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财政”也能办“好教育”
恩平一中校园 摄于2001年。
恩平一中校园 摄于2011年。
财政仍是“吃饭财政”,近五年恩平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一亿多元;“开门财政”连续三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超过27%;实施教师待遇“两相当”,教师收入两年增长达四成;恩平一中成功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引进湖北黄冈中学名师到恩平办学……经济尚欠发达的恩平市,教育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
再穷不能穷教育
恩平地理位置上虽属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却远远落后兄弟县市,仍属于省财政转移支付的范畴。2011年,恩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为5.97亿元,总体财力捉襟见肘,但对教育投入却十分慷慨。
恩平一中是恩平重要的人才摇篮,2008年11月,该校获批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成为了恩平教育的一面重要旗帜。自2008年以来,该校累计投入2610万用于建设,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恩平一中教师黄德军在该校从教已经11个年头,他亲身经历着学校所发生的这些可喜变化。他说,虽然恩平经济实力不强,但是市委市政府、社会各界对恩平教育、对恩平一中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正是有了这样坚强的保障,恩平一中才越走越好。
恩平一中的发展是恩平教育发展的代表和缩影。2009、2010、2011年,恩平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分别为27.77% 、27.54%、27.86%,其中,2011年比全省的17.5%高出10.36个百分点。
从2009年9月1日起,恩平分步实施绩效工资落实“两相当”政策,按年实现教师平均收入水平分别达到公务员平均收入水平3.85万元的80%、90%和100%的目标。从2011年9月1日起,恩平市教师工资收入水平达到公务员年人均收入总额3.85万元的100%,即教师待遇全面实施“两相当”。在执行此政策的基础上,从2011年10月1日起,全市在职教师与公务员一样,年人均增加津贴补贴0.5万元,年人均工资收入总量为4.35万元。实施绩效工资后,在职教师人均收入增加1.24万元,退休教师人均增加1万元。
2011年,恩平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教育汇报,提出每年新增教育经费2000万元,用3年投入不少于2亿元来改善办学条件。
为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2012年起,恩平市委、市政府每年拨出130万元专款用于教育教学专项奖励,对名师工程(名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名班主任)、高考和中小学管理考核等进行奖励。
齐心协力办教育
近年来,恩平市委、市政府在经济上奋力追赶的同时,对教育的投入毫不吝惜,书记、市长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将之作为重中之重,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实行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安排、教育资源优先保障、教育人才优先引进、教师待遇优先落实、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六个优先”。2008年,制订了《恩平市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县)、广东省教育强镇(街)规划及实施方案》,正式启动教育“创强”工作,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创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创强工作专题会议,及时研究和解决教育创强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2012年恩平市人代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力度,狠抓教育质量不放松,用3到5年的时间,打好恩平教育翻身仗”。
多年来,恩平大力发挥侨乡优势,认真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侨牌;二是打好乡贤牌;三是打好校友牌,多元筹措资金。一系列的举措在全社会营造了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办教育的良好氛围,各方力量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为恩平的“智力未来”添砖加瓦。据统计,仅2008以来,恩平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共12572万元,社会各界捐资达1500万元。
恩平旅港乡亲吴年乐先生多年热心家乡公益事业特别是教育事业。他说,自己小时没有条件读书,是今生最大的遗憾,自己也曾许下宏愿:等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尽己之力,让更多的家乡儿女能读书,读好书。多年来,他为恩平教育事业捐资超过3000万港元。
在恩平市委市政府及教育部门的动员倡议下,社会各界支持恩平教育发展不遗余力。陈中伟、张国华、张海林、戴锦文、冯元光、何添等一连串的名字,“锦兴教育基金”、“安益奖学金”、“飞扬电脑奖教金”等一系列的奖教奖学项目,无不凝聚着海内外乡亲的情谊和对恩平教育的信心。
硬件不足软件补
或许恩平的教育投入和许多先进发达地区相比颇有“小巫见大巫”之感,但是恩平市委市政府、恩平教育部门办好恩平教育的信念从未动摇,也从未畏难退却,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恩平建制度,重改革,善用人,配资源,硬件不足软件补,“软硬兼施”促教育快速发展。
为了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恩平按照规划先行、注重实效的原则,将教育“创强”与中小学布局调整、校安工程、规范化学校建设有机结合,科学制定《2010-2015年恩平市中小学校布局调整规划》、《恩平市2011-2020年规范化学校建设规划》和《2009-2011年校安工程建设规划》。2008年以来,共撤并中小学87所,保留中小学68所(另设教学点25个),建设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43所,大大整合了教育资源,促进了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针对学前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滞后的问题,恩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恩平市学前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6年恩平市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从2008年开始,利用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6所,到目前为止,100%镇(街)建有中心幼儿园。恩平市委市政府也明确要求,务必按国家重点职中标准,尽快完善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
为激发干部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干劲,恩平大力推进用人制度的改革。首次采用了“三把尺”(期满考核结果、校长评议结果、本校教师评议结果)这个考核评价的机制,对全市的中小学校长、领导班子进行了考核、聘任,并大力实施领导班子末位退出的措施,解决了用人机制中“职务能上不能下,待遇能升不能降”的瓶颈问题。同时,一批教师通过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渠道走上领导岗位。
近年来,恩平市聘用的新教师中,毕业于重点大学的有50名,占聘用教师总数166人的30%,本科以上教师166名,占聘用教师总数的100%。
未来仍任重道远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前恩平教育的发展仍然面临着优质师资不足、优质生源流失、教育教学设施不足、教育创强尚未完成、人民群众要求越来越高等诸多挑战,破解这些难题,办人民满意教育正是恩平教育工作者踌躇满怀,不懈奋斗的目标所在。
路漫漫其修远兮,“打好教育翻身仗”任重道远。未来,恩平教育充满希望!只要坚定持之以恒的决心,树立奋发必有为的信心,给恩平教育更多的空间和耐心,恩平就一定能够交出一份满意的教育发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