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凝聚慈善之光,点亮“百千万工程”温暖底色
恩平,一座“感恩之城”,孕育了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近年来,在恩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恩平市民政局、市慈善会聚焦群众关切,充分激发慈善活力,让慈心善举在恩州大地蔚然成风。
一、创新救助模式,民生底线兜得牢靠
市民政局、市慈善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探索“救助+慈善”的方式,通过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困难群众救助帮扶,联动社会力量延伸救助服务功能,为社会救助政策无法覆盖、实施救助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再添保障,努力做到“弱有众扶”。
(“圆梦六一微心愿”)
“微心愿”梦圆暖民心。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能因事“微”而轻视。市民政局、市慈善会深入落实“民生微实事”制度,持续实施“微心愿”活动,为困难家庭送去温暖。近三年开展“新春圆梦”“圆梦六一微心愿”等活动5场,为600多名群众圆梦“微心愿”、提供“微帮助”。尽管一张桌子、一台电风扇、一个篮球只是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物件,却让有需要的群众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
(为困难长者开展免费体检活动)
创新服务提升成效。围绕民生改善目标,在做好传统救助、专项救助的基础上,创新救助服务,强化慈善功能,提升救助成效。在市慈善会的支持下,今年市民政局为600多名特困供养、低保对象和低保边缘家庭中60—64岁的长者提供免费体检,获得了长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截至今年8月,慈善救助支出款物130多万元,对困难群众实施医疗、住房、助学等帮扶措施,努力推动社会救助逐步从“保生存”向“促发展”拓展。
搭建平台精准对接。社会充满大爱善心,但信息的错位往往让慈善资源未能及时精准对接需求。为了推进慈善资源的精准匹配,真正帮助有需要的群众,恩平市民政局以“慈善超市”为平台,联动镇(街)“双百”社工站建立起慈善帮扶资源供给、需求信息台账。今年以来共链接资金23.5万元,物资495份,服务71次,进一步提升慈善帮扶效益。
二、创新募捐方式,人人参与让爱翻倍
市民政局、市慈善会高度重视慈善资源募集工作,实行项目带动、全员参与的募集模式,不断拓宽募集渠道,实现了善款数额的稳步增长。据统计,近三年市慈善会每年募集慈善资金的增长率均在35%以上。
(“恩平市慈善募捐地图”微信小程序)
大力发展“指尖公益”。市民政局积极推进慈善信息化建设,牵头各镇(街)和市职能部门制作上线“恩平市慈善募捐地图”微信小程序,目前共上线慈善募捐项目76个,市民登录手机微信小程序,我市的慈善项目一目了然,动动手指即可完成捐赠。“指尖公益”的创新尝试营造了人人可慈善、处处可慈善、时时可慈善”的慈善氛围,提升了慈善工作的精准性,拓宽了社会资源援助的覆盖面。
探索推行冠名基金。冠名基金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等捐赠人在慈善会的基本账户下,设立专项冠名基金科目,按照捐赠人的意愿专款专用,并接受市慈善会监督和管理的专项资金。今年以来,市民政局、市慈善会探索推行冠名基金的模式,汇聚更多“善能量”。目前支持市残联、妇联等部门建立了恩平市慈善会扶残助残爱心基金、恩平市慈善会关爱妇女儿童慈善基金,相关基金共筹集善款33.86万元。
三、打造慈善品牌,扩大效应提升成效
近年,市民政局、市慈善会围绕群众在“医食住学”等方面需求,实施了“恩行慈善”系列活动,办成了一批为群众纾困解难的实事好事,取得良好成效。例如,开展“慈善助医”项目,连续7年支持困难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受惠群众达740人。深入推进长者助餐服务扩面提质,支持全市10家长者食堂开展助餐服务,解决了300多名长者“就餐难”问题,暖心回应长者对居家养老的现实需求。连续6年面向全市低保、低收入家庭子女和困境儿童实施开展“金秋圆梦”慈善公益活动,为我市300多名困难学生助学圆梦。通过开展“聚爱安居”项目,帮助我市有住房改造需求的困难家庭开展家居改造、房屋维修,去年至今投入慈善资金80.71万元为59户困难家庭修缮房屋,让他们乐享“安居”。此外,围绕“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任务,市慈善会联动市有关职能部门打造了“益起来,我为教育捐一元”“绿美恩平”、乡村振兴等一批慈善公益项目,支持资金达1244.67万元,助推我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覆盖和延伸,最大程度发挥慈善力量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的积极作用。
(金秋助学)
(长者饭堂)
(热心人士支持建设校园跑道)
点点星火,汇聚成炬。恩平市民政局、恩平市慈善会将深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慈善法,持续努力构建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大慈善”格局,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慈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