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公报 > 政府公报2023年第6期 > 市政府印发文件选登

恩平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2023年,恩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恩平市被评为2022年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牛江镇昌梅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圣堂镇根竹头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牛江镇《统筹资源,立体施策,打造法治宣传“小镇”模式》荣获“广东省法治政府示范单位”项目;恩平市人民法院“邑桥邑路”涉侨多元解纷平台项目被评为江门市第二届“十大法治惠民实事提名项目”;恩平市司法局荣获江门市2022年度司法所品牌创建积极参与奖。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高举法治旗帜,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要求。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实践,优化完善学习培训常态化机制,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法治重点工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强调严格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定走好恩平高质量发展之路。

  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恩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积极主动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批示部署,强化工作统筹指导。全面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以述法促履职,充分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坚持依法决策,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完成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审核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5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87份,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

  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全面推广应用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执法办案,全市34个应用单位通过平台实现执法全过程网上办案,累计办结执法案件12121宗,产生执法文书50271份。推行法制审核“片区制”,开展学习培训33次共79课时,集中法制审核39次。

  加大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力度。全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排查问题线索52项,落实整改率100%。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的民生安全底线,全市“三品一特”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实现“零事故”。

  锻造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建立行政执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常态化机制,持续擦亮“恩平•法治大讲堂”活动品牌,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举办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试,通过率99.58%。

  (三)强化法治保障,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使用“视频办”“粤商通”“粤智助”,优化推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园区专窗,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体系。

  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全面推行商事登记智能化审批,利用智慧新警务加强对执法场所视频监控,启用数据核验查询系统提升法律援助审查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恩平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恩为您”妈妈式服务品牌。成立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江门仲裁委员会)恩平联络服务站、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法律服务工作专班,完善恩平市工商业联合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建立“千所联千会”机制,聚焦合规经营强化“法治体检”。

  (四)着眼长治久安,加快形成社会治理法治化格局

  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建立恩平市行政复议中心,实现基层受理点全覆盖。开展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活动,坚持“复议+调解”办案模式。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7宗,综合纠错率和调撤率均达18.9%;办理行政诉讼案件30宗,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扎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创新建立家事预警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54宗,调解成功率100%。持续开展“一司法所一品牌”创建活动,牛江司法所被评为“2022年度江门市司法所品牌创建优秀司法所”。

  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语音平台205个,实现涉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专窗全覆盖。深化蓬江、恩平两地司法局结对共建,实现律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建立托管合作关系,设立江门市五邑公证处恩平办证点。2023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4件,为受援人挽回损失或取得利益583.73万元,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555件次,办理各类公证业务2265件,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2422件次。

  加大学法普法力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打造“周三课堂”“法治•四季”等主题普法活动,改版升级电视栏目《法治在线》,制作《普法小剧场》。2023年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9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41万人次。

  (五)加强制约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含部门频道)发布信息9011条。进一步增强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有序推进“在线访谈”工作。妥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率、答复及时率100%。

  强化监督合力。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立“检察院+司法局”联合案卷评查机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聘请市政府法律顾问、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广泛参与到专项监督工作中。

  推行“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政务事项平台及行政执法信息平台、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与全省、全国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的对接。

  二、存在不足

  2023年,恩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大公法”工作格局尚未构成,律师、公证等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有待拓宽,公共法律服务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功效,以及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人民调解工作与新时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调解队伍的结构、素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基层监管体系尚未建立

  基层执法“粗放模糊”现象依然存在,执法监督工作思路不宽、层级不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枢纽”作用发挥不充分,行政执法队伍有待进一步整合,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

  (四)法治统筹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法治督察利剑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压力传导和责任倒逼机制尚未形成。公职律师的统筹调配使用机制需健全完善,党政机关公职律师人才短缺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效统筹法治政府建设

  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为抓手,丰富示范项目储备,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二)优化职能机制,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严格做好规范性文件制发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三)聚力规范执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巩固行政执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成果,深化“导师制”培训机制,大力推广实施“721”工作法,打造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恩平执法品牌。

  (四)着眼法治为民,加强和规范基层法治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持续推进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三年行动,推动平安恩平、法治恩平建设迈上新台阶。



恩平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0日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微信公众号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官方微博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电子书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电子书
版权所有:恩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恩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站点地图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4407850057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85446号

粤公网安备 44078502000006号

恩平市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

市政府印发文件选登

  2023年,恩平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扎实成效。恩平市被评为2022年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牛江镇昌梅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圣堂镇根竹头村被评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牛江镇《统筹资源,立体施策,打造法治宣传“小镇”模式》荣获“广东省法治政府示范单位”项目;恩平市人民法院“邑桥邑路”涉侨多元解纷平台项目被评为江门市第二届“十大法治惠民实事提名项目”;恩平市司法局荣获江门市2022年度司法所品牌创建积极参与奖。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高举法治旗帜,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走深走实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新时代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战略部署要求。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实践,优化完善学习培训常态化机制,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研究法治重点工作。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列入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强调严格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坚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坚定走好恩平高质量发展之路。

  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大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恩平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积极主动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对法治政府建设作出批示部署,强化工作统筹指导。全面推进党政主要负责人述法工作,以述法促履职,充分发挥好“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

  (二)坚持依法决策,持续提升行政执法能力水平

  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年度目录并向社会公开,完成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审核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事项5件,出具合法性审查意见87份,审查行政规范性文件4件。

  提升行政执法质效。全面推广应用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执法办案,全市34个应用单位通过平台实现执法全过程网上办案,累计办结执法案件12121宗,产生执法文书50271份。推行法制审核“片区制”,开展学习培训33次共79课时,集中法制审核39次。

  加大重点领域监管执法力度。全力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排查问题线索52项,落实整改率100%。牢牢守住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的民生安全底线,全市“三品一特”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实现“零事故”。

  锻造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建立行政执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常态化机制,持续擦亮“恩平•法治大讲堂”活动品牌,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举办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考试,通过率99.58%。

  (三)强化法治保障,持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使用“视频办”“粤商通”“粤智助”,优化推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园区专窗,建立“双随机、一公开”综合监管体系。

  全面建设数字法治政府。全面推行商事登记智能化审批,利用智慧新警务加强对执法场所视频监控,启用数据核验查询系统提升法律援助审查工作效率和准确性。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恩平市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恩为您”妈妈式服务品牌。成立深圳国际仲裁院江门中心(江门仲裁委员会)恩平联络服务站、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法律服务工作专班,完善恩平市工商业联合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设。建立“千所联千会”机制,聚焦合规经营强化“法治体检”。

  (四)着眼长治久安,加快形成社会治理法治化格局

  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建立恩平市行政复议中心,实现基层受理点全覆盖。开展行政复议质量提升年活动,坚持“复议+调解”办案模式。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7宗,综合纠错率和调撤率均达18.9%;办理行政诉讼案件30宗,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扎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创新建立家事预警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54宗,调解成功率100%。持续开展“一司法所一品牌”创建活动,牛江司法所被评为“2022年度江门市司法所品牌创建优秀司法所”。

  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建成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网络平台和语音平台205个,实现涉侨公共法律服务工作专窗全覆盖。深化蓬江、恩平两地司法局结对共建,实现律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江门市五邑公证处建立托管合作关系,设立江门市五邑公证处恩平办证点。2023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04件,为受援人挽回损失或取得利益583.73万元,解答群众法律咨询1555件次,办理各类公证业务2265件,为村(社区)提供法律服务2422件次。

  加大学法普法力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创新打造“周三课堂”“法治•四季”等主题普法活动,改版升级电视栏目《法治在线》,制作《普法小剧场》。2023年共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390余场,受教育群众达41万人次。

  (五)加强制约监督,促进行政权力规范透明运行

  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含部门频道)发布信息9011条。进一步增强政策解读和回应关切,有序推进“在线访谈”工作。妥善办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答复率、答复及时率100%。

  强化监督合力。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建立“检察院+司法局”联合案卷评查机制。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系点,聘请市政府法律顾问、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等担任行政执法监督员广泛参与到专项监督工作中。

  推行“互联网+”监管。深入推进“互联网+监管”政务事项平台及行政执法信息平台、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建设和应用,实现与全省、全国行政执法综合管理监督信息系统的对接。

  二、存在不足

  2023年,恩平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短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大公法”工作格局尚未构成,律师、公证等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有待拓宽,公共法律服务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功效,以及公共法律服务供给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二)人民调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人民调解工作与新时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距,调解队伍的结构、素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调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三)基层监管体系尚未建立

  基层执法“粗放模糊”现象依然存在,执法监督工作思路不宽、层级不顺,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枢纽”作用发挥不充分,行政执法队伍有待进一步整合,工作合力有待进一步形成。

  (四)法治统筹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法治督察利剑功能发挥不够充分,压力传导和责任倒逼机制尚未形成。公职律师的统筹调配使用机制需健全完善,党政机关公职律师人才短缺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2024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效统筹法治政府建设

  以法治政府示范创建为抓手,丰富示范项目储备,全面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二)优化职能机制,打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严格做好规范性文件制发和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

  (三)聚力规范执法,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巩固行政执法“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成果,深化“导师制”培训机制,大力推广实施“721”工作法,打造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恩平执法品牌。

  (四)着眼法治为民,加强和规范基层法治建设工作

  加快推进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持续推进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三年行动,推动平安恩平、法治恩平建设迈上新台阶。



恩平市人民政府

2023年12月20日


<返回

发文日期:2023-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