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陂镇蓝田村群山环抱,碧水蓝天。作为恩平市较为偏远的乡村之一,尽管景色美不胜收,但并没有给当地村民的生活条件锦上添花。养殖性情凶猛却肉质鲜美的青蟹,是当地的一项传统产业。这样好的产品没有帮村民摆脱贫困的窘境,直到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出现,这里的落后面貌正式迎来转机。
村民吴健友从他的父辈就开始养蟹了。自然放养的模式,成活率、利润都很低,没有给他们清贫的家境带来多大改善。与此同时,因为新添了儿子,吴健友一家更是捉襟见肘,妻子也不得不狠心给才6个月大的孩子断了奶,外出打工帮补家用。穷则思变。为了增加家庭收入,吴健友开始摸索对螃蟹养殖进行技术改革,在室内养殖螃蟹。
谁能想到,2017年以前的吴健友还在为一日三餐发愁。而今,在政府帮助下,他创建了蓝田青蟹养殖基地,成为村里脱贫奔康的领路人。这种大受欢迎的膏蟹,如今在市场上能卖到120元/斤的好价钱。也正是它,带着淳朴勤劳的村民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在自己生活条件变好之后,怎么继续帮助生活艰苦的村民们,成了吴健友脑海里盘旋无数回的念头。他想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
在海里捕捉蟹苗是蓝田青蟹产业链的上游环节。蓝田青蟹养殖基地成立以后,村民吴东就成为其中的一份子,然而,在加入基地前,他的生活过得非常拮据。从前,凌晨出海捕捞蟹苗几乎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而蟹苗收购价格低微,贫困的生活没有任何起色,一家人只能处处节衣缩食。自从有了蓝田青蟹养殖基地,全镇100多个像吴东就这样的捕捞蟹苗户,通过给基地提供蟹苗、编织蟹笼、捕捞沙蚬,收入大大提高。去年,吴东就一家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房,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村民捕捉蟹苗,基地兜底收购。蓝田青蟹的产业链开始步入最重要的环节——养殖。
在“家门口”就能打工就业是村民吴飘红从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为了就近照顾顽疾缠身的双亲,他不惜辞掉了在外月薪七千元的工作。就在吴飘红难以为继之时,作为精准扶贫项目的蓝田青蟹养殖基地为他带来了一线生机。在基地,吴飘红边工作边学习养殖技术。而养殖也是整个产业链中最重要的、最考验技术的一个环节。
恩平市的蓝田青蟹养殖产业就这样从无到有、从“零散”到“集中”,从上游的蟹苗捕捉到养殖环节,再到下游销售进入各个餐馆。以养殖基地为中心,打造一整条完整的蓝田青蟹产业链,引导当地众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参与其中。养殖螃蟹成为了贫困户得以持续“造血”的扶贫产业。如今,贫困户个人年收入可达40000元以上。
除了蓝田青蟹养殖以外,恩平市还相继建立了蜜蜂养殖、柠檬合作社、马铃薯种植等多种产业并存的扶贫产业格局,为当地贫困人口脱贫奔康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来源:广东新闻频道(原标题:《从“贫困户”到“带头人”,这是真正的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