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测绘
定义:是以“地理实体”为视角和对象、按“空间精度和实体粒度”开展测绘、构建“基础地理实体数据库”为目标、按需组装“4E标准化产品”(组合聚合实体集、无级化地图表达、地形级实景三维、城市级实景三维)的基础性、公益性测绘行为。
学科:测绘学
相关名词:地物实体、4E标准化产品
延伸阅读
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新型基础测绘是传统基础测绘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发展方向。
为什么要发展新型基础测绘?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以及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现有的基础测绘成果是按照多年不变的标准生产的,虽然形式上变成了数字的,但执行的标准还是纸质地形图的标准,成果品种单一、社会经济和人文信息不全,基础测绘成果标准化、制式化的产品形式,不适应信息化社会和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多样化、精细化、个性化的需求。同时,由于投入不足和统筹协调不够等原因,基础测绘成果更新速度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国、省、市县数据难以共享,做不到协同更新和服务。




新型基础测绘的“新”体现在哪些地方?
NO.1 工作范围“新”
由原来的我国陆地国土,拓展延伸到海洋、周边乃至全球。
N O.2 工作重点“新”
由大地测量、地形图测绘、基础地理数据采集等逐步转变为测绘基准运维与服务、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海洋和全球地理信息获取、基础地理信息应用服务等为主。
NO.3 技术手段“新”:
改变了传统的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及地图制图技术,广泛采用卫星导航定位、遥感、地理信息、互联网或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的技术手段。
