也没有自有船舶,我们运送设备回来的时候,要与外面的海运公司联系雇请船只,同时还要与运输车队联系,这样的工作繁琐,费用比从其他港口进来的交通运输成本高。”全国崧说。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不少企业打消了利用水路运输的念头,宁可选择陆路运输。比如,恩平市现有40多家陶瓷企业,生产线达到60多条,按照恩平陶瓷的产量估算,每年耗煤量超过100万吨,而当中绝大部分企业的生产用煤都经开平三埠港或者台山公益港装卸运输,这不但使恩平港失去了竞争力,也造成了恩平税源的流失。
另外,恩平港的吞吐量以煤炭为主,约占了总吞吐量的97%,其他的木材、花岗石、石灰粉、集装箱等仅占港口吞吐量的3%,货运以进港为主,出港很少。进港的船舶主要来自浙江台州等地,船主看准恩平部分货物需求的商机,从防城港、三亚等地运煤、建材到恩平港,进而在恩平港口销售,物流运输不成规模、货种单一,大大削减了恩平港的竞争力。而煤炭的主要货主是恩平的水泥企业,近年来随着恩平水泥行业落后产能被逐步淘汰,水泥行业用煤量大幅减少,港口的煤炭吞吐量也锐减。比如在2007年,恩平港的吞吐量达61.64万吨,之后几年一直在28万-45万吨之间徘徊。2012年,随着一批水泥行业落后产能被淘汰,去年恩平港的吞吐量仅有23.8万吨,港口的生存与发展形势严峻。
部门行动
恩平航道工程被列为省重点项目
恩平市政府于2011年4月向上级请示,将恩平港区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建设列入广东省“十二五”航道建设重点项目,当年5月,广东省交通厅将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工程作为珠三角“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网的加密航道,列入了广东省“十二五”航道建设重点项目。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珠三角产业布局一体化的规划,随着《纲要》的深入实施,珠三角产业转移为恩平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恩平根据自身实际提出了发展园区、城市、旅游“三大经济”。目前,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基地、横陂临港新型建材产业园“三大经济引擎”快速发展与恩平物流配套服务滞后的矛盾日益明显。
《恩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加大口岸建设力度,实现货物进出‘大通关’,按照‘立足园区、面向全市、辐射周边’的要求,加快完善恩平港码头、货检场等基础设施,并通过引进国际知名物流业开发商,建设规模仓储和自动化管理为主的物流存储配送平台……”,推动现代物流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此外,恩平还提出了规划建设西铁站场物流区、沙湖新型建材工业城物流区、临港站场物流区,打造辐射珠三角的多功能专业市场物流中心。因此,打通恩平地区唯一的水上运输通道,满足船舶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提高恩平地区的水运竞争力,带动岸线资源开发,已成为恩平迫在眉睫的需求。
为此,恩平市政府于2011年4月向上级请示,将恩平港区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建设列入广东省“十二五”航道建设重点项目。当年5月,广东省交通厅将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工程作为珠三角“三纵三横三线”高等级航道网的加密航道,列入了广东省“十二五”航道建设重点项目。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航道局提出,拟将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升级至通航3000吨海轮标准,并委托广东省综合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了《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2012年6月,《报告》完成编制形成送审稿,制定了四个建设方案进行比选。
在委托有资质的专业设计公司编制《报告》的同时,恩平还加大招商力度,将恩平港租赁给有实力的公司经营,以此加快恩平港3000-5000吨级码头的扩建改造,形成物流、仓储、中转服务功能港区,打造临港物流经济圈。2012年11月,恩平市港务总公司与江门高宝隆物流基地有限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由江门高宝隆物流基地有限公司租赁恩平港经营20年。目前,江门高宝隆物流基地有限公司已聘请有资质的设计公司,完成了港区陆域、水域的勘察工作,预计今年6月可以出具设计图纸,计划总投入3亿元,分期对港口和航道进行扩建和升级改造。其中,首期工程包括将现在的1000吨杂货泊位改造升级为3000吨内贸集装箱泊位,把现在的1000吨燃油泊位改造为3000吨杂货泊位,以及对港池进行清理等。根据合同约定,江门高宝隆物流基地有限公司要在1年内完成航道疏浚工程,以达到3000吨级船只能够进入恩平港靠泊的要求,预计首期工程在今年10月可建成试营运。
代表建议
按东西两翼或山区补助标准进行帮扶
“建议省政府对航道建设工程按东西两翼或山区补助标准进行补助,按东西两翼地方配套资金15%或按山区地方配套资金5%来实施,减轻恩平的负担,以更加实际的行动,帮扶落后地区,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
据了解,恩平港那扶河及镇海湾航道从横板至漭洲岛全长40公里,其中横板至西部沿海高速镇海湾大桥段为镇海湾航道,全长24公里;镇海湾大桥至漭洲岛段为出海航道,全长16公里。目前,那扶河段实际水深普遍在5米以上,水深条件优越;出海航道目前水深一般在2-3米之间,水深条件相对较差。根据广东省综合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编制的《报告》,拟定航道为两个通航标准,其中,标准一是1000吨级海轮单向全潮兼顾3000吨组海轮单向乘潮,航道有效宽度75米,通航水深5.4米;标准二是3000吨级海轮单向局部乘潮,即出海航道浅滩航段乘潮单向,那扶河段全潮单向通航,航道有效宽度75米,通航水深7米。根据初定方案,项目投资规模为7.6亿元,工程计划工期为二年,工程建设资金第一年投入60%,第二年投入40%。
由于航道工程投资巨大,如果按珠三角地区35%来配套地方资金,就需2.66亿元的地方配套资金,而2012年恩平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仅7.05亿元,这笔巨额配套资金对于仅能“保开门、保运作”的恩平财政来说,无疑会构成巨大的压力。
“我在今年省‘两会’上,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将那扶河及镇海湾出海航道建设工程列入东西两翼或山区补助标准进行补助的建议》,建议省政府对航道建设工程按东西两翼或山区补助标准进行补助,按东西两翼地方配套资金15%或按山区地方配套资金5%来实施,减轻恩平的负担,以更加实际的行动,帮扶落后地区,推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全国崧说。
文/江门日报记者 谭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