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关于印发《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图片解读: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

视频解读: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

文本解读: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有关单位:

  现将《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反映。


       (联系人: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黄宇州,联系电话:0750-7826188)

  恩平市人民政府

  2022年6月29日




  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

 

    目 录

  引

  一、 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三)面临形势。

  二、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 总体架构

  (一)管理架构。

  (二)业务架构。

  (三)技术架构。

  (四)数据架构。

  四、 主要任务

  (一)打造便民利企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1.化高效便捷的服务机制。

  2.宽智慧泛在的服务渠道。

  3.化多方参与的服务监督。

  4.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5.化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

  (二)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强化政府治理能力

  1.化精细智能的社会治理。

  2.建物联感知的生态治理。

  3.设和谐秀美的数字乡村。

  (三)完善政府运行体系,提高行政协同水平

  1.升行政协同办公水平。

  2.持党群、民主法治数字化发展。

  (四)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底座

  1.实公共基础设施底座。

  2.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3.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五)推进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善管理运营制度建设。

  2.化政策及标准规范保障。

  五、 实施步骤

  1.一阶段(2021年)

  2.二阶段(2022-2023年)

  3.三阶段(2024-2025年)

  六、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二)机制保障。

  (三)资金保障。

  (四)人才保障。

  (五)技术保障。

  (六)宣传保障。

       附件1: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指标编制说明

  附件2: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计划

  

       引 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要求,数字政府建设是落实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提升政府服务质量、增强政府公信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再创营商环境新优势的有力抓手和重要引擎,也是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路径。

  2017年以来,我省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在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和行政协同水平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江门市作为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稳步推进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恩平市“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各成员单位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持续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在政务服务、营商环境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19年营商环境与政务服务创新升级方面评估综合得分在江门四市三区排名第一,“粤康码”使用率在江门四市三区排名第一,政务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公共资源交易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为数字政府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我市在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数字政府在政府协同共享、科学决策、高效监管、精准治理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为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目标、架构、任务和保障措施,指导全市各部门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更好地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为江门打造珠江西岸新增长极和沿海经济带上的江海门户作出恩平新的贡献,依据江门市相关战略部署和《恩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编制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至2025年。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管理机制体系初步健全。

  成立了恩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组建了以市长担任组长的“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为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加快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统筹集约化工作,促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上级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的统筹和支持下,印发了《关于落实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落实全市信息化项目统筹工作,初步实现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的统筹集约化管理。

  2.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构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全市搭建了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在市、镇、村三级服务大厅铺设27台政务服务一体化自助机“侨都之窗”终端机,为群众办事提供了极大便利,切实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实现开办企业半天办结,现有市场主体2.9万户,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49家。截至“十三五”时期末共梳理政务服务依申请事项1943项。不动产登记业务办理时限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落实“放管服”改革,推行承诺制、清单制、委托制,实施承诺制和容缺审批成效明显。

  ——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工程项目审批实现全流程网办,全市基本实现工程审批项目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进一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成效显著,已发布实施清单1943项中1354项政务服务依申请事项“四办率”达到100%,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率85.01%。

  ——开展政务服务“堵点”清零行动。近两年,全市分别梳理出的70个“堵点痛点”已全部完成整改,切实提高了企业和群众的便利度、满意度,有效推进建设“政务服务无堵点”城市。

  ——扎实开展“好差评”工作。为提高政务服务效能,加强群众对部门办事监督,根据江门市要求,我市三级政务服务大厅采用平板评价器和静态二维码、粤省事、热线电话等四种方式对政务服务质量进行满意度评价。目前,我市共有189个政务服务大厅开通“好差评”满意度评价,截至“十三五”时期末,全市共有13631人次进行评价,满意度达99%,覆盖所有政务大厅。

  ——全方位聆听并解决群众诉求。恩平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从2016年开始由江门市政府服务热线统一管理和考核,经过多年运行取得了良好进展:一是由原来1条服务专线发展到目前涵盖12333劳动保障热线、12315消费者维权热线等37条热线的服务专线,实现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二是由原来主要提供电话受理到目前可使用微信、网上等多种渠道受理,实现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三是由原来上班时间接听热线电话到目前24小时全天候受理,实现了事项转办效率由慢到快的转变。

  ——推进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推进“互联网+”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的应用,不断推进和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电子化建设,实现土地交易项目和产权交易项目全流程网上交易,建设工程项目实现以恩平分中心为主评标会场,江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为副评标会场的异地电子评标模式创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推行“政银通办”服务。充分利用银行网点辐射范围和智能服务终端分布宽度优势,在全市6家商业银行27个网点设立“政银通办”服务专区,配置14台政务服务自助智能柜机,实现银行网点内的银行智能柜员机可承接办理123项政务服务事项。

  3.重点应用推广初具成效。

  ——粤省事、粤商通应用成效良好。已有20809家企业注册粤商通,为企业办事提供有力支撑。全市已有408个组织机构注册使用粤康码,粤康码检测员数11425人,检测达645599人次,我市组织机构“粤康码”使用率在江门四市三区排名第一,有效支撑全市疫情防控工作。

  ——推进“粤政易”协同办公。目前,全市已开通粤政易账号7489个,账号使用活跃人数为5100人,活跃率为68.09%。目前,使用省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的机构数357个,已制发电子印章474枚。

  ——加强网上中介服务超市推广应用。自2019年5月开始上线使用中介服务超市,截至“十三五”时期末,共有15家中介机构成功进驻,发布了1859项采购公告,完成交易金额1.18亿元,有效促进行政管理工作全过程公开透明,提速增效,形成开放、透明、规范的中介服务市场。

  4.数据资源建设持续推进。

  为推进政务数据共享治理工作,我市出台了恩平市数据治理工作计划。依托江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推进信用信息、“中小融”及“互联网+监管”等数据共享,共计62个机构部门开设账号,建立数据目录314个,挂接数据资源288个,库表数据389404条,共计10个部门开放数据集25个,为推进全市数字资源共享及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5.部门履职能力持续提升。

  “十三五”期间,我市各部门支撑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成效良好,依托数字政府一体化平台和数据基础底座,围绕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治理、政府运行等重点领域,开展数字化应用系统建设,有效支撑了各领域的业务运行,提升各部门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水平方面应用效果突出,极大增强了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信息化助力疫情防控。在全市16个测温点建立网络信号保障体系,设立工作人员值守制度,积极排查测温点周边的干扰信号,保障二维码检验工作的快速进行,满足被检人员快速检查和放行的要求,确保疫情防控到位。

  ——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为方便困难群众办理医疗救助,医疗保障部门推进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推进医保大数据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切切实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看病就医“最后一公里”,有效提高了医保服务效能,助力我市医疗保障服务水平提升。

  ——推进综合治理建设。依托全省综治业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录入、分拨交办、通报反馈、督查督办、考核评价等功能应用,将综治信息系统打造成对综治工作实时监测、指挥调度、问题处置、跟踪问效、记录存档的工作平台。自系统开通以来,全市共录入网格事件225160件,结案225142件,结案率99.9%,有效支撑了综合社会治理运行,助力建设恩平市一体化平安网格管理体系。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数字城管系统负责收集城区内城市管理信息,并通过系统派遣执法人员处理城市管理类违章案件,自数字城管系统通过验收并投入使用后,城市管理类违章案件通过系统采集受理,有效支撑了城市管理业务运行,增强了我市城市管理、执法办案相关业务及事件处理能力,推进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提升。

  ——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在水利信息化监管领域,通过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小型水库动态监管系统、恩平市三防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灌区信息化系统、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等水利信息化骨干工程,加强了信息技术在重点区域和专业领域的应用,为水利部门提供全市水利工程的运行状况,辅助科学决策调度,及时发布相关预警,最大程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6.基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持续加强政务外网建设,实施信创工程(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外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整改工作,为我市政务服务信息共享提供有力支撑。积极推进恩平市政府网站的IPv6改造和做好相关测试工作,现已完成部署恩平市政府门户网站的IPv6入口指向,为市政府网站网络环境持续稳定提供了保障。在5G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共建成5G基站320座。移动宽带普及率及光纤入户率分别为98%和95%。持续推进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依托省市统一政务云平台,为各级各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提供统一、安全、可靠的基础环境。

  (二)存在问题。

  1.统筹管理机制仍需完善。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统筹管理机制不够理畅。目前,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主要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负责,部门间工作边界、协作关系仍未清晰,沟通机制尚未完善,尚未形成全市上下联通、密切配合的格局。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目前只实现了项目统筹报备,未实现围绕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信息化立项深化管理制度和细则有待完善。监督考核机制有待健全,缺乏对项目启动、实施、验收、运维、运营、评估等全流程规范化的监督考核机制。大部分业务部门未设立信息化专职人员,业务部门信息化水平意识不高,缺少既懂业务又精通技术的信息化人才支撑。目前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缺少政策及资金支撑,基础设施较为落后,建设需求缺口大,建设资金难以满足多方面的建设需求,不能有效地落实开展项目。

  2.政务服务水平仍待提升。

  政务服务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标先进地区在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流程再造等方面仍有差距,群众、企业办事仍需准备各类材料,存在办事群众重复递交资料的现象,获得感不高。全程网办率、一窗受理率、即办率仍待提升,事项办理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工作还有待推进,仍存在多头管理、多套系统、多个流程等现象。部门之间的协调性有待加强,窗口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一件事一次办”有待深化,目前,我市“一件事”主题式服务梳理数量不多,梳理成效与其他市区仍有较大差距。

  3.数字政府治理能力有待加强。

  在政府运行领域,部门间未实现高度协同、上下联动,各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转效率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公务人员重复录入、重复填报、部门间办事反复跑动等问题仍未得到彻底解决,各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流转效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协同办公平台及粤政易应用水平有待提升,范围有待拓展。在政府治理领域,各部门的治理业务无法联动,支撑各部门开展共同治理、联合监管应用深度不足,社会治理未形成闭环全周期管理,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4.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不足。

  数据资源开放共享能力仍待提升,政务信息系统缺乏整合,各部门数据资源不互通,数据无法回流,上级部门无法查询下级的信息数据,部门不同层级之间存在数据断层。各部门普遍尚未系统化开展政务数据治理工作,数据与业务未深度关联,缺少以应用为牵引的业务、系统、数据梳理和整合,存在信息孤岛、数据分散等现象。各部门间业务数据需求不明确,难以协同联动,难以充分发挥政务数据的潜在价值。

  5.基础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部分业务系统尚未实现迁移上云,仍使用部门自建的机房及服务器,建设运维成本较高,集约化程度有待提升。政务外网带宽覆盖情况差异较大,存在网络延迟、网络不稳定等问题。目前,全市未实现光纤网络全覆盖,部分边远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维护难度大,需对镇(街)和村骨干节点网络进一步完善和提速。电子政务外网等保整改工程尚未完成,网络安全建设程度有待加深,仍存在安全风险隐患。

  (三)面临形势。

  “十四五”时期,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信息技术革命持续演进及全球政府治理模式创新,将给我国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带来巨大的挑战。

  从国际看,当前国际形势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影响广泛深远。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向全球性数字化浪潮,我国将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全球数字经济建设,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从国内看,中央战略对数字政府建设作出重大部署。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数字政府建设,十八大以来首次将“数字政府”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折射出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政府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以人为本、科学决策、高效服务、精准治理、精细监管等目标一致,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网络强国的内在需要。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建设已进入全面提升阶段,数字政府成为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抓手、一体化政府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提升治理智慧化水平的重要工具。各地改变过去分散建设模式,加强地区统筹,集约化开展数字政府建设。

  从省内看,我省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蝉联全国第一,成为国内数字政府创新范本,广州、深圳等地市数字政府改革持续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

  从自身发展看,江门市作为全省数字政府综合改革工作试点城市,备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期待,正奋力从多角度多维度探索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模式,以高标准全面提升江门市政务服务能力和现代化治理水平。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推进,取得了局部突破,但仍需奋力实现赶超,这就要求我市主动把握技术变革机遇,加强运用新技术促进业务流程再造和数字化改革,加快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

  此外,人类社会迎来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极大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关系的重塑,也显著改变了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面对经济社会深度变革的客观现实,我市必须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服务政府职能转变与民生改善,引领我市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转型升级。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江门市委和我市市委“1+1+5”工作举措,充分依托省和江门市数字政府公共支撑能力,探寻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亮点,全力推进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向纵深发展,推动管理机制科学化、基础设施建设集约化、政务信息资源一体化、政务服务智能化、政府治理智慧化、保障措施完善化等方面统筹协调、扎实推进,推动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造人民数字化美好生活体验,为新时代恩平市各项改革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数字化支撑。

  (二)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集约建设。

  贯彻“全省一盘棋”改革建设思路,统筹规划、整体布局,突出恩平特色,建设上接江门、下联镇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数字政府体系。结合我市实际,以整体性思维深化政务信息化体制改革,协调推动政府业务流程及管理机制优化,有序推进数字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科学合理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2.协同共治,融合共享。

  坚持整体协同,打破部门内部、部门之间的业务壁垒,消除信息孤岛,统筹整合政务数据资源,助力政务数据融合、开放、共享,形成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协调发展的多元治理格局,打造整体高效、协同互通的现代政府。

  3.创新赋能,服务为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作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深化应用推广与创新,切实提升政府服务水平。以数字化改革撬动各方面改革创新,打造具有数据驱动特征的现代政府。

  4.健全机制,安全为基。

  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坚持安全体系与应用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强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加强数据安全及个人隐私保护,落实主体责任,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促进恩平市数字政府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聚焦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要求,以“智创恩平,善政惠民”为总体目标,以“服务、治理、协同”为抓手,以数字化驱动治理方式新变革,推进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到2023年,基本建成恩平市数字政府基础底座,稳步推进重点信息化项目落地,开展各业务领域重点应用创新,形成示范性效应。到2025年,基本建成“管理规范化、决策科学化、服务便捷化、治理精细化、办公高效化”的现代政府,依托恩平市的旅游资源与产业优势,打造恩平市的亮点特色,实现恩平数字政府建设走在江门市前列。

  ——政务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粤系列”应用服务深度和范围显著提升。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到2023年,完成“四免”优化工作清单梳理,基本实现高频依申请事项“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四办率100%;到2025年,完成大批事项的“一件事”主题服务,全面实现高频依申请事项四办率100%,实现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做到统一身份认证互通、用户信息互认。实现政务服务“只进一门、一窗通办、一次办成”,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显著提升,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打造更加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

  ——营商环境水平显著优化。结合恩平产业转移工业园区特色,实现营商环境全面迭代升级,便利度和企业满意度、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到2023年,实现政务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进一步压缩,商事登记基本实现全程电子化;到2025年,企业登记全面实现“无纸化、零见面、不跑腿”,工程项目审批项目实现“一网通办”,不动产登记实现“即办”“一窗式”集成服务,公共资源交易实现标准化运营管理,建成智慧招商平台,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互联网+智慧园区”建设有效推进,基本实现产业数字化转型。

  ——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建成智慧教育、医疗、文旅、民政、人社等各类公共服务应用,构建高效便捷的便民服务体系。到2023年,基本实现全市学校宽带网络部署全覆盖,基本实现全市医疗健康数据整合共享,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显著提升,建成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到2025年,实现“5G+智慧医疗”应用建设,建成覆盖“文化、旅游、体育、气象”的恩平本地智慧文旅体一体化平台,为游客提供智慧化的特色旅游服务,打造恩平本地旅游品牌,宣扬恩平优秀文化,科学谋划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助力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数字乡村建设全市领先。结合恩平地域特色,打造数字乡村建设亮点。到2023年,加快全市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布局,网络提质、增速、降费等工作有效推进,农业产业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大幅提升;到2025年,基本实现5G网络镇村全覆盖。完善城乡服务体系,实现镇、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数字化转型,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实现多平台融合线上销售。建成灵敏高效的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塑造和谐秀美的智慧乡村,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社会治理能力全市领先。实现社会治理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到2023年,实现各职能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服务资源充分整合,建成基层综合网格治理体系,完成各业务领域重点示范性应用建设,基本实现构建与省、江门市“一网统管”体系相衔接的治理格局;到2025年,依托江门市“一网统管”平台,融入全省“一网统管”体系建设,实现集约建设市场、应急、消防、水利、城管、交通、环保、治安城市感知的智慧治理“一张图”,构建具备恩平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政府协同能力显著增强。到2023年,政务信息系统、服务资源共享共用水平显著提升,基层减负取得明显成效;到2025年,市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全面联通“粤政易”,指尖办公能力全市100%覆盖;基本实现80%政府内部办事不用跑,政府部门内部办文、办会、办事效能显著增强。依托粤政易和协同办公平台,构建“整体高效、协同联动”的数字政府,实现办公电子化、移动化、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数据基础支撑持续优化。到2023年,稳步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各级各部门“用数”便利度大幅提升,大数据辅助决策得到广泛应用;到2025年,全面完成业务系统迁移上云,建成网络安全体系,基础设施、数据、应用等安全防护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实现全市数据共享互通,消除各类信息孤岛,加强市数据中心应用深度,基于政务数据实现各行业应用创新。

  表1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主要公共指标

序号

类别

主要指标

规划值

1

数字化
  履职能力

«“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

95

2

«一窗综合受理率(%)

100

3

«高频服务事项“四免”比例(%)

100

4

«“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数量(件)

400

5

«政务服务一体机镇街覆盖率(%)

100

6

«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比例(%)

100

7

«政务服务“好差评”(分)

9.9

8

«粤省事日活跃用户率(%)

60

9

«粤商通日活跃用户率(%)

50

10

«粤政易日活跃用户率(%)

80

11

«“一网统管”行业覆盖率(%)

100

12

«视频终端接入数量(万路)

4

13

数字化
  驱动能力

«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

80

14

政府数字化覆盖率(%)

90

15

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个)

20

16

«公共数据资源社会开放数据集(个)

600

17

«政务外网接入率(%)

100

18

«电子证照用证率(%)

80

19

«政府部门电子印章覆盖率(%)

100

20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可网办事项单点登录率(%)

100

21

«党政机关核心系统国产化率(%)

100

22

数字乡村(社区)数量(个)

30

  三、总体架构

  (一)管理架构。


  图1.jpg


  图1恩平市数字政府管理架构图

  在广东省及江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管理体系框架下,以“管运分离”为原则,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建设运营模式,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运作高效、统筹有力、整体推进”的恩平市数字政府管理体系。

  1.统一领导。

  建立健全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建立首席数据官(CDO)制度,负责顶层设计、规划建设、协调统筹和指导监督等工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数据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及数据发展和保护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

  2.统筹管理。

  恩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作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行政主管机构,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信息化项目管理,负责建设运营公共类项目;统筹本行政区域内公共数据的采集、分类、管理、分析和应用工作,提高本级数字政府统筹、集约、共享力度。在省、市、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设立首席数据官(CDO),负责我市业务事项梳理、业务流程优化、应用需求梳理、数据治理、系统整合与升级改造,统筹信息化和数据管理工作,推动数据融合创新,实施常态化监督,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并接受省、江门市、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其履职情况的监督考核。

  3.专业运营。

  按照“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要求,优化数字政府建设运营管理,采用购买服务模式开展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工作,由恩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进行指导监督,在省、市一体化要求下,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化项目建设、运营工作,打造繁荣、稳定的数字政府产业生态。

  4.项目管理。

  理顺恩平市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过程管理机制和责任分工,促进全市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的立项、采购、实施、验收等环节规范化,保障本级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统一性和整合性,提高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引入咨询、监理、测评等第三方服务,提供项目管理、评估、测评等专业服务,补齐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和经验不足短板。

  5.智库支撑。

  充分依托江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专家库力量,支撑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咨询、论证评审、技术指导、课题研究等工作,通过借助专家、研究院所和第三方咨询机构等智库力量,为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提供前瞻性、高水平的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撑。

  (二)业务架构。

  按照“整体政府、业务协同”的理念,面向政府、群众、企业等数字政府核心用户群体,以业务协同为抓手、以数据共享为手段,围绕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治理、政府运行等重点领域开展业务创新,推进恩平市数字政府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建设。


  图2.png


  图 2恩平市数字政府业务架构图

  1.政务服务。

  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总体要求,从“服务机制、服务渠道、服务监督”入手,通过简政放权、优化流程、数据共享等手段,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功能,着力打造利企便民、精准服务、整体协同、透明高效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更多便利。

  2.营商环境。

  进一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优化再造审批流程,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促进工程项目审批提速,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建设,为企业提供高质便捷、智能精准的惠企服务,推进“互联网+市场监管”,建立行政执法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为一体的监督体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

  3.公共服务。

  通过信息化建设推动公共服务建设向前发展,围绕教育、医疗、民政、人社、文旅等方面业务,引领业务信息化创新,满足人民的公共需求,推进公共服务在线化、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4.社会治理。

  融入省、江门市“一网统管”体系,以数据共享、技术创新为手段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用信息化方式推进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精准化、高效化、智能化,加强互联感知、预警监测、联动指挥能力,加快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步伐。

  5.乡村振兴。

  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服务、产业、文化、环境融合,提升城乡服务水平,有效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推动乡村环境整治,利用互联网宣传乡村文化,打造生态宜居、和谐秀美的数字乡村。

  6.生态治理。

  加强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感知能力,推进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林业资源、水利工程智能化、精细化治理,强化生态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治理目标。

  7.政府运行。

  以加强政府内部业务协同为导向,提高政府内部办文、办会、办事的信息化水平,推动政府内部业务协同流程再造,推动政府内部办事“零跑动”,为基层人员减负增效,推进政府行政效能稳健提升。

  (三)技术架构。

  打造集约共享的数字政府技术架构,架构分为“五横三纵”。其中,“五横”分别是用户交互层、业务应用层、应用支撑层、数据资源层及基础设施层,“三纵”分别是安全保障、标准规范和运行管理。


  图3.png


  图 3恩平市数字政府技术架构

  1.用户交互层。

  向群众、企业、公务人员等用户对象提供移动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渠道和服务应用,包括线上粤系列应用、政务服务网、12345服务热线系统、侨都之窗、政务服务大厅等,提升政府行政效能水平,提高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

  2.业务应用层。

  加快政府服务、市域治理、行政协同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革创新,对应业务架构中“服务、治理、协同”能力,提供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生态治理、政府运行等专业应用,构建数字政府多元化业务应用体系。

  3.应用支撑层。

  依托省、江门市数字政府公共支撑平台,为各部门政务应用提供共性技术能力支撑,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性,开放服务支撑、授权服务支撑、移动应用支撑、加密解密支撑、传输交换支撑、任务调度支撑、第三方接入支撑、AI服务支撑、地理信息服务支撑、认证服务支撑、云应用支撑等通用组件。

  4.数据资源层。

  依托政务大数据中心江门节点资源与能力,构建全市共建共享的大数据资源体系,依托江门市“城市大脑”,为我市各部门提供数据支撑,逐步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

  5.基础设施层。

  充分依托江门市统一政务云平台、政务外网和安全体系,保障全市政务信息化底层环境弹性、稳定、集约、可靠。

  6.一体化安全保障。

  构建统筹、集约、动态、科学、可控的全方位、多层次、一致性数字政府安全防护体系。按照《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2239-2019)第三级安全要求标准,对政务网络、业务信息系统、政务服务数据进行安全等级保护,保障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平稳高效运行。

  7.一体化标准规范。

  在省、市数字政府标准规范体系下,以“应用导向、整体一致、适用实用”为原则,宣贯和落实省、江门市数字政府建设相关标准规范。

  8.一体化运行管理。

  包括对应用系统、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等方面的运营、运维和管理,加强数字政府项目建设和应用考核评估,形成分级管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数字政府运行管理体系。

  (四)数据架构。

  以共建共治共用为原则,以应用和需求为导向,构建“上联国家、省、江门市,下通镇村”的一体化、服务化的数据架构,全面提升各级政府部门的数据管理和应用能力,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治理和全方位赋能,加速释放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提供充沛动能。


  图4.jpg


  图 4恩平市数字政府数据架构图

  1.数据源。

  数据源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在履职过程中产生的业务数据、视频图像、物联感知等各类政务数据资源,以及社会数据资源,按照不同业务属性形成业务库和共享库。其中,业务库是各级部门采集、生产的各类业务数据资源集合;共享库是为满足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基于部门业务库,建立的可共享、可交换的部门业务数据资源集合。

  2.数据汇聚。

  依托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江门节点提供的数据治理工具和数据服务,打造江门市与我市各类数据资源汇聚通道,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向政务大数据中心江门节点汇聚我市业务数据资源,提升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支撑能力,推动各级政府部门数据资源汇聚,形成三级级逻辑集中的高质量数据资源。

  3.数据资源。

  数据资源池包含基础库、主题库和专题库。基础库指围绕某一公共主题领域,汇聚相关实体的基础信息,形成的基础数据集合,包括自然人基础信息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社会信用库和电子证照库等五大基础库。主题库指围绕某一主题对象,汇聚逻辑相关的数据资源,由行业主体部门牵头建设,包括车辆、房屋、地址等系列主题库。专题库指基于基础库、主题库和各部门业务数据,围绕特定业务需求和专项工作要求,形成的以公共业务为主线、满足专项工作要求且逻辑相关的数据资源集合。

  4.支撑能力。

  依托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江门节点为我市各级各部门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能力,包括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数据开放等支撑能力。

  5.数据服务。

  基于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中心江门节点提供的工具和能力,统一管理和对外提供基础信息资源、主题信息资源和专题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分析建模、可视化、开放授权等服务,全面支撑各部门的业务开展和应用创新。

  6.数据标准。

  依据省统一的数据汇聚、数据处理、数据库建设、数据分级分类、数据服务、数据应用和数据开放等标准规范,对数据的规范性、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时效性进行规范指导和评估,推动实现数据全过程管理。

  7.数据安全。

  结合国家网络信息安全保护要求,围绕数据采集、治理、存储、共享、开发利用、销毁等过程,健全数据安全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防护,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务数据安全保障体系,确保政务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可控。

  四、主要任务

  (一)打造便民利企服务,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1.优化高效便捷的服务机制。

  ——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继续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工作,结合政务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和基层减负便民要求,围绕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减跑动,对标国家和省基本目录规则,加快我市三级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基于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应统尽统”,完善全市政务服务实施目录清单,持续推进同一事项线上线下业务流程一致、办事材料一致、办理标准一致,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深化“一件事”主题服务。继续推动“一件事”主题服务,聚焦民生关切、涉企服务信用体系、执法监管等重点领域,抓好场景模式下多业务协同“一件事”提升和标准化,进一步梳理完善“一件事”事项清单,理清事项、明确权责,以只跑一次为目标,推动政务服务事项跨部门、跨层级、跨领域集成办理,再造审批业务流程,为群众、企业提供精细化、菜单式服务。在政务服务网、粤省事、粤商通设置“一件事”办理主题模块开通网上办理,实现对“一件事”主题服务的网上办理、窗口受理、分发审批、结果归集的全链条支撑。

  ——推进政务服务“四免”优化。积极推进政务服务“四免”优化工作,摸清“四免”优化工作底数,梳理我市政务服务“四免”优化工作清单。摸清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使用需求、可用电子印章和电子签名事项底数,提升政务大数据的支撑能力,实现“政府部门核发的办理材料免提交、可用电子印章的免用实物印章、业务表单数据免填写、可用电子签名的免用手写签名”,为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流程优化打下基础。

  ——推进政务服务跨区域通办。持续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探索打破地域限制,进一步深化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各层级通办事项清单和相关需求,统一事项名称、办理材料和业务流程,逐步推动与恩平市情况大体相同的地区之间同一层级的政务服务事项保持相对一致,推动建立“标准统一、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手段,做到统一身份认证互通、用户信息互认,提升政务服务“智能感知,主动办理”服务能力和跨区域、跨层级办理能力。

  2.拓宽智慧泛在的服务渠道。

  ——提升网上政务服务水平。提高政务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全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推动群众和企业高频事项上线“粤省事”“粤商通”、政务服务网等线上平台。加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广宣传,提升用户数及访问率。进一步规范网上办事标准、优化网上办事流程,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线上线下均可审批,做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高服务供给能力,推动“网上可办”向“网上好办”转变,最大限度满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加强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推动市、镇、村三级政务服务大厅优化升级,以为企业和群众办好“一件事”为导向,立足于精简、统一、高效、便民的原则,不断探索创新,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审批时限等方面做减法,在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方面做乘法,按照“应进必进”原则,推进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100%进驻政务服务大厅,推动大厅标准化建设,统一大厅名称,规范窗口设置,设立综合服务窗口,变“多个窗口办理”为“一个窗口办理”,“多套材料提交”为“一套材料提交”,“多件事多流程”为“一件事一流程”。推动“前台受理、后台审批”,实现“一站式”服务,让群众“只进一门、一窗通办、一次办成”。

  ——推进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推进政务服务一体机建设,提升“侨都之窗”终端机全市覆盖率,提高基层服务入驻事项比率,方便群众就近办理事项。加大政务服务一体机在基层应用的宣传力度,推进“政银通办”,摸清政务服务一体机需求,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一体机银行网点全覆盖,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真正解决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问题。

  3.强化多方参与的服务监督。

  ——全面开展“好差评”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推动各部门业务系统与“好差评”系统对接,提升“好差评”事项覆盖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办事企业和群众通过线上线下渠道进行评价,让群众及企业真正成为服务好不好的“裁判员”,不断促进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将“好差评”评价情况纳入日常工作考核内容,将“好差评”作为检验政务服务品质的重要标准,切实发挥“好差评”推动服务以评促改、以评促优的积极作用,打造阳光高效的政务服务。

  ——完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面提升全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水平,配合江门市优化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为市民提供全天候、智能化的精准咨询服务,打造便捷、高效、规范、智慧的政务服务“总客服”。做好热线接通能力保障建设,推进12345平台入口纳入粤省事、粤商通,畅通互联网咨询和投诉举报渠道,提高智能应答能力,加强热线本地知识库建设应用和队伍建设。

  4.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加强省统一身份认证、电子执照、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应用,实现企业登记“无纸化、零见面、不跑腿”。继续深化拓展“微信+智能化”审批渠道,推动企业开办“一门、一网、一窗、一次”的全流程办结、全链条智能审批,进一步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实施“证照分离”,牵头组织梳理改革事项清单,指导督促各相关部门做好“证照分离”工作。优化企业注销流程,推动实施“一网通办”,推行市场退出便利化改革,集成注销入口,加快实现注销“掌上办”。

  ——推动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在实现全市工程项目审批全流程网办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优化,制定“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风险等级分类,再造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工程项目审批数据实时共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与各类审批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健全工程建设项目业务协同审批功能,推动工程项目审批项目“一网通办”。

  ——推进不动产登记提速。从“简”和“减”入手,全面推进不动产登记制度改革提速,对不动产登记业务流程重新梳理再造和“瘦身”,进一步压缩不动产登记时限,推进不动产登记“即办”。全面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推动线上服务平台与线下实体大厅融合发展,实现多渠道办理。整合自然资源、住建、税务等数据资源,健全部门间协同共享机制,推进不动产登记“一窗式”集成服务,推动实现不动产交易、缴税、登记等多项业务集成办理的基础上,打造更加快捷、高效、安全的登记模式。

  ——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建设。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事项全覆盖,推动公共资源交易信息依法全公开、全过程公开、多渠道公开,通过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大厅自助终端、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渠道公开,更好地发挥市场主体、行业组织、社会公众、新闻媒体外部监督作用,促进我市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提质增效,使交易更加高效、安全,交易过程更透明,为交易主体带来更加良好的服务体验。积极开展公共资源交易建设,推进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建设运营,推进中介事项清单管理标准化、服务指南标准化、时限管理标准化、收费管理标准化,推动中介机构不断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优化金融信贷环境。积极推广应用“信易贷”平台(江门站),切实提升我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打造“政、银、企、信”信用信息共享、智能可信任的中小微企业信用融资服务生态圈。积极推广银企对接数字化平台的应用,进一步强化我市与“中小融”平台的银企对接功能。加大涉企征信数据、金融资源、惠企政策和涉企服务等资源整合力度,为金融机构提供一站式信用信息查询服务,帮助金融机构快速研判企业信用风险,助力企业更高效、更低成本地融资。

  ——开展“智慧招商”建设。建设“智慧招商”平台,完善大项目招商和精细化管理功能,实现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全过程管理跟踪服务,解决项目招商、企业筹建、投产运营痛点堵点,同时结合招商引资的进度、成效数据为招商管理机构提供全过程跟踪的可视化展示界面,助力实时掌握招商引资进度及成效。全面搜集整合政府、企业及社会各界的海量数据信息,展示恩平本地风土人情、投资政策、地块资源、区位优势、交通路线、项目动态等投资环境优势,展示恩平产业发展状况,不断提升对外知名度。结合大数据分析建立企业画像,全面搭建我市产业图谱,深入细化产业类别,精准智能投放企业重点关注的招商资讯信息,聚焦智能装备制造、演艺装备制造、新材料制造、智能家电、食品饮料等产业,大力引进头部企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吸引企业上下游项目入驻,全面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支持企业线上交流及问题反馈,构建涉企问题解决闭环机制,助力解决企业痛点难题。完善异地招商办法。强化宣传推介,促进政企交流。创新“云招商”模式。利用第三方投资促进机构线索资源优势,开展线上线下结合的“沙龙”招商活动。运用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开发招商远程培训应用,组织相关部门、各镇街园区分管领导及招商工作业务骨干进行专题培训,提升招商业务能力,打造招商专业队伍。

  ——建立中小微企业诉求响应机制。依托“粤商通”平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和各职能部门业务专员,建立中小微企业快速响应平台一入口、一中台、多部门联动的“1+1+N”的服务机制,精准快速高效解决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为打造服务型政府、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建立恩平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工作领导小组及组成业务专员队伍,更好地开展我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回应企业诉求工作。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积极利用5G网络、物联网、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建设“互联网+智能园区”建设,结合恩平市“一园、多区、一廊道”的空间结构,加强恩平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的规划布局,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和管理平台等智慧化改造建设,通过建设智能充电桩、智能路灯、智能展厅、指挥大厅、园区管理综合服务平台等基础设施与智能应用,提供智慧交通、智慧建造、智慧物流、智慧能源、智慧物管、智慧安防等服务,实现产业发展和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激发园区发展动能,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和竞争优势。推动5G在园区的布网和应用,配合江门创建“5G+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园区。

  5.优化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

  ——推进智慧教育信息化建设。深化“教育信息化2.0”工作,加快实现全市学校宽带网络部署覆盖,开展区域5G无线网络以及高速有线网络覆盖建设,保障教学资源联通。优化教育教学数字设施,推进智慧型教室建设,打造“双师课堂、专递课堂、名校课堂”,探索为我市学生提供多环境、多途径的学习空间。完善优化我市智慧教育应用,综合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全过程动态学习数据分析和全过程评价,帮助教师精准掌握学生学情,优化教学预设和实施策略,为学校日常教学提供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与学服务。结合5G及大数据技术开展远程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教学资源汇聚沉淀,缩小区域间教学水平差距,推动我市教育发展提速。

  ——开展智慧医疗创新型建设。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三医联动”服务,搭建区域级互联网医疗服务门户,持续推进覆盖健康管理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市民健康信息服务。推动医疗健康数据整合,积极配合江门市构建医疗健康大数据体系,推动实现全市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汇聚多个维度的、多个来源的卫生健康相关数据,实现全市医疗机构与公共卫生机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监测和应急反应能力,配合江门市构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实现疫情防控的“先知、先决、先行”。发展“5G+智慧医疗”,在我市开展智慧医院试点,实现边远地区的医疗远程线上会诊,整合医疗卫生资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

  ——提升智慧民政普惠化水平。配合江门市建设“一中心、两平台”康养产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体系,构建我市镇村覆盖、功能完善、服务多元的“互联网+智慧养老”应用,为老人提供细心便捷的智能监护,为家属提供安心快捷的空中查看服务,为医疗看护机构提供及时有效的全方位生态信息,推动健康养老服务智慧化升级,满足老年群体全方位、多层次、多样化等养老服务需求,提升健康养老服务质量效率水平。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建设,打通信息孤岛,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救助效率和效果。积极配合江门市建设完善智慧助残应用和资源平台,推动残疾人精准康复、托养服务质量提升。

  ——加强智慧人社信息化建设。深化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应用,加强与“粤省事”、金融机构等服务平台对接,为参保人提供更加便捷的社保公共服务,拓展智能化人社应用,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拓展多元化就业创业渠道,落实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政策,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实施人才服务“一条龙”模式,为人才提供“专人、专线、专窗”的服务,最大限度为人才在安家、购房、生活补贴、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服务,真正让人才在恩平安身、安心、安业。积极推进“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培训平台的应用,加强品牌推广,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壮大技术工人队伍支撑高质量发展。

  ——丰富智慧文旅精品化建设。结合恩平旅游产业特色,利用“泉林黄金小镇”、“牛江昌梅村”等旅游资源优势,基于5G、物联网、VR、AR等技术,整合现有的旅游系统平台,构建恩平智慧文旅体一体化平台,探索打造“VR/AR+文化旅游”、5G智慧旅游等恩平特色旅游试点应用,为游客提供旅游攻略、体育资讯、VR全景旅游、掌上预约、门票预约、民宿预定、线上排队、景点流量分析、温度提示、气象实时预警、停车指引、厕所定位、语音导游、AI客服、咨询投诉等覆盖旅游“游前、游中、游后”全周期的精品服务,提升游客出行游览体验。设立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汇聚气象、旅游、文化、体育等信息数据,推进旅游资源数字化建设。同时加强对“冯如故里”、“避寒宜居地”、“地热国家地质公园”、“温泉之乡”等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打造旅游精品示范区。深度挖掘自然生态、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拓展当地民俗文化推广渠道,深化与热门旅游OTA、央视媒体大平台合作,通过平台渠道宣扬优质文化,营造创建文明城市浓郁氛围。提高旅游行业监管与应急指挥调度能力,科学谋划文化旅游体育高质量发展,全力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城市。

  (二)构建多元治理格局,强化政府治理能力

  1.强化精细智能的社会治理。

  ——融入省市“一网统管”体系。依托‘粤治慧’江门分平台,结合恩平治理特色,融合开展城市治理,汇聚全市各级公共数据资源,整合现有系统平台,打造智慧治理综合指挥中心,推动网格治理理念与网络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拓展覆盖全景高空监察、城市指挥管理、智慧工地管理、环境保护监测、秸秆焚烧监测、智慧小区管理等的应用场景,将城市“被动”治理转变为“主动”治理模式,推进政府现代化治理能力水平提升。基于江门市“一网统管”平台,按照省统一标准规范,积极向上对接,推动三级平台互联互通、数据同步、业务协同,实现我市集约建设市场、应急、消防、水利、城管、交通、环保、治安城市感知的智慧治理“一张图”。

  ——完善基层综合网格治理体系。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地理信息等手段,深化“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工作,推动数据纳入统一网格体系,整合镇(街)、村(居)综合服务和社会治理平台,配合江门市构建一体化平安网格管理体系,完善网格事件上报、处置、智能分拨流程,实现网格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协同联动。依托微信公众号、APP等载体,创新线上共建共治共享新机制。强化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能力,以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为基石,逐步整合部门“网”“员”,推进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卫生、环保等部门设置的基层治理网格与社区党建网格有机结合,实现“多网融合、一体推进”,建立一支全科网格员队伍,实现网格事件的快速响应与协同联动,实现“一网统筹,一员多用,全域覆盖”。

  ——加强警务信息化应用建设。推动现代科技应用与治理机制深度融合,建设具有大数据特征的警务应用新生态。全面提升警务智能化水平,推进指挥调度扁平化、执法工作移动化、态势感知智能化、侦查作战合成化以及民生服务便捷化,建立上下互通的高效智能平台,建立对应类型的实战平台、安防改造及智慧应用,实现全市公安监所执法管理、业务指导、打击犯罪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整合前端视频资源,集中经侦、治安、刑侦、交管等各部门的情报数据资源,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健全数字交通管理体系。积极配合江门市建设交通大数据平台,整合全市交通现有信息系统,构建汇集我市交通运行数据,建设“高效、安全、快捷”的智慧交通系统,为我市交通拥堵治理、综合运输保障、应急协同指挥、交通决策等重点业务提供有效支撑。探索交通出行智能化应用,依靠5G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采集车流、人流、物流等信息,优化车辆、人员、道路等交通资源配置,向公众提供专业、准确、权威的交通信息服务,提升群众交通出行便利性。

  ——提升智慧城管治理水平。按照“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构建科学严谨、权责明晰、反应迅速、监督有效的数字化城市管理运行模式,以智慧化城管为目标,通过整合平台网络资源,增加人工智能技术,以江门市一体化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平台为核心,拓展信息共用共享、管理科学合理、运行自主高效、监督广泛深入的智慧化城管应用,打造以资产管理、公共服务、行业监管、非现场执法、执法办案、决策分析和综合指挥为一体的智慧城管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城市治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化”的转型跨越。

  ——推进应急和救援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应急管理监测感知体系,配合省、市、区三级应急调度指挥一体化布局,建设我市智慧应急指挥平台,加快推进恩平市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十五合一”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和气象综合探测工程,健全镇村应急气象综合服务体系,争创广东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市。构建高水平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城乡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高实时监测、动态分析、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完善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根据安全风险事前预防、事发研判、事中救援、事后分析等各应急管理业务阶段,构建满足“防范防治、应急救援、减灾救灾”三大应急管理核心业务的应急救援应用,有效提升综合防控能力。

  ——推进“互联网+监管”建设。依托江门市统一的“互联网+监管”平台,健全行业监管部门与综合监管部门协调配合机制,推进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常态化。整合现有市场监管相关系统平台,构建覆盖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市场监管智能化应用,有效提升安全监督管理、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能力。拓展公众监督渠道,在“粤商通”“粤省事”等在线平台拓展监督和投诉渠道应用,引导公众参与市场监管,推动建立行政执法监管、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为一体的消费维权社会共治体系。

  ——深化智慧司法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融合法治系统,推进法治数据共享,配合江门市建设“互联网+法治”信息平台,实现司法数据互联互通,提升行政执法数字化能力。配合江门市建设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助力执法规范化建设,增强行政执法透明度,有效提升行政执法公信力。全面开展“互联网+法律服务”,拓展司法服务移动端应用,实现全天候智能咨询、音视频咨询、在线学法、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申请等公共法律服务全业务掌上办理,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解答、法律服务指引、智能化法治体检等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2.构建物联感知的生态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感知监测能力。基于市现有环境监测设备基础上,加强生态环境数据资源整合,配合江门市建设全区域生态环境智慧平台,构建涵盖气象、水利、土壤、生态等要素的全市环境智能监测感知体系,以多元监测、数据融合、智慧分析为手段,推动生态环境环境监测工作逐渐向“天空地”一体化发展,形成海陆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全域生态敏捷感知网,提供快速、精准、全面的监测能力保障。

  ——加强自然资源精细管理能力。建设自然资源“一张图”,全面支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一体化,实现我市生态环境情况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可视化管理。通过整合完善、扩建新建行政审批、业务管理、监管分析等自然资源政务管理系统,初步形成一体化的自然资源政务管理信息化支撑体。深度融合森林资源管理、遥感大数据服务、林长制管理、林业一张图、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大屏大数据综合展示以及林业产品溯源等技术应用,建设综合性的智慧林业监管平台,实现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森林调查、防风治沙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的数字化和精细化。

  ——推动气象防灾减灾协同响应体系建设。配合江门市推进市级气象防灾减灾协同指挥平台建设,建立健全我市防灾减灾救灾指挥平台,构建镇(街)应急气象综合服务体系,强化气象监测预报、预警发布、风险管理能力,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构建上联江门、下通镇村的全市气象防灾减灾整体协同、高效联动和快速响应能力,搭建气象灾害分析研判“一张图”,按照“六个有”规范完善农村气象服务站,实现“县县有平台、镇镇有标准、村村有规范”,提升我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推进气象科普“五进”和开展校园气象“一门课”,开展气象知识“云讲座”“云直播”“云畅游”系列活动,建设各具特色的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基地,实现线上云端互动、线下场馆体验,全面提升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推进“智慧水利”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水环境治理攻坚,试点建设恩平市智慧水电管理系统,逐步实现辖区内所有水电站的梯级管理、远程集群调度监控。积极配合江门市建设全市一体化的智慧水利平台,拓展我市智慧水利应用,加密完善江河湖库、水利工程、涉水管理活动等监测范围,深度融合已建的防汛指挥决策、水利工程监管、水资源管理和河长制管理等系统,打造恩平市智慧水利信息化“一张图”大平台,构建覆盖江河水系、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动的立体化监测感知和管理调度体系,支撑全区河湖、水资源、水利工程、风险防控等管理工作,有效增强河流水环境综合治理能力,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

  ——提升生态环境综合监管能力。结合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全面加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力度,以监测数据为依据,加强工地扬尘、露天焚烧以及散乱污染企业的监管,推进实现快速溯源、高效预警,为现场管理和综合执法提供支撑。以生态环境大数据为基础,集成生态环境治理各项改革制度、措施、成果,通过建立科学评估体系,最终以“脸谱”的方式直观展现地方政府和企业履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情况,并建立“线上发现、及时整改—线上跟踪、及时调度—线上督查、及时销号”的“非现场”监管模式,以及“一码通看、码上监督”的公众参与模式,构建生态环境多元共治新格局。

  3.建设和谐秀美的数字乡村。

  ——提升城乡服务均等化水平。完善乡村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统筹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优化“粤省事”平台服务能力,推动农业农村特色服务入驻,推动政务服务向乡村延伸,全面提升农村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以农村居民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乡村“互联网+公共服务”,提高乡村教育、医疗、社保、生态、文化等领域信息化水平,深化信息惠民服务。优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小农户金融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实施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实现镇、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有效满足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的多元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需求。

  ——推进乡村农业数字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农业”,促进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发展。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推进数字农业产业聚集,提升农业产业园区数字化基础设施水平。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建立涵盖农产品生产的生态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市场流通、加工储藏、检验检测等的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农业数据互联共享交换,推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精准化、管理服务智能化、乡村治理数字化。积极配合江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区块链、物联网、二维码等数字技术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广泛应用,构建“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追溯制度机制。以园区带动、科技支撑、质量优先、培育主体、打造品牌为思路,深化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积极打造“4+1+6”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推进农产品服务智慧化建设。完善粤省事、粤商通、广东政务服务网与电商平台连接通道,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供应链数字化,畅通农产品营销渠道。结合我市农业的发展状况,用数智化技术连接和优化农业生产、流通、服务的各个环节,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发动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与知名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对接,拓展平台应用覆盖面,实现多平台融合线上销售。成立农业农村短视频制作推广中心,运用“短视频+网红”模式,开展短视频制作和应用推广,引导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和消费快速无缝对接。完善市镇村三级物流体系和乡村物流服务站点建设,让农产品突破传统流通模式的限制,直连全国大市场,让更多的恩平美食、恩平特产“走出恩平”。

  ——提升精美乡村宜居化水平。统筹推进全市乡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布局,加快5G通信基站建设和网络应用,实现5G网络镇村全覆盖。加快网络提质、增速、降费等工作的进程,大力提高农村居民对于现代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可及性程度。加速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建设,推进完善农村消费信息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三农”信息政策服务、农村生活服务等系统建设。推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等重点工作的数字化改造和支撑,建设富有岭南风韵的精美乡村。利用互联网宣传地方民俗特色,因地制宜推广一批人文历史、产业特色、生态休闲、创新管理等名村示范村,推进乡村优秀文化资源数字化。

  ——推动精勤农民创新型发展。依托广东精勤农民网络培训学院,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农民提供低门槛、智能化的在线培训服务,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土专家”“田秀才”“能工巧匠”“农老板”,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有效推进精美农村、精细农业建设。推动数字技术下乡,下沉数字化服务能力,通过建立市、镇两级数字化技能培训点,为农村居民提供专业化和集中化的培训,将短期技能培训和长期教育投入相结合,全面提升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意识和数字素养。

  (三)完善政府运行体系,提高行政协同水平

  1.提升行政协同办公水平。

  ——优化政务协同办公平台。推进协同办公平台系统对接江门市,配合建设统一协同办公平台,升级优化智慧协同办公、督查督办、工作交流、在线表单、机关事务管理等应用功能,推动政府内部“零跑动”。推动市政务协同办公平台与省粤政易平台互联互通,全面提升政府履职能力,使政府机构内部信息传递更加顺畅,促进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升,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推进“指尖”办公模式。推动部门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推广使用“粤政易”移动办公平台,加强市协同办公平台与“粤政易”平台对接,集成各部门个性化需求拓展特色办公应用。加大粤政易平台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政务人员使用覆盖率,不断增强公务人员的积极性、参与度和责任感。优化完善现有平台功能和性能,推广使用基于“粤政易”的“粤视会”移动视频会议服务应用,满足政府内部办会的智能化需求,提高政府内部办会效率。推动内部办事“零跑动”对接部门业务系统,精简事项,压缩环节,优化流程,破除机关内部办事壁垒,梳理跨层级、跨部门、跨系统“零跑动”事项清单,参照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一件事”流程,聚焦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资产管理、后勤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领域,谋划配置一批多部门协同办事“一件事”。推动机关内部非涉密“零跑动”办事事项通过协同办公平台全程网上办理,推动内部办事“零跑动”电子化、指尖化,切实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2.支持党群、民主法治数字化发展。

  ——提升“数字人大”信息化水平。加强立法、监督、代表履职等一体化“智慧人大”应用建设,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信息公开、服务代表、工作动态宣传等方面的作用,有效的利用各项数据,为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和机关工作质量提高的信息化提供支撑。依托粤省事平台,拓展完善人大互动渠道,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依法参政议政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一站式服务,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提升“数字政协”信息化水平。基于江门市“数字政协”平台,以数字化改革打通政协履职链条,放大特色履职品牌效应,打造融履职、服务、管理、互动、宣传功能一体的上下贯通平台。增强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实效,拓展政协协商参与面,扩大界别群众工作覆盖面。加强政协数据汇聚和共享,提高数据质量,提升数据服务委员履职和辅助领导决策的能力。运用信息化推动政协工作理念、机制、工具、手段、方法的全面提升,拓展政协协商民主的广度、深度和效度。

  ——加强民主党派及群团数字化转型。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社会服务、自身建设等工作,推动民主党派工作由传统向信息化转变,构建以“互联网+”平台的生态化党派治理方式,不断提高组织建设水平和履职能力,促进民主党派治理的全局性发展、战略性转型。推进群团机关数字化建设,强化群团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能力,建成线上线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

  (四)强化技术支撑能力,夯实数字政府底座

  1.夯实公共基础设施底座。

  ——推动政务系统迁移上云。持续推动各职能部门非涉密政务信息系统迁移到江门市政务云平台,按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平稳迁移、快速推进的原则,分期分批将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迁入政务云平台,完善规范可靠的政务云容灾备份体系,保障政务应用安全稳定运行。利用“按需分配,弹性伸缩”的基础软硬件云服务,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切实解决系统数据孤岛、业务隔离的问题,实现资源整合、管运分离、数据融合、业务贯通。

  ——加强政务外网升级改造。进一步优化升级政务外网,提升网络覆盖范围和带宽,提高电子政务外网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加快推进政务外网与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政务物联网的整合对接,实现“应整尽整”,畅通网间数据共享渠道。实施信创工程(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外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3级整改工作,为保障各级电子政务业务的应用和网络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业务中台应用。对接和深化省级以及江门市业务中台应用,实现省可信身份认证中心、省电子证照系统、省电子印章与签名系统、省非税支付平台、省社会信用平台、省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江门市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的与我市各部门业务系统有效承接,为各地各部门开发业务应用提供有力的公共支撑。

  2.推进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建设一体化数据资源池。按照省、江门市政务大数据中心一体化要求,依托省、江门市数据中台能力,对全市各业务部门开展政务信息化能力和政务数据资源普查,摸清政务数据资源来源和底细,制定政务数据汇聚评价考核制度,督促各部门落实数据普查、编目、汇聚责任。汇聚全市政务资源,构建全市统一政务数据资源池,统筹建设覆盖全市各部门、行业的基础库、主题库和专题库,不断丰富我市数据资源,全面对接江门市数据资源库,推进政务数据汇聚整合、共享开放。

  ——推进数据治理专项工作。在省、江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框架下设立市公共数据管理专项小组,建立我市首席数据官(CDO)制度,由专项小组牵头,各业务部门结合职能和数据确权制度开展数据治理工作计划。对接省、江门市公共数据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和元数据标准,形成我市统一的系统清单、数据清单、需求清单,推动全市数据标准化,建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质量可靠的数据资源体系,有力推进数据资源的共享交换。

  ——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全面推动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依托广东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江门节点,配合江门市完善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及数据开放标准规范,构建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开放目录和动态更新机制,推动公共数据依法有序开放,破除各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以实际业务需求为导向,以数据共享融合为目的,在合理划定数据安全边界、规范统一数据标准问题上做好顶层设计,实现横向共享、对下放开、对外公开的数据资源共享格局。

  ——探索数据资源交易流通。配合建设“全省一盘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探索我市数据资源资产化,加快研究数据资产确权、数据市场规则、制度以及新型数据市场基础设施,确保数据真正转化为生产要素。明确数据交易监管主体,健全数据交易监管机制,开展数据要素市场监管执法,打击数据交易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配合江门市建设数据流通监管平台,实现数据资源流通全程可视、状态可察、权益可管、权限可控、流动追溯,保障数据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有序利用。

  ——开展政务数据行业应用。探索全市特色应用,打造独具恩平特色的行业大数据示范应用,发展面向医疗、交通、教育、政务服务、应急、环保、社区等应用场景的大数据产品及服务。推动政企数据融合,加强公共数据开放应用,建立分行业、分场景的可控数据开放机制,优先开放民生密切相关、社会迫切需要、经济效益明显的公共数据,安全有序推进公共数据与社会数据的融合创新和开放应用。

  3.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加强基础设施安防能力。完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范能力建设,加快网络安全科技创新应用,构建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安全防护能力,在我市互联网出口、政务外网、非涉密专网等重要区域部署入侵检测、网络防病毒等安全防护系统,完善外部单位至云平台以及云平台不同业务之间的安全隔离,增强抵御网络攻击和内部操作的风险能力,提升网络安全威胁发现、监测预警、应急指挥、攻击溯源等技术水平,进一步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提升数字政府整体安全防护水平。

  ——强化数据安全和隐私防护。强化个人数据隐私保护,推进落实省、江门市数据安全法律规范和管理办法,对用户身份认证实行分级管理,按照“基于角色访问控制”进行授权管理和访问控制,重点保障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加强数据安全业务培训、技术防范和应急演练。强化数据安全监管,探索通过结合区块链等技术,解决数据共享中的隐私保护问题。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环节,加强风险识别与防护、数据脱敏等技术应用,保障公共数据及隐私安全。

  ——完善密码保障体系建设。依照国家密码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完善数字政府密码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数字政府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机制。依托省市数字政府密码基础设施能力,推进数字政府密码应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数字政府密码应用服务能力,推进应用系统密码改造工作,探索多中心、多因子、跨平台的密码应用水平。

  ——建立网络安全应急机制。建立健全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明确各地各部门网络、系统、数据的安全责任边界,针对不同等级的网络安全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强化网络安全应急演练,形成常态化演练机制,通过演练有效检验网络安全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单位和网络安全技术服务队伍的应急反应和协同作战能力的“联动机制”,确保信息安全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提高安全保障能力和网络安全应急能力。

  ——推动国产化应用改造。积极配合江门市构建可信国产计算资源池,充分依托江门市国产化政务云平台,有序推进政务信息系统适配开发、改造与迁移,调优适配国内主流的自主安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和终端设备。推进我市政务台式终端、笔记本、版式软件等终端设备、外设及常用办公应用国产化,构建国产化创新型应用环境,保障政务信息系统运行可靠、自主可控。

  (五)推进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完善管理运营制度建设。

  ——健全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领导协调机制。配合完善江门市“全市一盘棋”体制机制,继续强化我市“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加强数字政府改革建设的宏观指导、统筹规划、跨部门协调和统一部署的力度,提高政府数字资源的共享率和复用率。统筹部门政务信息化需求、业务创新、信息资源规划等工作,确保我市与江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保持统筹协调、上下联动、步调一致,在省和江门市的统筹规划下加强推动业务创新改革,进一步提高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水平。

  ——探索建立首席数据官(CDO)制度。设立首席数据官(CDO),明确首席数据官的组织体系、职责范围,完善考核机制。各部门需建立部门领导负责制,明确本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作为数字政府建设工作明确责任人,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项目建设、数据治理及运营的统筹协调工作,强化部门间互联互通及信息协同。通过首席数据官(CDO)工作机制,促进本区域各部门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优化数据要素资源配置,进一步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深化数字政府运营管理机制。深化“政企合作、管运分离”的模式和配套机制,按照“共同参与、统一标准、分级维护”的原则,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运营机构主体支撑作用,优化建设运营机构业务范畴、优化收费标准。配合江门市建立健全一体化运维保障体系,充分利用本地优秀企业的技术力量联合产业生态促进应用创新,组建本地化运营团队,组织对数字政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数据资源、网络设备、终端设备等,提供系统长期运营服务,提升数字政府建设运营能力。

  ——强化第三方智库支撑。依托江门市专家库力量,强化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智库支撑服务团队,推动专家决策支撑由项目前期向全过程深入,加强项目建设指导。建立健全数字政府专业智库咨询体系,引入咨询、监理、测评等第三方服务机构,提供规划设计、管理、测评、评估等专业服务,弥补我市信息化专业人才短缺和经验不足的短板。

  2.强化政策及标准规范保障。

  ——完善项目实施细则。制订并完善我市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实施细则,明确项目立项审批、采购、实施、验收、运维、监督等管理要求和相关流程、规范,实现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覆盖全生命周期流程的统筹管理。建立完善数字政府项目管理平台,保障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的统一性、整合性,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推动全市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由政府投资建设向购买服务转变,实现政府轻资产运行,提高项目实施灵活性。

  ——强化标准实施监督。基于江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标准化工作,完善我市标准实施监督评估机制,制定标准化工作管理办法,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政务信息化规范建设运营,加大标准符合性审查力度,定期对已建及在建的数字政府项目开展标准符合性审查,对标准化建设不合格的项目开展重点监督,确保标准落地落实,全面推进数字政府标准化建设。

  ——完善绩效考评制度。设立我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关键评价指标,落实考核和精准督查机制。将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纳入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督查评估的导向作用,形成工作推进的良性循环,保障数字政府建设有序推进。完善常态化审计制度,实现数字政府项目审计全覆盖,结合部门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对数字政府建设项目进行监督。

  五、实施步骤

  1.第一阶段(2021年)

  2021年是数字政府“十四五”发展新起点,重在筑牢改革基础,务求在制度规范取得根本性成果,在重点领域实现业务应用创新、技术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

  管理制度建设:重点建立首席数据官(CDO)制度,理顺工作机制,明确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各职能单位责任边界,完善一系列配套的制度设计,梳理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的相关流程。

  业务应用创新:按照“统筹整合、急用先行、重点突出”的原则,推出一批重点、有特色的业务应用。重点推进智慧招商平台、智慧文旅体一体化平台、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微信+智能化”审批系统、恩平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升级改造等项目落地。

  数据资源利用:推进部门信息系统整合和数据汇聚,完成全市数据普查,初步建成全市统一政务数据资源池,覆盖全市各部门、行业的基础库、主题库和专题库,稳步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开发利用。

  技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组织开展各地各部门业务应用系统与省、江门市统筹建设的公共支撑平台的对接。

  2.第二阶段(2022-2023年)

  第二阶段重在示范与应用突破,按照“重点突破、应用创新、构建体系”的思路,实现基础设施、技术平台、数据资源的一体集约化应用,在政务服务、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政府运行等开展重点示范应用,形成示范效应。

  管理制度建设:基本完成数字政府配套制度建设,实现恩平市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完成政府侧流程优化改造,基本实现同一事项“线上线下业务流程一致、办事材料一致、办理标准一致”。配合江门市完善公共数据开放管理办法及数据开放标准规范,构建公共数据分级分类开放目录和动态更新机制,深入开展数据治理行动。

  业务应用创新:总结政务服务应用、营商环境应用的建设经验,迭代创新。在完善公共支撑能力基础上,全力支持生态治理、公共服务、社会治理、乡村振兴、政务运行等领域的专业应用建设,选取重点有序开展,做出示范。重点推进智慧警务应用、雪亮工程建设、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航空影像数据项目、智慧水利项目、智慧林业平台等项目建设。

  数据资源利用:全市一体化数据资源池建成,数据治理专项工作取得成果,数据质量大幅提升,全市数据共享氛围形成。

  技术体系建设:基本完成政务信息系统迁移上云工作,基本实现政务外网与部门非涉密业务专网、政务物联网的整合对接,畅通网间数据共享渠道,完成信创工程(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外网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3级整改工作,初步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3.第三阶段(2024-2025年)

  至2025年底,实现“全面提升、提质增效、自我进化、优化生态”,数字技术与政府履职全面深度融合,全市整体性、一体化政府服务、治理体系基本建成,全市共建共享、集约利用的技术体系基本建成,公共数据依法依规实现按需共享、有序开放,政府数字化履职能力大幅提升,数字政府有力引领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发展,完成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

  管理制度建设:深化“一网统管”运行机制,打通数据感知、分析、决策和执行环节,强化联动指挥。建成统一高效、互联互通、质量可靠的数据资源体系。持续优化数字政府运营管理模式和机制,为全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持续发展提供长效保障。

  业务应用创新:政务应用在全市各地各部门全面推行、深度应用。继续深化各业务领域应用创新,各级政府部门业务系统、服务资源充分整合,政务办公系统实现全市覆盖。实现恩平数字政府建设走在江门市前列。

  数据资源利用:基本实现数据资源全面汇聚共享和有序开放,实现消除系统、数据孤岛,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加强城市管理、提高民生服务水平、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作用明显。

  技术体系建设:全面实现全市政务应用“一云管理”,全市政务外网互联互通率100%,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统一、安全、稳定、高效、按需使用的基础设施资源。基本建成可信、可靠、可控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网络与信息安全自主可控水平明显提升。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在市“数字政府”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牵头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工作,协调各部门,构建统一领导、上下衔接、统筹有力的综合协调机制,形成区统一部署、责任明确、分工合理的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管理组织体系。落实江门市“全市一盘棋”的总体布局,按照统分结合建设模式,明确建设目标、工作任务和实施计划,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统筹推进全市数字政府建设工作。

  (二) 机制保障。

  规范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恩平市政务信息化服务项目实施细则,规范政务信息化项目立项、采购、实施和监督管理。建立数字政府建设任务指标考评机制,强化监督管理,落实建设任务责任。制定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规划,指导全市各部门开展项目建设需求分析、编制年度计划,作为项目立项审批的前提条件、验收评估的重要依据,破除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孤岛、重复建设、投资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三) 资金保障。

  打造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亮点,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资金和建设支持,多渠道强化资金保障。研究制定市数字政府建设资金管理办法,完善和加强对资金的管理,优先保障重点领域和重大项目的投入,强化对资金使用过程的动态监控。建立支撑政务信息化项目快速迭代建设的资金审核程序和机制,不断完善市、镇两级财政资金购买服务的流程和机制。明确运行维护经费的资金预算和资金使用计划,确保项目建成后有足够的经费支撑其可持续的运营、发展。

  (四) 人才保障。

  完善人才保障机制,加强全市数字政府人才队伍建设,分层次、分系统培养既精通业务、又能运用新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综合型人才,不断提升恩平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能力和技术支撑水平。制定人才引进战略,建立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全国人才为恩平市数字政府建设服务。强化互联网宣传,提升公众参与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数字政府建设、服务新理念、新做法,加强对数字政府建设的舆论引导,不断提升数字政府的公众认知度和社会应用水平,吸引高水平人才参与数字政府建设。

  (五) 技术保障。

  打造数字政府产业生态圈,建立数字政府产业生态,有效整合产业链上各方力量,吸纳优秀企业参与数字政府建设。不断补充完善政府领导下的数字政府建设运营队伍,全面推进技术与业务的融合,提高全市建设技术支撑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意识,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中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全市数字政府建设示范技术优势。引入高校、研究院和咨询机构等智库力量,发挥行业专家在学术和技术上的支撑作用,为“数字政府”建设提供专家级别决策咨询服务。

  (六) 宣传保障。

  积极运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多种宣传手段,多渠道加大宣传报道,广泛宣传数字政府建设、服务新理念、新做法,加强对数字政府建设的舆论引导,不断提升数字政府的公众认知度和社会应用水平。充分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宣传渠道,加强数字政府相关知识、建设效果的宣传推广与普及工作,增强社会认知度、认可度和参与度。

  

附件1

  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 指标编制说明

序号

类别

主要指标

指标计算方法

1

数字化履职能力

“最多跑一次”事项覆盖率(%)

省市区三级到现场办理次数小于等于一次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总数×100%

2

一窗综合受理率(%)

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纳入综合窗口办理的事项数/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总数×100%

3

高频服务事项“四免”比例(%)

实现“四免”的高频服务事项数/高频服务事项总数×100%

4

“一件事”主题集成服务数量(件)

数据统计

5

政务服务一体机镇街覆盖率(%)

已投放政务服务一体机的镇街数量/全市镇街总数×100%

6

高频服务事项“跨省通办”比例(%)

纳入高频事项清单里已实现跨省通办事项/清单总数×100%

7

政务服务“好差评”(分)

数据统计

8

粤省事日活跃用户率(%)

数据统计

9

粤商通日活跃用户率(%)

数据统计

10

粤政易日活跃用户率(%)

数据统计

11

“一网统管”行业覆盖率(%)

“一网统管”覆盖政府行业数/政府行业总数×100%

12

视频终端接入数量(万路)

数据统计

13

数字化驱动能力

数据共享需求满足率(%)

部门确认的数据共享需求满足情况的数量/部门数据共享需求总数量×100%

14

政府数字化覆盖率(%)

数据统计

15

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个)

数据统计

16

公共数据资源社会开放数据集(个)

数据统计

17

政务外网接入率(%)

财政预算单位接入数量/财政预算单位总数×100%

18

电子证照用证率(%)

使用电子证照行政许可的事项数/行政许可事项数×100%

19

政府部门电子印章覆盖率(%)

已制发电子印章的部门数/部门总数×100%

20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可网办事项单点登录率(%)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可单点的事项数/事项总数×100%

21

党政机关新建核心系统国产化率(%)

党政机关新建核心系统国产化数量/党政机关新建核心系统总量×100%

22

数字乡村(社区)数量(个)

数据统计

  

附件2

  恩平市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计划

序号

工作任务

建设项目

1

打造普惠便捷的便民利企服务

强化多方参与的服务监督

完善政务服务便民热线

恩平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平台升级改造

2

打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微信+智能化”审批系统

3

开展“智慧招商”建设

智慧招商平台

4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互联网+智能园区”建设

5

优化均等普惠的公共服务

智慧文旅精品化建设

智慧文旅体一体化平台

6

构建精细智能的多元治理格局

强化精细智能的社会治理

加强警务信息化应用建设

智慧警务应用

7

雪亮工程建设

8

推进应急和救援信息化建设

应急指挥信息化系统

9

提升智慧城管治理水平

智慧城管平台

10

健全数字交通管理体系

智慧停车管理系统

11

构建物联感知的生态治理

加强生态环境感知监测能力

航空影像数据项目

12

加强自然资源精细管理能力

智慧水利项目

13

智慧林业平台

14

强化集约稳定的基础支撑能力

夯实公共基础设施底座

推动政务系统迁移上云

推动政务业务应用迁云工作

15

加强政务外网升级改造

政务外网升级改造

16

推进协同联动的管理制度建设

强化政策及标准规范保障

完善项目实施细则

政务信息化项目管理平台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微信公众号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官方微博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电子书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电子书
版权所有:恩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恩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站点地图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4407850057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85446号

粤公网安备 440785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