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关于印发《恩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本原文:恩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图片解读:恩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视频解读:恩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联系人:恩平市教育局办公室莫燕玲,联系电话:0750-7822913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有关单位:

  《恩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业经市政府十七届5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教育局反映。

  

  附件:恩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恩平市人民政府

2023年7月26日


附件:

恩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深入贯彻《广东省教育现代化2035》《广东省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江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恩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文件精神,落实教育优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扬长补短强基,守正高标发展”要求以及“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总体目标,结合我市教育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成绩与亮点

  “十三五”时期,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推动教育优先、协调、均衡、优质发展,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高,顺利完成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制定的目标任务,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创新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德育队伍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乡村学校少年宫、校外德育基地等德育阵地的育人功能,推进“方寿林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为学生搭建素质提升平台。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侨乡印记·变”主题书信节、恩平市中小学合唱比赛、“小手拉大手”文明交通行动、关爱弱势群体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推进教育公益性和惠普性发展,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6.6%,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100.05%,比“十二五”时期提升近20%。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6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104.19%,比“十二五”时期提升近11%。外来工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占比达91.74%,小学、初中综合均衡差异系数均达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推动高中教育内涵发展,制定高中阶段教育质量管理综合评价方案,高考总成绩稳中有升。创新职业教育发展,深入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构建中职学生人才成长“立交桥”,每年输送毕业生近800人,就业率达98%以上。助推民办教育规范办学和特色发展,全市民办教育机构58所,其中民办中小学和幼儿园40所,提供学位13630个,成为我市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分类鉴定和入学安置机制,推进标准化特殊学校和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6所学校完成资源教室建设和教师配备工作,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100%。

  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提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育人水平持续提升。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德育工作成效显著。感恩文化、艺术文化、篮球文化、大槐茶礼文化、足球文化、航空文化等校园特色文化品牌初成规模,恩城二中获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先进学校称号。深化教学改革,获国家级荣誉称号56项,省级荣誉称号268项,江门市级荣誉称号575项。全市学生参加国家、省、江门各级举行的文化、艺术、体育、科技等各类竞赛获奖人数近700人次,与“十二五”时期相比有较大提升。

  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实施“强师兴教”“强师兴校”工程,打造名校长、名班主任、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推动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出台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方案,逐步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出台《恩平市教育系统治理庸懒散不良风气实施方案》《恩平市教育系统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实施方案》,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农村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城镇教师的目标。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5人,省级荣誉称号109人,江门市级荣誉称号75人,与“十二五”时期相比有明显提升。

  教育现代化加快推进。实施“教育宽带网络提速工程”,实现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网络高速互联,城镇中小学接入宽带不低于500M,其他学校宽带不低于100M。深化“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偏远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普及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推进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工作,建成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1所、省信息化中心学校2所、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9所。

  教育保障能力大力提升。2016—2020 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6.31亿元、6.33亿元、6.70亿元、7.47亿元、7.68亿元,达到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的要求。投入1.1亿元,完成义务教育“三二一”工程。新建、扩建、改建各级各类学校校舍面积达100406平方米。投入近800万元,支持大槐、良西、圣堂、东成、大田镇等镇创强复评工作。投入1845万元,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落实恩平市生均经费拨款制度,公办幼儿园年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400元,小学不低于每生每年1150元,初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950元,全市公办普通高中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在校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0元。落实我市优秀人才生活补贴和农村边远地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岗位津贴。我市享受农村教师山区津贴的教师共1630人,人均月津贴为1089元;享受优秀人才生活补贴的共702人。设立770万元的促进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其中学校管理奖从2019年秋学期起以50万元为基数每年递增5%。我市在职公办教师报读研究生的,给予100%的学费资助,取得硕士学位的,另一次性奖励1万元,用于补助差旅费、伙食费和住宿费等,自实行以来共70人获得超306万元资助。落实各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2016年以来,政策性资助共投入7290.36万元,资助学生99968人次。社会团体资助约477.02万元,主要用于贫困助学、奖教奖学等。

  表1 恩平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表

  指    标

  2016年

  (目标值)

  2020年

  (完成值)

  完成率

  (%)

  学前

  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万人)

  1.6

  1.4

  87.5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6

  100.05

  104.2

  九年义务

  教育

  在校生(万人)

  5

  5.4

  108

  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

  100

  100

  100

  小学五年保留率

  100

  97.72

  97.72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5.3

  96.64

  101

  高中阶段

  教育

  全日制在校生(万人)

  1.3

  1.05

  80.8

  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万人)

  0.35

  0.25

  71.4

  毛入学率(%)

  98

  104.19

  106

  说明

  极个别指标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是因本市适龄入学人口减少所致。

  (二)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合作迈向新阶段,恩平教育发展要抢抓机遇,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在推动教育合作发展方面,提出了11条具体措施。如在基础教育方面,鼓励粤港澳三地中小学校结为“姊妹学校”,在广东建设港澳子弟学校或设立港澳儿童班并提供寄宿服务;在职业教育方面,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在招生、培养培训、师生交流、技能竞赛等方面的合作。恩平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西南端,濒临南海,属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恩平积极主动谋求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的战略合作,深化在发展平台、文化教育、旅游观光等方面的对接。另一方面,广东出台了多项对粤东西北的扶持政策,如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公费定向培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中小学教师、对口帮扶兄弟学校等。

  恩平要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全面提升在江门五邑地区的优势,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面对经济社会的新常态,恩平教育必须转方式、调结构、增活力,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提升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水平,培养大量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大批高水平的优秀人才。恩平教育既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与挑战,主要有:

  1.教育形势新挑战

  对照国家和区域新战略、人民群众新期待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恩平教育改革和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一是教育保障水平不高,教育投入总量不足。二是优质教育供给不足,城乡、区域、校际的差距较大,均衡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三是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公办幼儿园占比较低。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升,与先进地区有一定差距。五是职业教育发展滞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六是多元办学模式探索创新不够,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仍然存在体制机制障碍,民办学校办学活力不足。七是教师队伍发展相对滞后,老龄化严重,部分学科专任教师紧缺,高学历教师不足。

  2.传统模式新变革

  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学习、生产及生活方式,传统教育模式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迫切需要以信息技术引领教育模式变革。当前我市工业化发展不充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基础薄弱,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动能不足。在传统教育模式变革上,需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创新教育教学的内容、方式和手段;人才培养作为基础性工作要切实抓好,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人才培养机制体系;在治理体系上,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二、总体要求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促公平、补短板、优结构、上水平,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努力推进恩平教育事业科学、优质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学子们拥有更多出彩的逐梦机会。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5年,全市教育发展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与人口总量和结构变化相协调,与城市功能布局定位相衔接,形成“布局合理、体系完备、发展规范、普惠优质、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教育新格局,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全市主动承接大湾区产业溢出和转移、推进侨乡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提供智力支撑,开创具有侨乡区域特色、恩平特点的教育发展新局面。

  2.具体目标

  打造更具示范性的党建品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强党建研究谋划,提升党建规范化水平,强化教育行政机关效能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开展“教育先锋”行动,实施党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党建促进转作风强服务工程,抓好基层学校党建示范点建设和推广工作,切实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达到“两手抓、双促进”的效果。

  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巩固提升学前教育“5080”成果,到2025年,完成“5085”任务;乡镇中心幼儿园、常住人口4000人以上村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每个镇街建有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以上。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5%,积极消除大班额问题,力争消除大校额问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要求以上,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到2025年,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3070个,新增公办义务教育学位5390个,新增公办普通高中学位1200个,完成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工作。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进一步优化调整全市学校布局,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最大限度地缩小区域差距、校际差距,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归国华侨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发挥侨智侨力,进一步健全教育资助体系。保障残疾人受教育权利。在继续教育方面,提供丰富多样、优质便捷的学习机会,满足社会各个群体学习和发展的需求。

  构建更为完备的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终身教育统筹发展,促进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共同发展,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提供更为丰富的优质教育。“内升外引”,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不断扩大。学前教育公办主导、普惠主体,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普通高中优质为主、多样发展,继续教育灵活开放、便捷高效。民办教育分类扶持、加快发展。完善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切实增强教师职业吸引力,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实施智慧教育,使得教育内涵充分发展,教育保障力度显著加强,教育设施分布更趋合理,教育公共资源配置机制更加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更加显著。

  拓展更为多样的对外交流。依托我市华侨丰富资源,充分发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的作用,积极搭建侨乡教育与国际地区交流、合作平台,主动接受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辐射,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推动恩平教育更优质发展。

  表2  恩平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类型

  序号

  指标

  2020年

  数值

  2023年

  目标

  2025年

  目标

  属性

  学前教育

  1

  在园幼儿(万人)

  1.4

  1.5

  1.55

  预期性

  2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100.05

  100

  100

  预期性

  3

  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比例(%)

  80.87

  92

  93

  预期性

  九年义务
教育

  4

  在校生(万人)

  5.4

  5.6

  5.7

  预期性

  5

  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

  96.64

  97.3

  97.5

  约束性

  6

  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

  100

  >100

  >100

  预期性

  7

  小学入学率(%)

  100

  >99.9

  >99.9

  预期性

  8

  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64.57

  81

  85

  预期性

  9

  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

  95.64

  95.8

  98

  预期性

  高中阶段
教育

  10

  在校生(万人)

  0.8

  1.2

  1.3

  预期性

  11

  高中教育毛入学率(%)

  104.19

  95

  >98

  预期性

  12

  高中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

  7.5

  16

  22

  预期性

  职业教育

  13

  现代学徒制培养比例(%)

  2.2

  5

  10

  预期性

  14

  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

  55

  60

  65

  预期性

  人力资源开发

  15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年)

  9.6

  12.5

  12.8

  约束性

  三、发展任务与重点工作

  (一)党建引领:锻造堡垒 实干担使命

  1.以高质量党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按照“围绕教学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学”的工作思路,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和党组织书记第一责任,支委委员各负其责,把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共同部署实施。实施“教育先锋”行动,创建党建引领下的“双家长制”精准育人模式。优化教育系统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构建学校领导分层次分类别培训体系,完善干部挂职锻炼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党组织在校长选任中的重要作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高素质专业化校长队伍。逐步把“两新”组织、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党建工作纳入教育党建工作管理体系,实现党组织管理全覆盖。全面推行党组织阵地建设、主题党日和党员活动日等制度的专项督查。

  2.实施党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

  探索实施中小学校党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切实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从推进组织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党建品牌化三个方面抓好全市教师党员管理工作。对照落实《优秀基层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评选实施方案》,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先锋模范优秀评比活动;开展“党员教师送教行动”,通过组织党员教师送教行动,加强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联系和帮扶。重视在优秀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积极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入党。健全党员骨干教师“双培养”机制,实施“头雁培养计划”,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并带动其他教师成长。成立教育系统党员义工服务队,结合志愿服务周、“大党委机制”的要求,开展政策咨询、安全教育、创文宣传等党员服务活动,为群众提供更多切合实际的服务。

  3.开展党建促进转作风强服务工程

  强化教育部门效能建设,发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严肃查处“为官不为”问题。完善教育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深入基层调研实情,及时协调解决基层学校、师生、群众所反映的教育问题,支持服务学校和师生发展。落实机关首问负责制,优化工作流程,增强为基层学校服务的意识和提升服务质量。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联系,鼓励他们建言献策,调动一切积极力量,服务教育中心工作。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切实履行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推进作风建设,坚决纠正“四风”问题。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营造教育系统优良的党风政风行风。

  专栏1:实施党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计划

  1.实施党建强基工程。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巩固中小学校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成果,打造不少于8个基层党组织党建示范点。  

  2.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部署,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持续深入开展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四史”学习教育。

  3.开展“头雁培养计划”。每年遴选不少于10名优秀党员教师纳入“头雁培养计划”,分批有计划地将他们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二)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切实提质量

  1.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一校一方案”“一年一品牌”建设。加强党对立德树人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党组织主导、校长负责、群团组织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青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加强品德修养教育,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广泛开展先进典型、英雄模范学习宣传活动,积极创建文明校园。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密切家校沟通联系,创建3所示范性家长学校。

  2.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建设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成立思政教育团队,培养思政教育名师,把立德树人贯穿各学段各学科各专业,在课程中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推动课程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同向同行。开展德育领域综合改革,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实现全员育人、全科育人、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找准德育课程的融合点,进一步提升数学、科学、技术等课程的育人价值,夯实学科课程的内生点。把握传统文化课程的渗透点,充分发挥政治、语文、历史、艺术等学科的独特育人优势。拓宽实践活动课程体验点,开展跨学科主题教育教学活动。建设一批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和科普教育基地,形成基础条件有保障,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发展体系。充分利用省编中小学德育地方教材,立足恩平实际、学校传统及办学特色,编制富有特色、相对稳定的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提升德育工作科学化水平。加强科技教育,擦亮冯如故里航空科普教育特色品牌;加强国防教育,把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融为一体,争取把方寿林实践基地建成我市的国防教育基地。

  3.切实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强化体育锻炼。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齐开足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大力推进校园特色体育运动项目,培养学生掌握1—2项体育运动技能。广泛开展校园普及性体育运动,定期举办学生运动会或体育节。严格落实国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确保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课时;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一至三年级每周2课时,中小学校每天安排不少于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推进中考体育考试改革,探索把体测项目与中考体育考试项目进行融合。加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力度,打造我市学校体育工作特色和品牌,到2025年,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5%以上。

  增强美育熏陶。加强艺术教育整体规划,改善学校美育办学条件,落实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术特色课程,打造具有恩平特色的艺术教育。探索建立学生艺术素养培养机制,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艺术展演和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艺术教育发展机制,培养学生1—2项艺术技能。聘请专业艺术人才到学校兼职,组建特色艺术团队,办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学校。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美术)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不少于3课时;初中每周不少于2课时;普通高中开齐艺术类必修课程的6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要将艺术课程纳入公共基础必修课,累计不少于72课时。

  加强劳动教育。努力转变教育观念,切实重视劳动教育,真正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明确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通过综合实践课、国旗下讲话、主题班(团队)会、广播、专题讲座、演讲、宣传板报、征文比赛等形式,将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教育贯穿立德树人全过程,利用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和劳动实践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秉承“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念,以“生态、生产、生活”为劳动实践内容,将研学实践与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创意劳动结合,与红色教育、高新科技、非遗文化等相结合,分学段设计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体验活动,培养学生会动手、能操作、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4.加强青少年安全和法治教育

  以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为抓手,进一步健全教育系统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和突出问题督办制度;推动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全面贯彻落实新《安全生产法》,推动学校全面落实“一线三排”工作机制;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学校安全条例》,严格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严格事故责任追究;推进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健全安全防范控制体系,深入开展防欺凌、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宣传教育,强化安全和防范意识,加强重点学生排查摸底,并结合“双家长制”和“家长学校”做好跟踪管理;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加强“人防+技防+物防”建设,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校园应急避险和安全防范疏散演练达标单位创建活动方案》,进一步提升校园应急避险和安全防范疏散演练达标单位创建整体水平,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加强部门联动,定期联合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对校车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校车不“带病”工作,保障学生乘车安全;积极配合职能部门治理校园周边治安、交通、行业经营等工作,确保学校周边环境清新、安全、有序。

  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加强宪法、民法典等法律学习,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健全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机制,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强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提升识毒防毒拒毒能力。推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建设,完善学生军训工作,提升国防意识和军事素养。

  5.深化卫生与心理健康教育

  以“疫情防控”为抓手,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编制学校卫生与健康手册,完善健康教育内容。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加强健康教育与宣传,引导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健全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加强学生近视防控和学校传染病防控,实现全市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每年降低0.5个百分点。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加快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逐步加大专职人员配比,配齐心理健康教育设施设备,开设专门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各校每周0.5课时心理健康课。

  6.下大力气解决体育、美育、劳动、心理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

  按标准配备体育、美育、劳动、心理教师。采用上岗退费、定向培养等方式,补充更多合格的老师;鼓励具有体育、美育、劳动、心理特长的志愿人员到中小学校任教;专职专业教师不足的学校,可由具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经不少于一学年的专业培训后担任专业教师。加强这些学科教师的专业培训,健全分级分层的全员培训机制。切实保障体育、美育、劳动、心理教师享有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实行学区(乡镇)内走教制度,市级财政根据实际给予相应补贴,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学区(乡镇)内体育、美育、劳动、心理教师等紧缺学科教师不足问题。

  专栏2:青少年身心健康及素质提升促进计划

  1.把德育贯穿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有效性和感染力,构建“四位一体”的德育课程实施体系,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一校一方案”“一年一品牌”建设。

  2.增强学生体质。开展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到2025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5%以上。建成7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成8所省级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建成6所江门市级武术特色学校。

  3.加强劳动教育和美育工作。到2025年,创建5所江门市级以上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及实践基地,创建5所江门市级以上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

  4.加强青少年安全和法治教育。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校园”创建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学校教育,完善法治副校长制度,增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

  5.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推动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全面达标,加快配齐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加大专职人员配比。

  (三)学前教育:多元协调 增强普惠性

  1.强化政府调控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科学规划幼儿园布局,控制性详细规划、乡镇规划、村庄规划应当落实幼儿园建设专项规划的有关内容。落实《江门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实施办法》等规定,科学合理规划配建幼儿园。逐年新(改、扩)建一批公办幼儿园,逐步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和公办在园幼儿比例。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推进恩平市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建设。到2025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100%,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以上,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5%以上,纳入发展规划的学前教育建设项目享受重点项目政策支持。

  推动各类幼儿园协调发展。理顺公办幼儿园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明确教育部门办园、城镇街道办园、机关办园、村集体办园、企事业单位办园等公办幼儿园登记和管理办法,确保公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推动机构编制资源向学前教育领域合理倾斜。分类促进民办幼儿园发展。根据《恩平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扶持和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落实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积极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和非营利民办幼儿园发展。

  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将学前教育投入列入市财政预算,落实财政经费保障,按照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要求,建立起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均拨款、收费、资助一体化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强化经费使用、管理和监督。建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机制。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和捐资助园。各类办园主体应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全面足额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促发展。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工作,健全幼儿园内部财务制度,加强对幼儿园经费使用和收费行为的监管。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单位)投入、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机制进一步完善。

  2.深化学前教育改革,提升保教保育质量

  健全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培训制度,切实提升幼儿园教师科学保教能力。加强骨干教师、园长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园长和名教师,带动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加强学前教育教研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学前教育教研指导责任区制度和学前教育教研网络,使广大幼儿教师在园本研训中实现专业成长。推动软件和硬件建设相协调,为确保保育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撑。坚决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3.加强保教质量监督,健全学前教育监管体系

  充实管理力量,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和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规范办园行为。各部门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保健、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儿童体质监测和干预、宣传普及幼儿营养知识、推广科学配餐、合理膳食与营养素补充指导等工作落实情况的监管。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资助系统管理,强化学籍和资助信息监管。

  专栏3:学前教育科学保教

  1.切实提升科学保教保育质量。完善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加强骨干教师、园长队伍建设,推动软件和硬件建设相协调。

  2. 进一步巩固“5080”攻坚工程成果。到2025年,完成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创建工作,乡镇中心幼儿园、常住人口4000人以上村级幼儿园覆盖率达100%,每个镇街建有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以上,规范化幼儿园建设比例达到95%以上,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100%。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9所,新增公办学位数约3070个。

  3.健全幼儿园监管体系。充实管理力量,建立和完善幼儿园年检制度和幼儿园动态监管机制,规范办园行为。

  (四)义务教育:公平均衡 提升获得感

  1.推进城乡一体

  着力增加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加快推进规划学校建设,以城镇住宅小区、城市发展新区等学位紧缺地区为重点,新(改、扩)建7所义务教育学校(含1所民办教育学校),确保满足适龄儿童和少年的学位需求。重点提升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学办学水平,促进学生就近入学。进一步健全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坚持在财政拨款、教师配置、学校建设等方面向农村地区、边缘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到202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5%。

  2.改进办学模式

  积极探索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种办学模式,以小学、初中为主体,组建横向连通和纵向贯通的学区与集团。制定《恩平市教育局关于推进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鼓励和支持城区优质品牌学校与农村(或城镇薄弱)学校进行实质性合作办学。在办好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3.强化起点公平

  深化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改革,统筹设计小学入学、小升初招生办法,破解影响入学机会公平的体制机制难题,统筹解决好校际差距、“择校热”、华侨子女入学等问题。实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力争让每一个残疾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到2025年,确保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100%以上。严格执行教育部“十项严禁”纪律要求和我省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相关规定。依法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行为,严格查处通过考试或变相考试方式选择学生的行为。

  4.持续提升标准

  持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创建比例和水准,到2025年,全市中小学校信息化及技术装备力争达到省Ⅰ类学校标准。通过资源优化,重点更新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等资源,配套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需的学科实验室,为提升中小学科技教育创造条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达标奖励机制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民办学校的办学标准。发挥优质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完善强校带弱校、城乡对口支援等办学机制,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对提高教育质量成效显著和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突出的学校,应给予支持和奖励。

  5.规范办学行为

  坚持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零择校”,进一步消除大班额并逐步解决“大校额”问题。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课业负担监控、评价制度,引入第三方教育评估,探索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评价方法。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学校办学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校坚持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办学行为、队伍建设、学业负担、社会满意度等。学生发展质量评价突出考查学生品德发展、学业发展、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和劳动实践等。

  6.深化课程改革

  在体现义务教育基础性、全面性和公平性的基础上,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融合运用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段,重视情境教学;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定期开展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主题活动,注重培育、遴选和推广先进教学模式、优秀教学案例。

  专栏4: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

  1.推进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重点提升农村和偏远地区中小学办学水平,确保学生就近入学。促进中心城区与农村学校结对发展和教师交流,以信息化手段推动优质课程资源在农村学校深度共享。到2025年,适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5%,开始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工作。

  2.实施学位扩容行动。新(改、扩)建7所义务教育学校(含1所民办教育学校),新增义务教育学位7890个。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实现全市乡镇(不含街道)建有1所以上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到2025年,实现学位供给总体平衡和布局结构合理。

  3.强化义务教育质量常态化监测结果运用,培育4—6所优质示范初中,推动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

  (五)高中教育:特色发展 突出多样化

  1.推进办学模式多元化和育人方式多样化

  坚持“创特色促多样”的思路,丰富普通高中类型,促进普通高中办学理念、办学体制、内涵特色、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多样化,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积极发展特色高中,形成布局合理、质量优良、各具特色的普通高中教育格局。加强对艺术教育整体规划,打造具有恩平特色的艺术教育。支持普通高中与高等院校合作办学。鼓励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资源互通,促进普职融通。

  2.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

  2022年全面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完善学校课程管理,依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合理安排高中三年各学科课程。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遴选一批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校(科组),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学校特色课程建设,发展特色学科,丰富学校文化。

  3.有序推进选课走班

  适应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依据学科人才培养规律、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学生兴趣特长,因地制宜、有序实施选课走班,满足学生不同发展需求。指导学校制订选课走班指南,构建规范有序、科学高效的选课走班运行机制。

  4.加强教学管理和学生发展指导

  完善普通高中教学管理规范,落实监管责任,强化教学常规管理。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严禁超课标教学、抢赶教学进度和提前结束课程,严禁组织有偿补课,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减少高中统考统测和日常考试,加强考试数据分析,认真做好反馈,引导改进教学。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方向的自主选择能力。普通高中学校要明确指导机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开设指导课程、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职业体验等对学生进行指导。关注各高校的专业设置、选拔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等,为学生提供咨询和帮助。

  专栏5:特色普通高中创建

  1.进一步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探索差异化培养模式,拓宽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渠道。优化普通高中布局,发展农村地区普通高中。

  2.遴选设立一批普通高中特色示范校。到2025年,创建1所江门市优质普通高中。

  3.实施普通高中扩容工程。新(改、扩)建3所普通高中学校(含1所民办教育学校),新增普通高中学位约2700个。

  (六)职业教育:服务地方 强化适应性

  1.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

  重点建设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推进新建职教园区工程建设,新增3600个职业教育学位,充实教学设施设备和校园信息化水平,加快实训设备的升级换代,提升办学硬实力。推进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推进“三二分段”、五年一贯制等人才培育模式,畅通中职学生人才成长通道。把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广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优化专业设置和布局

  加强社会经济调研,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改造汽车维护专业、数控模具等传统专业;重点建设3—5个与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主干专业(群),优化麦克风电子技术特色专业、开发新兴专业,增强对恩平市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和文化旅游、温泉酒店等重点行业企业发展的服务能力。支持中职“双精准”示范专业建设。

  3.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实施1+X证书制度。继续实施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制定完善精品课程评审标准,不断完善各专业精品特色课程体系。

  4.深化校企合作

  加强职业教育的统筹指导。弘扬“工匠精神”、加快推进技能人才培养。建立职教联席会议制度,强化职业教育与职能部门的联系沟通,研究出台支持校企合作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建立校企合作联盟制度,密切恩平市金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关系。推广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模式。加强以实验、实习、实训教学设备为重点的实训基地建设。依托“粤菜师傅”工程,创建江门市“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建立学生定点实习实训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率保持100%。推进参与省级技能大赛。

  5.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

  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教师定点实践锻炼制度。多形式实施职业院校师资培训计划,推动与市属中职学校、高职院校校际交流互访。加强名师和专业带头人培养,壮大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完善兼职教师培训制度,提高兼职教师队伍水平。探索建立适应职业教育教师发展需要的评优评先制度。加大对师生的奖励力度,完善教育教学激励机制。

  专栏6:职业教育增强适应性计划

  1.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水平。把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成广东省高水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提升办学硬实力。畅通中职学生人才成长通道,至2025年,中职教育在校生人数比“十三五”时期稳步增加20%。落实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

  2.增强专业服务能力。深化校企合作,重点建设3—5个与区域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主干专业(群),优化麦克风电子技术特色专业,增强对恩平市现代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技术和文化旅游、温泉酒店等重点行业企业发展的服务能力。

  3.推进高技能人才基地建设。依托“粤菜师傅”工程,创建江门市“粤菜师傅”技能大师工作室。创建一批省级中等职业教育“双精准”示范专业。

  4.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多形式实施职业院校师资培训计划,壮大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到202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5%。

  (七)终身教育:整合资源 健全系统性

  1.健全终身教育体系

  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成人教育网络,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开放式的服务体系。广泛深入宣传终身教育理念,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社会风尚。探索各类教育相互衔接的终身教育框架制度,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构建区域性终身学习“立交桥”,增强市民终身学习的内驱力。

  2.拓展资源服务能力

  围绕学习资源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加强资源服务的普惠性、多样性和灵活性。注重平台多形式全覆盖建设,加强乡镇成校、社区学校、老年大学建设,深化开放大学转型发展,扩大非学历继续教育规模,形成遍布城乡的基层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提升社区教育水平

  健全市、镇(街)社区学校和村(社区)教学点,推动社区学习中心建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开放学习场所和相关设施设备。拓展社区教育服务群体,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积极开展儿童及青少年教育,广泛开展创业及谋生教育,重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微信公众号、APP等移动载体,推动移动终端学习模式的创新发展。

  专栏7:继续教育质量提升计划

  1.以市职教中心为基础,吸引社会资金和民办培训机构参与终身教育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建立终身教育学习资源库,建设市民终身学习网络平台,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2.推动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全面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与开放,充分利用文化场馆及教育基地等承载的育人资源,推进协同育人。

  (八)民办教育:分类管理 凸显规范化

  1.推进民办学校分类管理

  加快推进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分类管理、分类发展。统筹财政、用地、税收、收费等领域的政策,采取差别化扶持。落实民办学校分类登记,指导现有民办学校开展财务清查、清算和章程修订工作。健全管理监督制度,扩大社会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与监督,完善民办学校年度报告和年度检查制度,落实民办学校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加强对民办教育的评估,依法明确民办学校变更、退出机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保障民办教育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2.强化民办学校支持力度

  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多主体多形式举办民办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优质化教育的需求。充分发挥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加强部门协同配合,及时破解制约民办学校用地、税费等制度性障碍。加大对非营利性民办学校财政扶持力度,优化财政资金分配机制。完善民办学校奖励和表彰制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促进民办教育特色发展

  充分发挥民办教育体制机制上的优势和活力,大力引进和建设如恩平市华附学校等一批有特色、高水平、影响力强的民办学校,推动全市形成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优势互补、有序竞争和良性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

  专栏8:民办学校规范达标和品牌提升计划

  1.推进民办学校规范达标。落实和加强办学投入,规范办学行为,实现基本办学条件全达标。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落实民办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依法落实民办学校法人财产权,民办学校资产过户100%。加强学校资产财务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健全办学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2.建设一批高水平特色民办学校。加快恩平市华附学校建设,推进恩平黄冈实验中学提质扩容。在民办教育教学机构中,遴选建设总量占比不低于10%的民办品牌幼儿园、民办中小学品牌特色课程。

  (九)智慧教育:应用驱动 促进信息化

  1.加快建设教育云平台

  利用MOOC、“粤教翔云”等,依托江门市教育数据中心、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的“江门智慧教育云平台”,构建面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在线培训等领域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平台的教学应用、名师网络工作室等学科资源,为学校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服务。瞄准和扩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受众面,使云平台成为能服务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综合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云平台为基础,制定“智慧教育”发展计划,设计和制定与“智慧校园”建设等相关的目标和标准,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纵深发展。

  2.提高师生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2.0工程,利用5G、新一代信息技术,创建新型“互联网+”教学理论和模式,构建师生“互联网+创新”平台,为教师专业发展与成果展示、交流及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提供平台,营造师生创新能力同步发展的教育新业态。加快教育装备建设和提升应用水平,建立信息化定期培训制度,加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网管员和骨干教师业务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培育信息化名师队伍,提升教科研创新能力。形成“学校有方案、教研组有计划、教师有任务”的整体推进机制。

  专栏9:全面推进智慧教育

  1.实现从数字校园迈向智慧校园。全市计算机教学室、校园网、“三通两平台”、教师办公电脑、学校与省市基教网互联。利用“互联网+教育”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名师大讲堂”“优课教研室”等多种形式,有效帮扶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2.持续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应用技术水平。充分发挥信息化中心学校“种子学校”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3.推进学校信息化融合创新发展。到2025年,建成2个信息化中心学校(智慧校园)示范校。

  (十)教师发展:素质优先 提高专业化

  1.着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师德养成教育,以“四有好老师”标准,统领教师成长发展。落实《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和完善新时代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深入开展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师德规范,健全师德监督和考核机制,坚持师德与业务考核并重,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价的首要内容,把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师德“一票否决”制。每年利用教师节前后开展“师德活动月”活动,开展师德征文、评选师德标兵等活动,发掘师德先进典型,弘扬当代教师风采。

  2.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建立适应现代学校制度的用人新机制。全面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资格准入、招聘录用、培养培训、职务职称评聘、考核评价、流动调配等管理制度。对“双一流”高校本科及以上优秀毕业生,简化招聘程序。健全对学校领导考核、监督和交流等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层次。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园)长职级制度,完善校(园)长选拔任用机制和任期制度,将更多专家型的优秀管理人才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每年开展提高培训和高端研修,提升校(园)长办学治校能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的校(园)长队伍。

  3.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

  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5年一周期全员培训制度;每年按我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10%左右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和培训制度,建设3所省、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着力提升乡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着力创新学前教育合格教师培养模式。重视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建立健全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学历层次,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继续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的培训合作,深入开展专家讲学、学术研讨、跟岗研修、观摩考察等活动,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4.实施教育“人才倍增”行动

  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制定《恩平市教育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吸引高层次教育人才汇聚恩平,促进全市师资水平的提高。大力实施新强师工程和“教育先锋”人才培养三年行动,全面提升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素质。建立恩平教育人才库,每年培养60名以上县级教学名师、10名以上市级卓越教师。建设省、市、县级“三名工作室”(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不少于2、6、20个。到2025年,梯次培养各类教学名师550人以上,全市“三支队伍”(校长队伍、教师队伍、教研员队伍)专业素养明显提升,有力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5.打造高水平教研队伍

  配齐配强专职教研员,把具有扎实的教育理论功底、教学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强、教育教学业绩突出的一线优秀教师聘任为教研员。加强教研员专业能力培养,落实教研员全员培训和3年一周期教研能力提升研修制度,建设市、县两级教研基地不少于18个。落实教研员听课评课、公开课、示范课或专题讲座制度和定期到学校任教制度(教研员在现岗位工作满5年后,原则上至少到学校任教1年)。教研员积极投身集团化办学工作,指导开展研训活动。建立教研员退出机制,对于不履行教研职责、违背教研员职业道德的教研员,应及时调离教研队伍。

  专栏10: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构建和完善新时代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

  2. 强化教师培训。严格落实中小学教师5年一周期全员培训制度。每年按我市中小学专任教师数量10%左右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建设3所省、市级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3. 实施教育“人才倍增”行动。加大优秀教师引进力度,吸引高层次教育人才汇聚恩平。每年培养60名以上县级教学名师、10名以上市级卓越教师。建设省、市、县级“三名工作室”(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不少于2、6、20个,市县两级教研基地不少于18个。到2025年,梯次培养各类教学名师550人以上。

  4. 提升教师学历水平。到2025年,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3%,小学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5%,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到98%,高中专任教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达到22%以上,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5%。

  5. 打造高水平教研队伍。落实教研员全员培训和3年一周期教研能力提升研修制度,建设市、县两级教研基地不少于18个。

  (十一)对外交流:凝聚侨力 融入大湾区

  1.提升国际交流合作水平

  充分发挥恩平海外华侨华人以及商会在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的作用,积极搭建侨乡教育与国际地区交流、合作平台。巩固和发展友好城市交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借助广东省“一带一路”职业教育联盟,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性教育交流合作。探索引入国际学校,推动中小学与国外学校缔结友好学校,参与和构建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国际交流项目。选派优秀的校长和教师代表到境外学习和交流。聘请境外优秀专家学者和研究团队到恩平从事教学、科研活动,吸引境外学生到我市研学旅行。

  2.主动融入湾区教育发展

  主动接受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的辐射,积极融入大湾区教育发展,推动恩平教育更优质发展。探索与香港、澳门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积极对接和引进湾区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与大湾区城市教师双向交流机制。以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打造大湾区职业教育特色合作先行示范点。一是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旅游职业教育联盟”,培养与国际接轨、粤港澳大湾区通用的旅游技能人才,为恩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作出积极贡献。二是通过教育领域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合作模式。与江门市技师学院合作共建“江门市技师学院恩平智造学院”,与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冯如学院(恩平)”,填补我市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的空白,促进恩平市职业教育高质提速发展,构建恩平市现代工业走廊,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3.推进侨乡文化传承体系建设

  把蔡李佛拳、咏春拳、狮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打造侨乡文化建设示范校。缔结一批姊妹学校,加深与港澳台姊妹学校的人员交流、学术探讨,尤其是加强港澳台青少年交流,吸引江门籍华裔青少年来恩平留学、游学,通过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江澳青少年文化之旅、江澳青少年艺术夏令营等项目,为两岸四地青少年搭建文化艺术互动交流平台,扎实推进“文化留根”活动。

  专栏11:拓展国际和湾区交流合作朋友圈

  1.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巩固和发展国际友好城市交流,积极参与华侨人数较多国家(如委内瑞拉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有关学校的人文、语言、文化交流与合作,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性教育交流合作。探索引入国际学校,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与国外学校缔结友好学校,选派优秀校长和教师代表到境外学习和交流。

  2.深化湾区教育合作。进一步巩固、发展与大湾区香港、澳门中小学缔结姊妹学校,积极对接和引进湾区优质教育资源,建立与大湾区城市教师双向交流机制。以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打造大湾区职业教育特色合作先行示范点。

  3.传承侨乡文化。把蔡李佛拳、咏春拳、狮艺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校园,打造侨乡文化建设示范校。缔结一批姊妹学校,为两岸四地青少年搭建文化艺术互动交流平台,扎实推进“文化留根”活动。

  (十二)综合改革:创新引领 全面上水平

  1.推动教育补短板提质量

  实施教育优质发展行动计划,推动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跃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科学调整幼儿园、义务教育资源布局,通过新建、改建、扩建等方式增加约9660个基础教育公办学位。整合职教资源,集中力量办好中职教育、继续教育、社区教育和社会培训“四位一体”的现代化职教中心。

  2.贯彻落实教育评价改革

  切实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以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为主线,配套建立健全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负面清单。落实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关注学业水平考试各学科的命题、组织实施方式。研究高校招生录取考试科目的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组织实施等。

  3.推进办学体制机制改革

  深入推进学校办学机制改革,创新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完善办学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深化与江门市蓬江区、江海区及珠海市的教育交流合作,组建一批跨区域教育集团,推进恩城一小教育集团、恩平市第一幼儿园教育集团等市内教育集团建设,推动东西部教育均衡发展。2025年,争取创建1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

  4.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

  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符合中小学特点的岗位管理制度,实现职称与教师聘用衔接。将中小学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作为申报高级教师职称的必要条件。健全绩效工资激励机制,完善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向教育教学实绩突出的一线教师和班主任倾斜。加快推进中小学校(园)长职级制改革,制定校(园)长职级制实施办法,促进校(园)长队伍专业化。鼓励选派公办中小学教师到民办中小学帮扶支教。

  5.全面落实“双减”任务

  落实减轻学生校内学业负担,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提升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支持学校开展各类课后育人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优化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全面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简称“五项管理”)督导,确保学校“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完善我市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监管体系,依法管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大力压减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数量,规范培训行为,重点规范学科知识培训,明确校外教育培训机构收费标准,加强预收费等资金监管,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部门统筹协作与信息共享,强化风险预警,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增强培训机构合法合规经营意识,切实减轻校外培训负担,保障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专栏12:改革重点项目

  1.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为导向,从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等方面,全面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各项任务举措。

  2.推进教师岗位管理改革。完善编制和岗位管理使用、岗位竞聘、教师交流、补充与退出等机制。在核定的总量内,统筹调配各校编制和岗位数量,完善教师岗位管理,加强教师考核评价。

  3.创新区域集团化办学模式,深化与江门市蓬江区、江海区及珠海市的教育交流合作,组建一批跨区域教育集团,加强市内教育集团建设。2025年,争取创建1个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

  四、保障机制与规划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要持续建立健全党委(组)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各级党组织要把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当成重要职责,创新各级各类学校基层党组织工作,积极探索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切实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问题。

  建立规划实施责任制。教育部门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做好规划实施的牵头工作,各地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和部门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规划落实。严格教育发展问责制,健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镇(街)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范围。

  (二)落实条件保障

  各级各部门要主动为中小学服务,为激发办学活力提供强有力的条件保障支持。要依法依规优先保障学校基础设施、经费投入、教职工配备等教育教学基本需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逐步健全生均公用经费、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切实解决学校办学后顾之忧。要切实保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投入,每年要按照不低于本地教师工资总额的2%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各中小学校要按不低于年度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10%安排教师培训经费。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向高中阶段、薄弱地区、薄弱学段、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引导多元化教育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补贴、金融扶持、土地划拨等政策制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挥侨乡优势,健全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投资和捐资办学的制度,调动各方投入的积极性。健全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与拨款、资助水平等相适应的教育收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财政教育资金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升资金管理使用效率。

  (三)推进依法治教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完善统筹协调机制,依法依规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防止形式主义的考核检查干扰正常教学,未经教育部门同意,任何单位不得到学校开展有关活动、不得随意在学校抽调教师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工作。健全依法决策机制,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要求。推进教育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执法制度、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推进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完善教育系统法律顾问制度,保护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在各类学校深入持续开展普法教育,不断增强师生法律素质和公民意识。

  (四)完善待遇保障

  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把统筹提高中小学绩效工资水平作为审批提高各级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水平的前置条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公务员实际收入水平,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城镇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和特殊教育教师倾斜。

  (五)落实督导考核问责

  深入贯彻《教育督导条例》《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教育督导问责办法》等法规规章,强化督政、督学、评估监测职能,以优化管理体制、完善运行机制、强化结果运用为改革突破口,着力构建“全领域、全口径、全支撑、全保障”的教育督导新体系,建成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结果权威、问责有力的教育督导体制机制。市委、市政府以实施教育督导为抓手,推动本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严格教育发展问责制,完善报告制度,规范反馈制度,强化整改制度,健全复查制度,落实激励制度,严肃约谈制度,建立通报制度,压实问责制度,健全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的责任体系,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镇(街)党委、政府特别是主要领导的政绩考核范围。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微信公众号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官方微博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电子书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电子书
版权所有:恩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恩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站点地图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4407850057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85446号

粤公网安备 440785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