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恩平市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
现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恩平市2023年度市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根据审计法及相关规定,经市委审计委员会批准,市审计局依法忠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审计了恩平市2023年度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有效发挥服务中心促发展作用。审计结果表明,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江门市委“1+6+3”工作安排,按照市第十七届人大第三次会议有关决议,坚持“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工作思路,持续抓好“四项工作”,深入推进“融湾建设”“五城共建”,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5.85亿元,增速居江门市第二位。
——财政运行持续平稳。2023年,制定了《恩平市2023年压减支出保障财政收支平衡工作方案》,按照“量入为出、以收定支”原则,确保财政收支平衡。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13.97亿元,比上年增长3.95%。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分别完成预算的100.92%、80.37%、104.85%,支出分别完成预算的100.27%、93.26%、90.56%。
——重点领域支出持续增长。2023年,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全市民生类支出达到34.46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83.8%。重点加大对教育、文化、农林水等方面投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09%、8.82%、1.73%。积极争取新增专项债券15.05亿元,优先支持在建、续建项目,加强财政支出强度。
——经济发展举措持续发力。2023年,制定出台《恩平市关于坚持以制造业当家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恩平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成立恩平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为经济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加大助企纾困力度,全年累计落实减税降费及办理留抵退税28960.37万元。
——审计整改成效持续巩固。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通过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或专题会议,督促落实整改。截至2024年7月,针对上一年度审计工作报告反映的7个方面32类共133个问题,其中111个立行立改问题均已完成整改,整改率100%;22个分阶段整改或持续整改问题,13个已完成整改,9个已制定整改措施和计划并按时间节点整改到位。相关部门单位修订或制定出台相关规章制度23项,整改问题金额25687.20万元。
一、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一)市级财政管理及决算草案审计情况
根据江门市审计局的统筹,审计了市级财政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等情况。2023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1.96亿元,总支出49.4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总收入23.91亿元,总支出23.48亿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总收入1429万元,总支出1354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总收入32.52亿元、总支出33.11亿元,滚存结余6.74亿元。审计结果表明,有关部门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保持适当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确保了财政收支平稳运行,为保持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提供坚实财政保障。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预算编制、管理不规范。预算调整不及时、不科学,部分调增项目在预算调整批复前已完成或调增后未形成实际支出;个别经费预算编制及执行均未明晰具体项目,且未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涉及金额8385万元。
2.部分单位组织财政收入不到位。8个单位应收未收非税收入5731.59万元。3个单位应缴未缴非税收入103.25万元。
3.部分财政支出管理薄弱。有30项专项资金支出进度低于50%;超范围使用部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收入。
4.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和项目管理不到位。2个单位在未达到工程进度的情况下,提前支付2个专项债券项目的工程款,涉及金额412.81万元。1个单位将专项债券资金产生的利息协议归属于施工单位或免计利息,至少少收利息2.06万元。
5.绩效管理存在短板弱项。部分重点资金绩效目标未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24个新增项目未开展事前绩效评估;对12个专项债项目未组织开展资金绩效评价工作;对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工作监督不到位,部分项目在未按要求设置可量化的绩效目标、佐证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仍通过考核。2个单位有4个专项债项目未自主开展项目绩效自评。
(二)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结合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了9个单位202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并延伸以前年度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各有关单位基本能按要求落实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三公”经费及会议费管理存在不足。3个单位超预算、无预算列支公务接待费、会议费共1.43万元。1个单位预算编制不完整,未将下属事业单位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编入预算;预算编制不科学,连续三年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和接待费预算与实际执行数差异大。
2.财务管理不够严格。1个单位部分资金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涉及金额625.47万元。3个单位部分费用支出依据不充分、审核把关不严,涉及金额32.82万元。5个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涉及金额2566.88万元。
3.工作职责落实不到位。1个单位未完成公园分类分级管理和数字平台案件受理工作任务;政府服务热线投诉有关城市管理方面存在较多群众不满意;户外广告空间资源底数不清,29个违规设置的户外广告应拆未拆;扣押或查获物品进出库记录不全。1个单位未及时收回扶贫产业项目投资本金及要求赔偿逾期损失;对政策性(仔猪)养殖保险单审核不到位,影响各级财政资金配比落实。1个单位未及时妥善处置查获危险化学品,保管环境不符合安全要求。
4.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1个单位个别工程项目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擅自开工,未按要求进行桩质量检验。1个单位部分工程项目未办理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手续已开工建设。1个单位个别工程项目隐蔽工程未履行检查与验收手续。4个单位共10个工程项目因工程量不实、结算税率未按政策据实调整等原因造成多计工程价款64.72万元;2个单位在6个项目中采用不合规发票结算工程价款,造成施工方少缴税金36.65万元。2个单位有29个建设工程项目未按规定期限办理竣工价款结算。1个单位负责的个别厕所新建工程建设进度缓慢,超出合同工期34个月仍未完工;未按期完成恩平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建设任务。
5.政府采购管理不规范。1个单位个别政府采购项目未按规定在合同中约定项目质保期维护金。1个单位有6个工程项目未及时退还工程履约保证金及质量保证金,涉及金额102.47万元。1个单位有13个工程采购未择优选择承建单位,涉及金额696.68万元;16宗政府采购合同未按规定公告。1个单位委托无资质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2个自主采购项目未按规定设置工程结算下浮率。
6.内部管理工作不完善。2个单位“三重一大”等内部制度缺少上会金额或文号、印发日期。3个单位存在个别重大经济事项未经党组会集体研究决策,涉及金额19.92万元。1个单位个别重大经济决策不合规;下属单位1个社会团体组织未注销,3个所办企业未脱钩处理;3台公务用车登记手续不规范。1个单位个别票据申领使用未建立台账管理。
(三)镇级财政管理审计情况
审计了1个镇党委书记、镇长任期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审计结果表明,该镇基本能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镇实际情况,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工作落实。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1.财政财务收支管理不规范。财政预算(草案)支出项目、内容编制不细化;收取企业资产出租承包款未纳入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部分非税收入未上缴国库,涉及金额4.71万元;部分借入资金未在会计账反映借款;还款、欠账底数不清,涉及金额43.32万元;个别民生资金闲置超过1年,涉及金额14.96万元;支出报销依据不充分,涉及金额3.43万元;部分支出会计核算混乱,涉及金额37.37万元。
2.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不规范。2项工程结算税率未按政策据实调整、结算不实导致多支付工程价款18.03万元。14项工程合同未按规定约定质量保证金。
3.重大经济事项管理缺位。有16项政府投资工程、大额借款等重大事项未经集体决策;对镇属企业资产底数不清,且未严格依据合同约定收取承包款,涉及金额216.48万元。
4.未落实上级下达的经济指标。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规上工业总产值等6项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未能按要求完成。
二、政策落实审计情况
审计了市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情况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审计结果表明,相关责任部门积极贯彻落实各级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决策部署,制定印发相关政策文件,优化我市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一)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1.部分配套政策不够健全。1个单位牵头编制的《恩平市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超规定完成时间2年多仍未印发;未按规定编制产业集群计划。
2.部分工作推进不力。1个单位未能及时督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进落实情况,也未对我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未及时对培育平台企业信息进行更新;个别技术改造资金项目入库程序不规范,先上报再审议;未针对“倍增计划”的12家重点企业建立常态化服务;生产扶持、技术改造等3个项目申报资料不完整,缺少验收、审核意见等资料。
3.奖补资金审核、监管存在漏洞。1个单位审核把关不严,导致1家企业重复申报获得奖补资金,涉及金额23万元;未督促3家企业对奖补资金进行专账核算。
(二)优化营商环境情况专项审计调查
1.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1个单位“双随机、一公开”抽查重点排污单位占比仅17%,远低于40%的年度计划抽查任务。1个单位未按要求应用网上联合审图系统查询监管项目。
2.服务企业工作不够优化。1个单位印发的许可证核发指南规定办结时限不符合上级要求。2个单位核发的35个许可证超出承诺办结时限,另有7个许可证超范围接收证明材料。1个单位对6项涉企奖补项目宣介形式单一。2个单位有503项审批类服务事项应进驻未进驻综合服务大厅,占比24.25%。
三、重点民生资金和重大项目审计情况
结合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有关部门经济责任审计,对社会保险基金等重点民生资金和省道S297西大线牛辽村至金坑村委会段路面改造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展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各有关单位基本能按照有关规定落实重大项目建设实施等工作职责,保障民生资金支出。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一)对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不到位。1个单位向不符合条件的16家企业发放补助1.51万元。
(二)部分民生工作落实不到位。1个单位有4个项目进展缓慢,涉及金额2835万元;未严格按方案落实部分村内道路建设任务,仍有10条自然村共6.38公里村内道路未完成硬底化;对农业保险保费投保清单审核不到位,保单信息不细化。1个单位超范围开展改造项目,涉及金额1.08万元;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工作推进不力;部分残疾人证申请公示期未达法定5个工作日;对社区康园中心运营监督管理不到位,涉及金额61.68万元。
(三)道路工程实施管理存在不足。1个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证开工建设;存在银行保函失效和监理单位编制监理月报不准确、对工程量审核不严的情况,多计工程价款约8.72万元;未将路面改造工程登记入账;未按合同约定返还施工单位履约保证金,涉及金额32.2万元。
四、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结合市级财政管理及决算草案情况审计、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审计了9个行政事业单位和1家市属国有企业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审计结果表明,各有关单位基本能做好国有资产和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发现的主要问题是:
(一)企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部分资产权属不清。1个单位有418处房产及17处土地,由于资产权属不清、资料不全等原因未办理产权登记。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资产管理薄弱。1个单位农业示范点部分资产权属不清,存在流失风险,涉及金额19万元。8个单位部分资产未登记、未足额计价入账或未计提折旧,资产账实不符,涉及金额388.41万元。2个单位物资出入库未建立台账管理或登记不完善,涉及金额39.52万元。1个单位的下属单位23项资产未经审批擅自出租。1个单位有78项闲置资产未进行清理处置。1个镇固定资产账账不符,涉及差异金额360.4万元。
(三)自然资源资产审计情况
1.履行生态管理职责不到位。1个单位和1个镇的行政处罚执法决定信息30宗应公开未公开、30宗超规定期限公开。1个单位对13宗案件整改监督检查不到位,未落实整改恢复原状,涉及用地面积2.76公顷;有14名专职人员履职不到位,存在缺失工作记录、在非管护区巡护等情况。1个镇对2宗占用基本农田18.69亩整改不到位;10宗滥伐林木类行政处罚档案文书均未对自由裁量理由作具体说明;29宗违规用地行政处罚案件资料不完整;2宗案件违法行为已超两年仍做出行政处罚罚款,1宗案件在依据不充分的情况下减轻处罚且处罚后长期未整改;有28个违法图斑号线索无台账记录,也无核查和处理情况。
2.生态保护资金和项目管理不严。1个单位未按规定用途使用省级生态公共管护经费,涉及金额96.17万元。1个单位有92.79亩耕地整治后出现再次弃耕达一年以上。
五、审计移送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情况
市审计局共出具审计移送处理书18份,向市纪委监委、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恩平市税务局等主管部门移送问题线索39起,向被审计单位作出审计决定10份,有关事项正在办理中。
六、审计建议
(一)强化财政管理工作,确保持续平稳运行。进一步规范年度预算编制和预算调整,严格按照人大批复的预算安排支出,及时履行预算调整报批手续,强化预算约束和执行监督。做好开源、节流,统筹好各项资源、资金的开发和利用,确保宝贵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一方面要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大力挖潜增收,做到应收尽收,避免财政收入流失;另一方面要在确保支出效能的同时严格支出管理,规范各项费用支出范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兜牢“三保”底线。
(二)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推动重点工作有效落实。切实加强财政预算绩效特别是重点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大力保障民生、“百千万工程”等重点领域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预算绩效深度融合,加强对重大项目开展全流程绩效评估,健全第三方机构绩效评价质量管理机制,提高绩效评价质量,将绩效评价作为安排项目、预算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强化财政风险防范,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加强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建设管理和运营管理,规范建设程序,增强项目收益,充分发挥专项债稳投资作用。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定期盘点清查,做好核实、确权工作,确保家底清晰,避免资产流失风险;规范资产运营,依规办理出租、处置手续,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坚持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推动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不断优化改善市场环境,为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对本报告反映的问题,市审计局已依法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并出具审计报告,对涉嫌违纪违法线索,依纪依法移交有关部门进一步查处。有关部门和单位正在积极整改。市审计局将加强跟踪督促,按有关规定报告全面整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