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印发恩平市自主创新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恩府办〔2009〕80号


印发恩平市自主创新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市有关单位:

  《恩平市自主创新总体规划实施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科技局反映。

二○○九年七月二日


恩平市自主创新总体规划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大会精神,根据《恩平市自主创新总体规划(2009~2012)》的总体部署,着力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实施创新体系建设行动计划,提升全市自主创新能力

  (一)加快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建设。加强纳米碳酸钙和电声器材等省、江门市级工程中心建设,进一步提高其研发能力,积极争取成立恩平市水处理研究开发中心。到2012年,力争新建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省、江门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总量达到10家。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发改局、经贸局、环保局、自来水公司负责(排在第一位的为牵头单位,下同)。

  (二)加快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专业镇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覆盖全市优势传统产业的平台体系。到2012年,建立省级专业镇数量达到5个。推动恩城麦克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建设上新台阶。联合质量监督检测部门,加快国家麦克风检测中心建设,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测试、校准、认证检验和技术咨询服务。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科技局、质监局、恩城街道办负责。

  (三)加快支柱产业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市广播电视大学建设好恩平市电声科技创新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及其它服务,解决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或创新成本过高问题,引导企业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引导电声企业建立“产学研”机制,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开发电声器件核心件,开发高档次电声产品,为电声行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技术发展后劲。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发改局、经贸局负责。

  二、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引领计划,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纳米碳酸钙、平板显示和电声器材等产业;加强麦克风、调音台等电声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发展新型电子材料及特种功能、高性能结构材料等新材料。到2012年,全市新增高新技术产品20个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0%以上,技术自给率达到30%左右。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发改局、经贸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二)培育新兴战略产业。重点发展水处理技术、环保技术与装备、汽车零配件等新兴产业。到2012年,争取水处理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0万元;科技服务、现代物流、文化创意、商务会展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此项工作由市环保局、经贸局、文广新局、科技局负责。

  (三)强化前沿技术科技攻关。重点支持纳米材料、集成电路、节能减排、半导体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组织和实施若干重点项目攻关计划,加强高新技术重点领域的产业技术储备。到2012年,全市组织实施前沿技术科技攻关50项以上。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经贸局负责。

  (四)加快基地和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中国麦克风行业产业基地、中国纳米碳酸钙产业基地。加快恩平市民资外资开发区扩园和“二次创业”步伐。加快江门产业转移工业园恩平园区的开发建设,努力创建省级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此项工作由市产业转移工业园管委会、市经贸局、科技局、恩城街道办负责。

  三、实施深化产学研合作计划,提高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一)加快建立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联盟。根据恩平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合作、系统合作转变,加快建立企业、高校产学研合作战略联盟,在联盟框架内开展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科技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深度合作。重点支持恩平市海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恩平市西特尔科技有限公司、恩平市邦华电子有限公司、恩平市三峰音响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中国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广州大学、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组建紧密型集群式创新产学研战略联盟3个。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经贸局、投资中心、各镇(街道办)负责。

  (二)加快建设一批产学研联合基地。支持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之间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高等院校建立各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基地。支持校企开展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恩平转化,强化先进技术的引进和消化吸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到2012年,建立各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基地15个以上,转化科技成果50项以上。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人事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三)共建一批重点实验室和行业实验室。依托市广播电视大学现有的实验室建设基础,推动企业与高校合作,支持双艺电子、海天电子、莱茵电子等重点骨干企业申报组建省和江门重点实验室,吸引国内外院校的重点实验室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进驻。力争到2012年拥有省重点实验室。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四)引进与培养创新人才。支持企业以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引进并培养一批机电设备、化工、无线电、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急需的实用型创新人才;企业结合技术攻关课题,输送企业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鼓励高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科技特派员计划”。到2012年,引进各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到一线企业的人数达50人以上。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科技局负责。

  四、实施改造传统产业行动计划,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一)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引导传统的建材化工、麦克风行业、包装印刷、纺织服装等产业通过引进技术、设备和人才,对生产线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逐步过渡到产业的高端。实施高端服务业资助计划,建设一批创新金融、现代物流、网络信息、服务外包和创意设计等高端产业示范项目。到2012年,每年选择10家以上的大中型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由传统企业向科技型企业转型。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经贸局负责。

  (二)引导企业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引导创新资源向产业链的高端集聚。促进电声企业向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支持双艺电子工业有限公司“UHF频段多信道广播级无线麦克风”的开发,加快海天电子“全数字化多功能会议系统”项目的实施,支持嘉维化工实业有限公司“硅橡胶专用纳米碳酸钙”产业化。重点扶持我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高新产品开发,加快先进制造业类高端项目建设。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经贸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三)实施“产业共性技术”科技专项。发挥产学研联盟集成创新的优势,在电声、纺织服装、建材化工和食品加工等领域,攻克一批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重点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促进相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建材、化工等资源消费产业和污染产业领域,实施节能减排降耗工程。通过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造,到2012年,在电声、纺织服装、建材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共性技术产业集群。此项工作由市经贸局、科技局、环保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四)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促进企业通过完整的商务社区运转平台,广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柔性化,改善经营管理模式,改进信息管理系统,改善营销手段,实现商务运营信息化。到2012年,全市建立10家以上示范企业,5个示范镇(街),带动100家以上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此项工作由市信息产业局、科技局、经贸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五、实施科技兴农行动计划,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发展以质量效益为导向的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和健康农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构建优质种植体系、高效养殖体系、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和现代农业服务业产业体系。到2012年,全市新增健康农业示范基地3个,农业科技创新中心6个,城镇化技术集成应用试点单位2个。实现全市农业增加值突破5亿元,推动我市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科技局负责。

  (二)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和推广。重点扶持良西镇粉葛和薯仔、牛江镇马铃薯等传统产品的提纯复壮,大力支持恩平温氏等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到2012年,引进推广动植物优良新品种和新技术,努力使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95%和93%以上。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科技局负责。

  (三)建设好星火技术产业带改造提升沿海优质水产养殖带、北部平原优质稻产业带、中西部丘陵立体农业产业带和城郊蔬菜产业带,规划建设一批带动效应好、特色突出、竞争力强的现代农业庄园区,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努力建成粤港澳珠三角都市圈优质、健康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12年,逐步形成以水稻、果蔬、花卉、水产和禽畜、旅游农业等为主的星火技术产业带。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科技局、经贸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四)全面推进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建设。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整体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使农业集约化生产技术及农村应用现代化设施设备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合理布局并重点抓好省、市级示范点工作,全面推进全市的“信息直通车”工作。到2012年,建立覆盖全市各镇(街)、村的信息服务站,力求使“信息直通车”成为民心工程、富农工程和固本强基工程。此项工作由市农业局、科技局、团市委、各镇(街道办)负责。

  六、实施知识产权与标准行动计划,打造名企名牌

  (一)引导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专利战略。重点开展恩平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培育工作,通过引导支柱产业、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知识产权水平和能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目标任务是:到2012年,全市培育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0家以上。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重点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改工作,经常性开展查处食品、医药领域假冒他人专利违法行为的行动,切实维护专利权人和广大消费者权益。到2012年,形成知识产权、海关、版权、工商等部门“横向互动、上下联动”的执法体系,建立保护知识产权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的影响力和显示度。此项工作由市知识产权局、文广新局、工商局、食品药品监督局、法院、公安局、恩平海关负责。

  (三)开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知识产权贴身服务。重点抓好恩城街道办麦克风等重点区域特色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通过健全行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完善规章制度和自律机制,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会员和行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水平,从而带动知识产权事业的良性发展。到2012年,全市年专利申请量达到250件以上。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四)实施名牌和标准化战略。重点培育专业镇特色产品和支柱产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成为名牌、名标。鼓励企业加强与国际、区域及主要发达国家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提高企业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能力,并积极跟踪和参与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占领国际技术标准发展的制高点。到2012年,新增中国名牌1个和省名牌2~3个,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分别达到2个和5个,形成一批产业集群品牌。在标准化行动方面,初步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中介支撑、社会参与”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此项工作由市质监局、工商局、知识产权局、各镇(街道办)负责。

  七、实施创新文化行动计划,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一)加快创新文化载体建设。建设一批具有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的标志性文化设施,褒扬恩平著名创新人物和企业。加快建设恩平电声科技创新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建立科研机构、大中院校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制度,鼓励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创作。设立创新百家大讲堂,举办专家学者咨询会,推动创新理论与创新观念的辐射和传播。此项工作由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科技局负责。

  (二)加快文化创意平台建设。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公共技术、服务、信息平台建设。逐步把“恩平温泉旅游节”、和“中国恩平麦克风展销会”等培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会展品牌,推动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输出与输入。推动中心城区文化产权交易市场繁荣,鼓励和扶持重点文化产品经营公司、拍卖公司进入国内、国际市场,构筑海内外营销网络。此项工作由市委宣传部、经贸局、科技局、文广新局、外事侨务局、团市委负责。

  (三)加快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把市博物馆、歇马举人村建设成为具有侨乡特色的标志性的旅游文化设施。要按“扩大规模,增加人文景观,充实陈列”的原则,抓好冯如纪念馆、那吉石头村和歇马举人村等典型侨乡文化景观建设,以充分发挥我市的名人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大群众性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生活需求。此项工作由市委宣传部、文广新局、旅游局、体育局负责。

  (四)加快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积极举办科技普及讲座、科技普及咨询和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等活动,充分发挥媒体的传播作用,将最适用的科技常识和实用技术送给最基层的群众。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通过对青少年科技创新培训,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创建恩平市青少年科普示范学校等方式,激发广大青少年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文化素质。逐步建立具有区域特色的数据共享体系,为科研工作提供准确全面的数据源,实现数据的分发与高效利用。此项工作由市科技局、教育局、农业局、卫生局、团市委、科协负责。

  八、实施营造良好环境行动计划,建立创新保障体系

  (一)健全并落实鼓励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根据国家、省和江门市制订的有关科技政策法规适时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对一些重大科技问题,组织专题调研,在计划实施过程中,重点研究制定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措施,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结合我市实际,印发《恩平市自主创新总体规划纲要》,对能源与交通、生态与环保、生命与健康、信息与通信、生物技术、先进制造、农业等重要领域,做出具体分析,提出技术发展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目标,明确鼓励和支持的方向,规范禁止和限制的产业;重视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生命健康、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的问题,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此项工作由市委调研室、市政府调研督查室、科技局负责。

  (二)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和建立风险投资制度。认真贯彻《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使我市科技经费投入和增长幅度逐步接近省内发达地区的水平。到2012年,全市本级科技三项费用占当年本级财政决算支出的比例要达到2%以上。政府引导,鼓励民间建立贷款担保机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建立适合我市实际的政府引导、企业参股、多元化资金来源的恩平市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基金,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此项工作由市财政局、金融办、科技局负责。

  (三)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建立有利于科技队伍壮大和人尽其才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人才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造就和掌握一流的人才。到2012年,全市人才总量要达到5万人(不含技能型人才和乡土人才),其中,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3万人,机械工业、纺织服装、电声工业、建材工业和食品饮料等方面的技术人才达到2万人。加快“广东省科技人才(恩平)基地”建设,建立高层次人才库。聘请国内科技、经济、管理和法律专家担任我市科技顾问,对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中长期规划等重大决策进行论证和咨询,参与政府科技资源配置的评审,及时为恩平自主创新工作提供政策解决方案。此项工作由市人事局、教育局、科技局、市广播电视大学负责。

  (四)实施党政领导推动科技进步考核责任制。在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指标体系中,强化自主创新指标的评价,把“科技投入”、“区域创新能力”等列入考评的指标体系。进一步推动大中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建立相应的自主创新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各行业措施落实情况的跟踪调研和评估工作,确保自主创新工作落到实处。此项工作由市委组织部、财政局、科技局负责。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微信公众号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官方微博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电子书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电子书
版权所有:恩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恩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站点地图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4407850057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85446号

粤公网安备 440785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