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市人社系统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统筹兼顾、量质并重、稳中求进、开拓创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绩。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目标明确,考核任务督办有力
(一)就业促进工作情况。1-12月,我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257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90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503人,促进创业人数50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02人,分别完成江门下达目标任务的116%、106%、157%、157%、100%。至12月底,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2.39%。控制在江门要求的3.2%以内。
(二)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1-12月,我市就业专项资金使用1544.73万元,完成计划目标的103%。
(三)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情况。1-12月,我市新增专业技术人才人数386人、新增高技能人才1260人,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1008人次,分别完成江门下达目标任务的107.22%、180.00%、201.6%。
(四)企业职工“五险”缴费情况。至12月底止,全市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48076人(当月享受待遇26792人);城乡养老保险缴费116420人(当月享受待遇59457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缴费70468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缴费363035人,失业保险缴费40949人,工伤保险缴费51085人,生育保险缴费48315人。
(五)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情况。12月底止,我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93515人,完成江门下达目标任务的100.27%;成功扣缴费116420人,完成江门下达目标任务的103.48%。
(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情况。2017年01月04日至,我市2017年度城乡居民参加医保366240人,参保率101.73%。其中农村居民参保275119人,城镇居民参保91121人。
(七)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情况。截止12月底止,我市企业退休人员共27362人,其中24762人已办理移交社区管理手续,社会化管理率达到90.5%。
(八)社会保障卡使用情况。至12月底止,我市社会保障卡已办理申领的共46.1万人,通过社会保障卡发放城乡居保待遇的32793人,分别完成江门下达目标任务的100%、120.56%。
(九)劳动关系情况。至12月底止,我市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签订率100%,我市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6.32%,已建工会的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84.8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累计结案率 100%。
(十)企业网上用工平台使用情况。2016年,我市网上平台注册用人单位共2005家(其中3人以上企业1166家),备案用人单位共1889家、备案率94.2%(其中3人以上企业1158家、备案率99.3%),申报用人单位共1860家、申报率92.8%(其中3人以上企业1136家、备案率97.4%),均排名江门第一。
二、狠抓落实,日常工作亮点纷呈
(一)狠抓落实,有效促进就业创业。
1、政策惠民,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促进就业作用。我局对就业创业扶持对象进行全面摸底,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开展创新宣传活动,加大对创业类扶持政策的落实,进一步优化资金支出结构。2016年,全市发放就业补助补贴1544.73万元,是去年同期的1.5倍,惠及就业扶持对象1016家企业,12404人次。
2、搭建平台,全力实现充分就业。举办劳务招聘活动,截至目前为止,我市已举办各项就业服务活动共18场,共组织325家企业,提供1488个就业岗位,进场求职人数5708人,2651人与企业达成用工意向,成功就业人数1302人,派发春风卡数6800张。
3、做好服务,整合资源强化与企业的沟通。我局每个月都通过QQ群、短信、电话等形式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切实把服务工作踏踏实实做好,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并每月做好企业用工缺口收集。同时,利用网上用工平台,及时发布和收集用工信息,为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同时也为企业招人引智提供更多资源选择。
4、精准服务,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依托就业网络信息化,建立就业帮扶机制,通过落实层级责任制,从村小组-行政村-各镇(街),层层落实,定期收集农村富余劳动力情况,找准就业帮扶对象。同时加强与市扶贫办联系,重点对我市精准扶贫的3032户扶贫户给予就业援助,实现对就业困难群体“一对一”管理服务,努力做到“四对接”( 政策对接、岗位对接、帮扶对接、服务对接),收到较好成效。1-12月,网上登记“一对一”就业帮扶人数3289人,提供就业服务5697次,实现就业2595人,完成任务进度216.25%。
5、强化培训,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一是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加强技能培训师资力量建设,现有各类工种师资、专职人员和考评员共128名。全面开展职业技能晋升培训、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岗位培训、创业培训等工作。其中与江门技师学院、市职教中心联合举办第一期创业培训班,培训人数22人,21人获取了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积极配合市职教中心做好省级创业培训定点机构申报工作。二是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活动。7月,我局与市总工会、供电局、总工会等部门联合举办“恩平市电力系统2016年职工技能竞赛”。竞赛共设两个专业共有7个项目,240场竞赛,共183名供电员工同台竞技,提高实操能力;12月,与教育局、市职教中心联合举办2016年恩平市中等学校学生教师技能竞赛,与恩平市帕思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举办2016年企业职工技能竞赛。三是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考核。今年我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通过技能鉴定考核1008人,全部获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四是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组织我市64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公需科培训。四是开展公务员专题培训。完成了对我市科级以下公务员全员培训2400多人和新晋公务员初任培训113人。2016年,我市发放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178.8万元,惠及1008次。
(二)以民为本,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1.强化督导,抓好企业职工全员足额参保工作。我市社保扩面工作立足于早动员、早部署、早推进、早落实,争取全年工作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为确保今年我市社会保险扩面征缴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我市将社会保险“全员、足额”纳入《恩平市2016年镇级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工作推进情况,分管市领导具体抓。年初就以市政府的名义印发了《关于下达2016年恩平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计划任务的通知》(恩府办〔2016〕29号),把任务分解到十三个责任单位和十个行业管理职能部门,并多次召开动员会、督察督办会,了解部门单位开展社保扩面征缴进展情况。二是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增强工作合力。我市扩面办定期召集各扩面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召开联席会议,加强联系沟通,研究“全员足额”参保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解决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存在问题。即使在我市经济不景气,个别企业整体利润下降、人员减少的情况下,我市企业职工参保人数仍稳步上升。1至12月,我市各项社保基金(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107681万元,总支出105991万元,当期结余1690万元,滚存结余75025万元。
2.抓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多次召开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动员及部署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加大宣传力度,今年通过电视台、政府信息网、单位门户网站宣传城乡居民社会保险10多次,举办户外宣传活动3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共10万多份。组织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深入基层督促检查,上门入户开展细致的参保缴费宣传发动。加强与民政、残联的沟通联系,确保重残、低保、五保等特殊群体人员实现全员参保。在各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我市于12月19日率先完成江门市下达的城乡居保参保缴费目标任务。
3.专款专用,抓好各项待遇的核发工作。1-12月,共发放社保待遇101760.25万元,其中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待遇57569.47万元、失业待遇561.36万元、工伤待遇1009.84万元、生育待遇529.10万元、城乡养老保险待遇8104.25万元、职工医疗保险待遇17263.06万元、城乡医疗保险待遇16723.17万元。各项社会保险待遇均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没有发生拖欠现象。
4.做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前期准备工作。成立了由恩平市委常委、市常务副市长禤缵灵为组长的改革领导小组和改革办公室,并从市财政局、市编办等有关单位抽调业务骨干;加强政策学习宣讲,制定我市的改革工作计划,及时对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信息登记数据进行采集、复核,并做好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资金测算工作,将测算后的资金收支计划纳入我市财政预算安排。草拟并逐步完善《恩平市人民政府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贯彻意见的通知》(初稿),已按照江门市的贯彻意见(省修订稿)的内容进行相应修改,征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意见后上报江门人社局初审。
5.做好被征地农民资金分配工作。2016年我市被征地农民资金分配工作目标任务为:2016年应纳入保障人数1923人,计划完成资金分配1730.7万元。截至12月底,省已批准项目的征地社保资金2595.6万元全部下拨到村集体经济组织账户,顺利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已确定纳入保障范围的被征地农民具体人员名单8818人,涉及征地社保资金1078.89万元,占分配任务比例62.34%。其中已落实到个人账户3098人,涉及征地社保资金362.7万元。
6.宣传到位,持续推进社保信息公开。一是开展精准宣传,把政策送进企业。组织宣传服务队深入到沙湖陶瓷城、横陂陶瓷城、园区开展社保信息公开精准宣传,把社保各项政策送到企业。二是开展大型广场政策宣传活动。3月5日,联合各大医院、药店、银行和社会团体举办主题为“和谐恩平民生行--社会保障保民生”的大型政策宣传活动,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三是举办社保信息宣传晚会。今年5月,在我市冯如广场举办“演绎我的青春梦”五四青年节文艺汇演活动,采取小品、场景轻喜剧、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大众化、实用化形式,创新做好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险信息公开宣传工作。这一创新做法同时得到了省和江门市两级人社网站的采用,向各地市、县区作经验推广。四是举办政策业务培训班。不定期开展社保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经办服务能力。五是通过各种媒体开展宣传。利用电视台、电台、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户外LED、主要街道、路口拉横幅等形式,全方位发挥媒体宣传优势,加大政策宣传力度。
(三)规范管理,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1.做好公职人员录用(聘用)工作。新录用108名公务员。共聘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机关雇员 150人(其中教育系统27人、卫生系统49人、水务系统20人、其他事业单位26人,机关雇员28人)。
2.扎实推进导师制促新录用公务员成长。在全市机关单位推行新录用广东公务员
导师制,为2015年及以后每一名新录用的公务员(含参公管理人员)配备一对一的导师,导师聘期一般为两年。在为期两年的指导时间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针对新录用公务员提供思想、工作、学习上的指导和帮助,充分发挥导师的才能,将新人更快地“领进门”,并尽快掌握机关工作的基本技能。
3.及时做好公职人员工资调整工作,提高公职人员的福利待遇。一是完成年度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正常晋升工作,其中行政单位工作人员2124人晋升,人均116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558人晋升,人均66元,在3月完成调整及补发。二是完成机关雇员的调整工资方案,经过申请市政府同意,由2016年7月起调整我市机关雇员工资福利待遇,平均调整450元,并发放全年3000元节日补贴,建立机关雇员住房公积金制度以及建立雇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三是参照江门市直的做法,联合住建局、财政局向市政府提出建立我市住房维修基金制度,经市政府批准后,于2016年6月起开始执行发放。四是调整警衔、环保、林业、农业、畜牧兽医有毒有害岗位津贴,其中新警衔津贴标准由2016年6月起在工资系统进行发放。
(四)防治结合,维护劳资双方合法权益。
1.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专项行动。联合市工商局组成工作组共同开展为期一周的清理整顿专项行动。由于我市基本没有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组织机构,工作组抽取了我市用工较为密集的12家用人单位开展检查。检查期间未发现向劳动者收取押金、就业歧视等违反人力资源服务相关规定的行政违法行为,但在今后的监察执法过程中我局仍需加大劳动力市场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强化企业走正规渠道,规范招工、用工行为。
2.开展网上用工平台备案申报专项督查,推动企业依法用工。我局以就业实名制网上服务平台为依托,通过后台进行数据对比员工、合同、薪酬等用工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隐患,实现对企业用工行为的动态监管,推动企业依法用工。今年下半年以来采用每月通报制度,督促属地责任单位加大网上用工平台的督查力度,工作进度有大幅的上升。2016年底,我市网上平台注册用人单位共2005家,备案用人单位共1889家、备案率94.2%,申报用人单位共1860家、申报率92.8%,均排名江门第一。
3.加强劳动监察执法工作,建立防范和打击企业欠薪逃匿行为联动处置机制。加强日常巡查工作,主动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并同时将企业的用工、参保情况反馈给属地主要责任单位。根据属地主要责任单位的提请,对拒不配合参保的用人单位由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对故意瞒报、漏报、拒报的用人单位加大惩处力度并适时进行媒体曝光。1-12月,我局共巡查了 342个单位,要求132个单位进行整改,处罚了51个单位,行政处理了2个单位。全年,成功处理劳动者投诉反映的劳资纠纷案件168宗,涉及人数1150人,涉案金额1857万多元。动用工资保证金发放工人工资的案件有6宗,涉及金额共计223.6万元。
4.抓好劳动合同公式制度。我局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履行劳动合同签收公示制度的形式,及时了解企业的用工、工资发放等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执法工作,为构建我市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市已有140家企业率先按要求进行了劳动合同签收公示。
5.开展禁止使用童工违法行为专项检查行动。专项行动由我局劳动监察大队成立相应的检查组,并争取属地镇(街)责任单位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开展,重点检查我市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重点行业,突出检查服装、制鞋、电子加工等重点领域。期间共检查用人单位374家,涉及劳动者17307人,共印发宣传资料840份,检查行动未发现违法使用童工行为。
6.开展劳动年审和企业信用评级工作。督促各属地责任单位组织开展辖区企业的网上劳动年审工作和劳动保障信用等级评价工作。今年共有825家企业在网上用工平台提交了2015年度的劳动年审报告。各责任单位对企业提交的年审报告进行审核并对其劳动保障信用等级作出评定。
(五)人才优先,实施人才驱动发展战略。
1. 人才激励体制更加完善。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了《恩平市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暂行规定》、《恩平市人才“一站式”服务细则》等一系列人才发展配套文件,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使用机制,优化人才环境。
2.积极为企业引进人才。组织企业参加深圳市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进一步拓展高端引才引智的渠道和平台,吸纳中高级人才来我市就业。4月中旬,发动组织恩平市海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和恩平市帕思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前往深圳参加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吸引了数十名海内外中高级人才前来交流竞聘。
3.积极开展校地项目合作。我市列入校地项目合作对接活动的企业有三家(广东集雅电器有限公司、恩平市西特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恩平市佛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6月3日上午,五邑大学、江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安排教授、专家到我市企业进行实地面谈,双方共同研究企业发展的大计,并就下一步对接工作达成了共识,助推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4.助推企业“扬帆”起航。根据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快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战略部署,2015年开始,我市纳入“粤东西北地区人才发展帮扶计划”(简称“扬帆计划”)扶持范围。我市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张翼副总经理和石教艺博士入选“扬帆计划”人才项目。两个项目合共获得省级35万元的人才资金支持。这是我市首次入选省“扬帆计划”人才项目,是我市人才工作的一项重要突破,也是对我市在培养人才工作方面的充分肯定。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截至2016年12月,我市已逐步建成一支颇具规模的高素质人才发展指数队伍,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2437人(其中科级722人,处级31人),有专业技术人才16014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4100人,农村实用人才9674人,高技能人才 8760人,今年新增高技能人才1260人,超额完成江门市下达的高技能人才目标任务10%以上;其中,院士3人,博士后2人,博士2人全市人才总量和人才指数质量均有质的提升,为恩平经济社会的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2017年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以推动经济跨越发展为目的,积极抓好就业创业帮扶工作。一是要抓好园区就业工作,满足企业发展用工作需要。要通过主动进园区、进企业调查摸底的方式,了解园区企业缺工情况、用工需求,找准服务对象;要广泛开展以需定培、以培供需的订单培训,形成“培训、就业、保障”三位一体的培训模式,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二是要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要通过系统抽查、工作简讯等形式督促各镇(街)进一步加快“一对一”就业援助工作的开展,对“一对一”就业援助的对象,大力宣传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鼓励他们自主灵活就业或自主创业;通过举办人才劳务招聘活动,多种形式开展免费推荐就业服务,促进城镇大龄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缓解企业用工需求。三是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促进就业创业作用。通过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等举措,加快就业专项资金使用。
(二)以提高基金收入为目标,全力抓好全员足额参保工作。开展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工作,进一步落实参保征缴工作责任制,推广企业用工平台的应用,建立劳动监察与社会保险征收联动机制,强化社保稽核和劳动监察,健全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各类人员及早参保、长期参保和连续参保。
(三)以保障底线民生为要务,抓好城乡居民社会保险工作。 按照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险的要求,完成江门市下达我市的参保工作目标任务,促进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民覆盖,实现“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共建共享”。
(四)以基金安全运行为重点,加大社保基金和专项资金监督管理。要健全社保业务管理制度,堵塞管理漏洞,防范社保重领、多领、冒领待遇等问题发生。特别是要严肃查处医疗机构挂床住院、过度治疗、过度用药等违反医保基金管理规定的行为,确保医保基金合理支出和安全运行。同时,要全力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
(五)以规范管理为依托,狠抓优化公务员队伍建设。要抓好公务员有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学习和教育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和服务群众水平。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公务员管理各项制度,加强对公务员创新考核管理,探索建立起公务员有效的工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队伍工作积极性,强化公务队伍建设。
(六)以狠抓劳动监察执法为手段,着力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要依托劳动监察网格化建设,加强劳动关系监管前置,建立人社服务诚信体系和“黑名单”制度,不断强化劳动监察执法检查工作。要继续充实基层劳动保障监察力量,尽量使劳资纠纷矛盾化解在基层。要推进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最大限度地将争议通过调解快捷、平稳化解,营造人文关怀的劳动环境。
(七)以落实各项人才激励和优惠政策为契机,加强人才队伍工作。一是要加强政策配套支持。参照江门实行“人才绿卡”制度,对满足一定前置条件的高层次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包括柔性引进的人员),在购房、子女入学、职称评审、家属就业、个人住房等方面享受更多优惠服务。二是要完善人才投入机制。“政府不心痛,人才不心动”,针对我市党政、教育、卫生、电声器材、装备制造、旅游、农业等重点领域,要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人才政策真正落地生根。三是注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在抓好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同时,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育,实施层级人才培育制度,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八)加快征地社保资金分配进度。落实征地社保倒逼计划,通过勤调研、多沟通、常督促、强督导的方式,加强对征地社保资金分配工作落后镇(街)的督查督办。同时,要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及各镇(街)的沟通,及时解决资料上报过程遇到的问题,加快镇(街)的资料报送速度。
(九)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按省、江门市的统一部署,联合相关单位,启动我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牵头做好政策制订、组织协调等工作,确保改革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恩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7年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