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支持IPv6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要闻

恩平成功创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

  11月15日,“我要过20℃的冬天”——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广东恩平”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钓鱼台大酒店举行。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发布会现场授予恩平市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称号,并颁发牌匾和证书。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中国避寒宜居地”的成功创建,为恩平市赢得了一张极具影响力的生态名片,未来将对我市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温泉康养生态旅游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33.jpg
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市领导劳沈川上台分别接受“中国避寒宜居地”牌匾和证书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37.jpg
“中国避寒宜居地·广东恩平”发布仪式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王守荣,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主任、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孙健,中国侨联原副主席唐闻生,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副会长朱祥瑞,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薛建军,中国气象报社副社长侯彦斌,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曾琮,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恩平市领导吴永芳、梁新庭、劳沈川、郑将统,以及江门市气象局负责人和恩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发布会。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38.jpg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40.jpg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41.jpg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42.jpg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43.jpg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44.jpg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46.jpg
发布会现场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47.jpg
中国气象局原副局长王守荣致辞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48.jpg
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致辞

  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在发布会上致辞,他表示,恩平市将充分发挥“中国避寒宜居地”的品牌效应,推动气候资源、气象工作和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全力建设大湾区优质生态旅游目的地,当好绿色发展的忠诚实践者。

  一是深挖“避寒”资源。利用恩平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底蕴深厚的历史人文、风光秀美的生态环境、基础完善的产业优势和各具特色的避寒资源,以气象工作为基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自然环境保护、产业项目引进,深入挖掘自然气候资源禀赋,大力发展“宜居”“宜业”“宜游”“康养”各相关产业。同时,科学利用好避寒数据,深入分析延伸产业链条,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到更高水平。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49.jpg
航拍恩平 黄锡球摄

  二是加大品牌推广。根据当地气候“避寒”特征,制订恩平打造“避寒—温泉”“避寒—海滨”“避寒—生态康养”“避寒—亲子”等避寒宜居地旅游方案,加大宣传营销、策划包装力度,推广、共享“中国避寒宜居地”这块金字招牌,主动加强与全国各地旅游机构的对接合作,主动加强与周边兄弟县(市)的对接合作,共同开发旅游精品线路、拓展旅游客源市场、打造旅游合作大联盟,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是丰富“气象+”服务。推动“气象+生态”融合,加强气候舒适度研究,发挥气候评估作用,及时反应气候变化,为重大决策、重大建设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推动“气象+旅游”融合,发挥气象既是服务也是资源的优势,围绕旅游气象信息共享、旅游气象信息发布、旅游景区灾害性天气联防联动、重点旅游景区建设等内容进行广泛探索,提高旅游气象服务覆盖面和防灾减灾能力,努力实现共建共享共赢。推动“气象+城市”融合,支持智慧气象与智慧城市同步建设,以优质的气象数据服务推动城市自然环境不断优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努力打造数字化、现代化、低成本、慢生活岭南城市。推动“气象+民生”融合,围绕旅游气象、交通气象等,延伸气象服务,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与安全应急气象服务,开发生态气象监测信息处理和管理平台,为公众提供一体化、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气象服务。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50.jpg
锦江两岸 吴雅静摄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51.jpg
中国气象局专家王秀荣介绍恩平市“中国避寒宜居地”优势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53.jpg
中国侨联原副主席、恩平籍乡亲唐闻生接受恩平广播电视台记者采访,祝贺家乡恩平成为全国首个“中国避寒宜居地”

  据了解,自今年7月开始全面启动“中国避寒宜居地”创建工作以来,恩平市严格按照创建指标体系狠抓落实,既实现了旅游产业的大提升,也实现了气象事业的大发展。全市旅游规划更科学,旅游配套更完善,旅游经济更活跃,生态环境更宜人;气象灾害防御、预报服务能力和“避寒”气候舒适度研究等气象技术服务得到全方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态旅游品牌价值得到整体提升。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54.jpg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456.jpg
市委书记谢超武,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兵等市领导多次到市气象局督导创建工作


  经“中国避寒宜居地”专家评审组对恩平创建工作进行初评、复核评估、综合评议后,一致认为恩平避寒气候条件优厚,避寒禀赋优越,具备“中国避寒宜居地”条件,决定授予“中国避寒宜居地”称号,并颁发牌匾和证书,向社会发布。


恩平市“中国避寒宜居地”

恩平宣传片

  据了解,恩平市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西南端,全市总面积1698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人,旅居海外华侨及港、澳、台同胞52万人,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恩平的城市定位是宜居宜业宜游生态示范城市,是珠三角生态环境极佳的地方,是一座被青山绿水环绕的城市。恩平具有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深厚的历史人文文化、良好的生态和产业优势,先后获得首个“中国温泉之乡”、首个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佳生态休闲旅游名市”、广东省旅游创新发展十强县(市)等荣誉称号。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01.jpg

  恩平自然生态丰富多样,拥有珠三角唯一原始次生林—七星坑省级自然保护区;拥有珠三角最大水库—锦江水库,库容超4亿立方米,水质持续达到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拥有珠三角连片最大的红树林—镇海湾红树林,总面积达8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3.97%,是国家森林城市。横陂、那吉、大田镇获得广东省森林小镇称号,入选第一批“最美全国森林小镇100例”,成为拥有广东省森林小镇数量最多的县区市。

微信图片_20191115144422.gif
恩平自然生态丰富多样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02.jpg
锦江源头 梁俊杰摄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03.jpg
镇海湾红树林 冯文锋摄

  恩平有3个国家AAAA级景区,1个省级森林公园、1个县级森林公园、9个镇级森林公园。住宿、餐饮配套设施齐全,各景区的主要连接线均达到二级公路标准。市内提供多条农村客运班车或公交线路可以抵达高铁站及市内各大型旅游景点,充分满足市内群众和旅客出行需求。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04.jpg
鳌峰公园  陈丽爱摄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06.jpg
锦江湿地公园  郑君文摄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07.jpg
西门湿地公园

  恩平地热温泉资源得天独厚,境内有四个天然地热泉点,每处泉眼5~8个,流量10~20立方米/秒,温度有的高达70~80摄氏度。市内温泉产业高度发达,形成了休闲度假、康养医疗等优质的“温泉+”文化产品。2003年,恩平市被国家矿业联合会授予“中国温泉之乡”称号。

微信图片_20191115144554.gif
恩平地热温泉资源得天独厚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08.jpg
锦江温泉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09.jpg
金山温泉 何焕华摄

  恩平交通环境和地理位置优越,是珠三角“西进门户”的重要枢纽。境内多条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纵横交错,港口、新建的铁路以及即将建立的通用机场,共同组成恩平“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恩平高铁站的开通,保障恩平全面融入珠三角1.5小时经济生活圈。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10.jpg
大槐服务区  吴满扬摄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12.jpg
江湛铁路恩平站  李渊深摄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13.jpg
四通八达的交通  陈能斌摄

  恩平侨乡文化历史悠久,君堂镇黎塘村、牛江镇马龙塘村是“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恩平市冯如故里—牛江镇正申请创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14.jpg
圣堂镇歇马举人村 吴嗣初摄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15.jpg
牛江镇莲乐村 陈能斌摄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17.jpg
君堂镇黎塘村  张卫锋摄

  恩平农土特产丰富,是全国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的试点先行区,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省级丝苗米产业园。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3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省级获奖项目近100个。沙湖镇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牛江镇被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协会富硒农业技术专业委员会授予“富硒小镇”称号。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18.jpg
牛江镇国家级万亩水稻示范基地  张卫锋摄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19.jpg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20.jpg

微信图片_20191115142521.jpg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微信公众号
恩平政务
恩平政务
官方微博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电子书
恩平市人民政府公报
电子书
版权所有:恩平市人民政府   主办:恩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站点地图    联系方式    网站标识码:4407850057
ICP备案号:粤ICP备05085446号

粤公网安备 440785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