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议案提案

关于报送政协江门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20198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江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办理2020年市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的通知》(江府办函〔2020〕32号)收悉。经研究,现就第2020198号建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答复如下:

  一、不断完善机制,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近年来,恩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先后印发了《恩平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恩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恩平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方案》《恩平市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特别是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目前,我市建有市文化馆、博物馆、市图书馆各1个,2019年10月启动市新图书馆、博物馆建设工程。全市建有特级文化站3个、一级文化站8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74个,农家书屋195家,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1个、镇(街)服务点11个、村(居)级服务点174个,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我市实施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建成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9个、镇级自助图书馆11个。

  二、增强服务供给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一)切实加强镇、村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工作。我市镇(街)、村(社区)级公共文化设施坚持以健全和增强服务项目、服务能力为重点,实现“零门槛、无障碍”免费开放。同时,在实现均等化的基础上,逐步增设多样化服务,重点增加了对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残疾人、农民工等特殊人群服务。为提升基层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免费开放水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每半年开展一次文化站、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考评活动,对镇(街)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工作开展全面检查评价,有效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全面提升。目前,镇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时间每周超过56小时,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免费开放时间每周超过35小时,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平台。

  (二)不断丰富公共文化供给。一是文化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建立恩平市文化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送春联、送展览、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培训、送辅导下乡、进社区等一系列文化志愿活动。二是主题节庆活动异彩纷呈。每年组织开展节庆主题文化活动300场(次)以上。三是公共文化流动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和流动文化惠民工程,实现每村每月放映一场数字电影,定期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进社区、进康园和广场演出活动。四是“十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2017下半年起,我市启动“十分钟文化圈”创建工作,推动我市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十分钟文化圈”基本形成。五是文艺创演展水平不断提升。精心组织文艺精品创作、推广、交流及参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歌曲《那山那水那吉人》获广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文艺作品奖;大型现代粤剧《航父冯如》参加第十三届广东省艺术节评选获剧目铜奖,实现近年来我市剧目入选省艺术节和获奖零的突破;茶坑石雕《中国梦》获“中韩(威海)文化创意产业设计博览会”金奖、《三桃献寿》获江门第三届“金榕奖”最佳工艺奖;相声《人在征途》获得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曲艺类三等奖。

  三、深挖侨乡文化资源,加强乡村文化保护传承

  (一)全力推进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是建立完善机制,强化制度保障。我市先后出台6个制度化文件,规范特色文化保护;成立了恩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形成了四级保障网络,为推进特色文化保护提供保障。二是摸查存续状况,制定抢救性保护措施。针对我市各项传统文化存续的不同现状,以项目研讨、专家评估等方式,对我市传统文化项目进行摸查,遵循传统文化保护先急后缓的原则,制定濒危、式微项目保护方案,并对恩平民歌、恩平木鱼、茶坑石雕刻技艺、歇马励学制等式微项目开展了系列的抢救性保护行动。三是搭建平台,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经过近年的打造,我市传统文化原创作品、非遗展示、非遗传习、传统文化进校园等平台已形成,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二)全面推进文化祠堂建设。近年来,我市充分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挖掘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开展文化祠堂建设。目前,建成“六有”文化祠堂16个。年内继续打造市级文化祠堂示范点2个,各镇(街)打造示范点不少于1个。针对已经升级为文物的祠堂进行保护和促进活化利用,定期组织开展非遗传习活动和公益性讲座活动。

  (三)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一是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推进文旅设施融合试点建设。利用现有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旅游服务中心的场地和设施改造完善,整合各类资源于一体,开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和旅游咨询中心融合试点建设。年内完成1个建设任务。二是深入开发富有侨乡特色和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打造一批特色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三是协助牛江镇打造冯如文化精品线路建设项目:将昌梅、莲塘和高联三条行政村串联打造冯如文化精品线路,打造成美丽乡村示范点;四是推进南美华侨华人展览馆建设,充分发挥侨乡文化,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五是举办特色旅游文化节庆活动和以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为契机,充分发挥文化和生态旅游优势,推进乡村文旅深度融合,提升乡村品质。

  四、加大培育力度,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根据《广东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要求,我市加大镇、村级公共文化设施工作人员配置力度。目前,全市镇(街)文化站人员编制人员共38人,村(社区)文体协管员174个。近三年来,举办或组织人员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班40多期。二是建立完善的非遗传承人体系。下一步,我市将组织开展多个项目的传承人申报工作,探索适合非遗传承人的培养方式,建立完善的传承人保护机制。同时,加大乡土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和紧缺专业人才培育力度,加强对基层文化干部、社会文艺骨干的培训,提升基层文化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

  五、落实经费投入,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以政府投入为主,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多元投入机制。2019年,市农业农村局联合市财政局印发了《恩平市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奖补资金管理办法》,每年投入1100万元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奖补。奖补项目包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各村可按需建设集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设施和场所,按照程序申请奖补。据统计,去年已落实奖补项目74个(其中公共文化建设设施建设项目19个),受益人口达24000多人,总投资2900多万(其中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约1000万),撬动社会资金1800多万(其中公共文化建设项目约600万)。今年初,已发动组织各镇(街)迅速做好2020年奖补工作申报计划,预计奖补项目100个,受益人口34000多人,撬动社会资金3700多万元。此外,我市还通过社会组织、机构和个人捐赠公益性文化事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等方式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以及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不低于1%的经费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政策,扶持乡村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恩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0年5月19日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微信公众号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官方微博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电子书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电子书
版权所有:恩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恩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站点地图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4407850057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85446号

粤公网安备 440785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